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壽東
江西省婺源縣賦春鎮(zhèn)甲路學校
歷史教學是中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社會上對于歷史教育的偏見,認為學好外語、數(shù)學、語文才是最重要。由于這種錯誤的觀念歷史教育一直被冷落,要知道只有了解祖國的歷史才能更熱愛自己的祖國,還能夠以史為鑒避免類似錯誤的發(fā)生,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學習任務重壓力大,很難抽出大量的時間來背誦歷史。情景教學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
在多媒體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也存在某些誤區(qū),例如:并非五花八門的圖片和振奮人心的視頻資料就一定有利于學生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短時間內雖然可以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但從長遠看作用恰恰相反。學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他們往往只顧及圖片或視頻的樂趣,看熱鬧,看完之后腦子里卻一片空白,不僅提不出問題,連老師提出的問題也回答不出。而在下次學習中學生習慣于尋找他們認為有趣的內容看,而對于歷史學科真諦的探索變得越來越膚淺。因此,多媒體只是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的手段,它可以在同樣的情境資料下實現(xiàn)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而真正重要的是教師怎樣尋找教材與教輔資料的切合點,創(chuàng)設一個真正有效的問題情境。真正有效的歷史情境即便是簡單的文字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課例《閉關鎖國》,在導入本課時只用一張黑白圖片和對圖片的文字解釋:1793年,英國為了建立與中國的通商關系,派馬戛爾尼訪華。乾隆帝十分高興地接見了馬戛爾尼,但是乾隆僅把他當做一個藩屬的貢使看待,要他行雙膝下跪之禮。馬戛爾尼最初不答應,后來有條件地答應。他的條件是:將來中國派使到倫敦去的時候,也必須向英王行跪拜禮,或是中國派員向他所帶來的英王的畫像行跪拜答禮。最終他以單膝下跪的形式朝見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興,接見以后,就要他離京回國。至于英國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睆亩芙^了英國通商要求。之后筆者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乾隆帝如此傲慢?統(tǒng)治者的傲慢態(tài)度給中國的命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學生爭搶著回答問題,看得出他們很感興趣,自然而然地導入本課第一個框題:閉關鎖國。
歷史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可忽略思維本質。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核心是教師緊密結合教材提出新穎的、需要積極思考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實踐證明,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強烈的思維活動,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在思考中不斷擦出火花。
歷史學科過去性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的講課必須生動形象,富有感情,引人入勝,才能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的語言描繪,對學生的認知活動起著很大的指向性作用。提高感知效應,情境會更加鮮明,并且?guī)е星樯首饔糜趯W生的感官。當教師講述仁人志士獻身祖國的英勇事跡,并且充滿敬意時,學生也會情動而相隨;正所謂以情動情,師生感情達到共鳴的境地,這就是教育心理學上所說的情感的感染性。例如,講述中國近代史上女革命家秋瑾時,教師滿懷激情地說道:29歲那年,秋瑾離開了溫暖安逸的家庭,離開了兩個年幼的孩子,拋棄了舒適寧靜的生活,毅然出洋留學,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為的是給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尋求一條出路……,她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我們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代女革命家為革命不懈奮斗的堅韌毅力和視死如歸的英勇氣概。此時學生的臉上都流露出凝重的神色,他們的內心深處迸發(fā)出對女革命家的欽佩的真實情感,教師用語言情境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yǎng)已盡在其中。
歷史不同其他學科,許多歷史信息、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都是可以通過大量鮮活的圖片或多媒體、影音再現(xiàn)的。教師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選擇和利用這些資料,可以使教學更直觀、形象、生動。例如講述南京大屠殺時,利用多媒體,在陰郁的背景中,屏幕上展示出一幅幅日本侵略者屠殺中國老百姓的圖片,此時,老師不用講解什么,這些圖片已經真切地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惡,會很自然地激起學生對侵略者的仇恨,激發(fā)出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創(chuàng)設一個"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傳授知識,突破重點和難點,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能突破時空的限制,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讓文本上的"歷史"變得鮮活。
所謂“成功的情境”,即能使學生成功的學習,使他們的好奇心與學習愿望獲得滿足,從而體驗到歷史認識活動的快樂,感受到“自我發(fā)現(xiàn)”的愉快情境。如講到《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課時,筆者運用多媒體展示了五個經濟特區(qū)和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引導學生猜測分別是哪座城市。很多學生去過某座城市,所以很快便指出來??蛇@樣的結果是學生對經濟特區(qū)和沿海開放城市的了解仍然停留在固定的圖片上,因此筆者臨時想到,引導學生談談你眼中的某座城市在改革開放后有哪些變化。其中一位學生曾經跟隨父母在溫州打工多年,他的介紹深刻而生動,贏得了學生的熱烈贊譽。事實上這個學生平時對歷史并不感興趣,此次介紹后,他每一節(jié)課都表現(xiàn)得十分活躍,歷史成績也大幅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容恰當?shù)剡x擇素材,創(chuàng)設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情境,對于教學的開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