尤曉亭
黃宗羲認為宰相為百官之長,地位十分重要,不能被廢,但是縱觀整個中國古代社會,君主專制越來越集中,宰相的職能逐漸衰弱,甚至被取消。這樣,沒有宰相的監(jiān)督與輔佐,如果再加上皇帝年幼或者不理朝政,君主大權(quán)很容易旁落于母后或宦官的手中,他們不懂如何治理天下,政治將愈加黑暗,人民將陷入無盡的痛苦之中,所以黃宗羲極力倡導重新設置宰相這一職。
黃宗羲主張恢復宰相的理由在于:第一,“古者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秦、漢以后,廢而不講,然丞相進,天子御座為起,在輿為下。宰相既罷,天子更無與為禮者矣。[1]”宰相的地位在逐漸地減弱,甚至到最后沒有一點地位,此外,皇帝更認為百官之設,“所以事我,能事我者我賢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2]”,這就表明官員的設置,不像原先那樣在于輔佐皇帝處理政務,而在于是否能侍奉皇帝,侍奉的好壞將決定官員是賢明還是奸邪,官員則變成了皇帝的奴仆,皇帝就更加專斷獨行,從此,皇帝的素質(zhì)將決定王朝命運的成敗。第二,“古者不傳子而傳賢,其視天子之位,去留猶夫宰相也,其后天子傳子,宰相不傳子,天子之子不皆賢,尚賴宰相傳賢足相補救[3]”,最初,天子和宰相都是以能力作為標準來傳位,之后天子的職位家傳,宰相依然傳給有才能之人,這樣,假如皇帝不賢明,宰相賢明,國家政局尚可穩(wěn)定,社會和百姓也能因之不致失控,可是“宰相既罷,天子之子一不賢,更無與為賢者矣[4]”,沒有宰相的監(jiān)督,君主不賢勢必會給社會及百姓帶來極深的災難。
宰相之職如此重要,所以不可罷廢。黃宗羲對于此職的理想局面是:宰相一人,參知政事若干人,沒有固定人數(shù),每天由天子坐在北邊,面向南方,宰相、六部長官、諫官分別按照次序坐在東西兩旁來共同商議朝政,不再是天子專斷專行,一人做出決策,這樣就限制了君主的權(quán)力;凡是天下各處的奏章,“六科給事中主之,給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議可否,天子批紅,天子不能盡,則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5]”,如此,宰相就會擁有一些決策權(quán),更加限制了皇帝的權(quán)力,并且不用像明朝的制度一樣,再“呈之御前,轉(zhuǎn)發(fā)閣中票擬,閣中又繳之御前,而后下該衙門[6]”,就不會在往返的過程中使得宦官在轉(zhuǎn)手之間就擅奪大權(quán)了,這樣就可以防止宦官專權(quán)。又“設政事堂,使新進士主之,或用待詔者。[7]”
《置相》這一篇是黃宗羲針對皇權(quán)不斷加強而設想的一項劃分君權(quán)的措施。自古以來皇權(quán)與相權(quán)就是一大難題,在歷史的長河中兩者之間的權(quán)力強弱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甚至曾發(fā)生過激烈的斗爭,無論是皇權(quán)壓制于相權(quán)還是相權(quán)壓制于皇權(quán),都會對政治社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只有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或者說使兩者都相互制約的狀態(tài)下才可以暫停斗爭。而黃宗羲的“置相”,首先他看到了相權(quán)的重要性,可以輔佐皇帝處理軍國大事、防止宦官專權(quán)、實現(xiàn)善治,最主要的是可以限制皇權(quán),我們要知道黃宗羲在君主專制愈加強化的時代,能提出這樣又針對性的反動思想,在當時無疑是難能可貴的,我們要給予一定的肯定,這樣的想法給后世提供了一些借鑒意義。其次,忽略了相權(quán)加強帶來的危害,皇權(quán)加強會造成皇帝專斷專行,沒有對皇帝自身的限制必然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但同時相權(quán)加強也會造成宰相獨攬大權(quán),私心貪欲越來越強,從而導致朝政的腐敗,更嚴重的是個別權(quán)相還會產(chǎn)生謀反的心理,令政局亦生動蕩。再次,沒有考慮到宰相的個人賢能與素質(zhì)。最后,即使設置了宰相機構(gòu),皇帝會分權(quán)多少給宰相,宰相又能掌握多少權(quán)力,即使宰相掌握了一些權(quán)力,又有多少人去執(zhí)行或者更有一些人去阻止,這些問題都難以想象,我們要把相關(guān)的因素都要考慮進去才行。所以黃宗羲的設置宰相這一構(gòu)想未必能實現(xiàn)國家的善治。
黃宗羲之設置宰相,實際上就是要用相權(quán)分割君權(quán),可以限制皇帝的獨斷專行,實現(xiàn)有明之善治,但是明朝時期封建專制已趨于頂峰,這在當時的背景下是根本不能實現(xiàn)的,君主專制已經(jīng)在中國古代社會存在了上千年,其封建專制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不可能設置某一職位來分割皇帝的權(quán)力,因此黃宗羲的置相在當時只能是空想了,但是這一想法為后世提供了一個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置相[M].北京:中華書局,1981:5.
[2]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置相[M].北京:中華書局,1981:5.
[3]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置相[M].北京:中華書局,1981:5.
[4]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置相[M].北京:中華書局,1981:5.
[5]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置相[M].北京:中華書局,1981:6.
[6]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置相[M].北京:中華書局,1981:6.
[7]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置相[M].北京:中華書局,1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