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恒
江寧織造博物館館藏現(xiàn)代云錦作品《萬壽中華》《九龍圖》
孔雀,五色點注,華羽參差。文學作品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最經(jīng)典地刻畫出纏綿凄婉的孔雀形象;現(xiàn)實生活里,她傲然挺立,冷艷恬靜的形象深入人心。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孔雀影像,卻很難想象除了情感寄托,觀賞互動,孔雀那絢麗的羽毛還能應用在織繡中。然而,孔雀羽毛在織繡中的使用卻由來已久,并且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南齊書·卷二十一·列傳第二·文惠太子》云:“(太子)善制珍玩之物,織孔雀毛為裘,光彩金翠,過于雉頭矣。”可見,至遲在南北朝時期,人們就已經(jīng)掌握了用孔雀羽毛進行絲織品加工的技藝,而且織物光彩奪目,深受當時貴族階層的青睞,引領著社會潮流。
孔雀羽線,是織繡中的特殊材料。它選取孔雀尾巴上的翠絨,以絲線為線芯,將絲線和孔雀羽絲捻合,精心加工而成??兹赣鹁€不褪色,在光的折射之下不同的角度還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彩。此種線異常珍貴,及至明清時期,孔雀羽線多用于織繡皇帝或王公貴族袍服上的云龍紋。
明朝散文家張岱《陶庵夢憶》開篇就寫道:“列二交椅,褥以黃錦,孔雀翎織正面龍,甚華重?!睆哪壳氨A舻奈淖謾n案和出土實物也可見,孔雀羽線在明代皇家貴族服飾中較為常見。北京定陵出土絲織物中,明代萬歷皇帝的“孔雀羽織金妝花紗龍袍料”“黃無極靈芝紋地織金孔雀羽妝花四團龍緞袍料”“紅如意云紋地織金孔雀羽妝花八團龍緞袍料”等所用材料就包括孔雀羽線。
南京的江寧織造博物館展廳內(nèi),有這樣一件龍袍料極具價值。雖然是一件復制件,卻被譽為“復制品中的國寶”。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作為服飾專家就曾評價過:“其選料、織紋、色彩、圖案、織造技藝都同歷史真品相同,堪稱再現(xiàn)傳世稀珍原貌?!彼褪菑椭破贰翱椊鹂兹赣饖y花紗龍袍料”。
清乾隆“孔雀羽穿珠彩繡云龍吉服袍”
這件作品是根據(jù)1958年北京定陵出土的明代萬歷皇帝國朝盛典冕服復制而成。當時出土后,龍袍在短時間內(nèi)碳化,顏色幾乎無法辨認,有些地方也早已破損。唯有龍袍上的真金線和包裹了孔雀羽絲線織成的十七條龍依然色澤艷麗,還閃爍著寶石般的七彩光澤。1979年,這項復制工作交由南京云錦專家。專家們經(jīng)過資料查詢和織物觀察,發(fā)現(xiàn)復制工作的難題之一就是孔雀羽線??兹肝灿鹈磕甓家匀幻撀湟淮危偕L出新的尾羽。制作孔雀羽毛線需要搜集當年脫落的孔雀尾羽。另外,除了搜集孔雀尾羽的困難,專家們通過放大鏡看出,羽毛是粘在絲線上的,如果沒有絲線,羽毛就沒法織起來。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她們特地從動物園大量收集孔雀脫落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手工將羽毛和絲線捻在一起,復制出了整件龍袍所需的孔雀絲線,長度竟達300多米。
整件龍袍料復制件采用“紗地妝花”織造工藝,在薄如蟬翼的紗羅地上用真金線、孔雀羽線和五彩絲絨盤織出金翠交輝的團龍。當觀眾變換位置時,會發(fā)現(xiàn)孔雀羽線顯現(xiàn)出棕、紫、藍、綠、黑等不同的色彩。這是因為羽毛在加工時,羽毛上的翠絨經(jīng)過搓、捻,成螺旋狀展立,形成立體的金翠交輝的立絨。在織物上高高凸起的龍紋,使得整件織品也呈現(xiàn)出浮雕般的裝飾效果。再慢慢退后幾步,眼前的龍仿佛入云入霧,在瑞氣裊裊的萬道霞光中浮游翻動,栩栩如生。
清初葉夢珠《閱世編》卷八記載:“昔年花緞惟絲織成華者加以錦繡,而所織之錦大率皆金鏤為之,取其光耀而已。今有孔雀毛織入緞內(nèi),名曰毛錦,花更華麗,每匹不過十二尺,值銀五十余兩。”“兩”,是中國清朝的基本貨幣單位。史景遷《曹寅與康熙:一個皇室寵臣的生涯揭秘》一書中引用康熙時期外國使者馬嘎爾尼爵士的文章,馬嘎爾尼估計,一個中國的農(nóng)民一天有五十厘,或者說一年有十八兩銀子就可以生活了??梢姡褂每兹赣鹁€的織錦價值不菲,對于清朝時期農(nóng)戶家庭遙不可及。然而,它的珍貴特殊于封建社會貴胄家族而言卻頗為常見?!都t樓夢》第五十二回“俏平兒情掩蝦須鐲 勇晴雯病補雀金裘”中,一件“烏云豹氅衣”賺足了風頭。賈母介紹:“這叫作‘雀金呢’, 是俄羅斯國拿孔雀毛拈了線織的。”曹雪芹以“金翠輝煌、碧彩閃灼”八個字向我們展示了“雀金呢”的外觀特點。后來,寶玉不慎讓氅衣被炭火燒了指頂大的一個洞。晴雯提出,氅衣是孔雀金線所織,也拿孔雀金線用“界線法”織補,或許可以過關。這時麝月笑道:“孔雀線現(xiàn)成的,但這里除了你,還有誰會界線?”由此可見,清朝時,孔雀羽線,作為一種高檔服飾材料依然流行,為皇家貴族所青睞。
復制品“織金孔雀羽妝花紗龍袍料”局部
故宮博物院現(xiàn)存一件清乾隆“孔雀羽穿珠彩繡云龍吉服袍”,是現(xiàn)存清代“鋪翠”工藝吉服袍唯一的傳世珍品。全袍以綠孔雀羽捻線大面積鋪繡,整件袍子看起來金翠交映。故宮博物院的專家用三維視頻顯微系統(tǒng)多角度地對袍服上的孔雀羽線進行顯微觀察時發(fā)現(xiàn),袍服中的孔雀羽線,由一根淺綠色絲線與一根孔雀羽干兩側(cè)對生的羽毛絲加捻在一起。以繡工細密不露線痕且針法嫻熟的蘇繡,釘繡在織物表面,整體翠綠,華貴無比。
復制件織金孔雀羽妝花紗龍袍料,將孔雀羽線劈絲搓捻成線之后,再和捻金線、各色彩絨,一梭一梭地進行局部織造。乾隆時期的孔雀羽穿珠彩繡云龍吉服袍,孔雀羽線不是作為織物的經(jīng)緯線存在,而是作為裝飾釘繡在織物表面。這體現(xiàn)了在織繡之中,孔雀羽線可以用“織”和“繡”兩種不同方式進行使用。并且,孔雀羽線一般不單獨使用,會與蠶絲線、真金線或者各色彩絨加捻成線。因而,使用了孔雀羽線的織繡會呈現(xiàn)出鑲金點翠、灼灼其華的視覺效果。
孔雀羽線的優(yōu)良特性在現(xiàn)代織繡中一直沿用,江寧織造博物館館藏現(xiàn)代云錦作品《萬壽中華》,56只仙鶴精心織入了孔雀羽線,力求接近自然,仙鶴翩躚競飛栩栩如生。《九龍圖》以故宮九龍壁為原型織就而成,同樣采用局部孔雀羽線織造的方式。龍姿造型各異,其中,正龍以孔雀羽線織成,營造出“云行雨施,品物流形,首出庶物,萬國咸寧”的博大意境。
孔雀羽線,一個藏在織繡之中的秘密。光彩金翠,碧彩閃灼,這是孔雀羽線令人驚嘆的天然無上價值;而千百年來的傳承往續(xù),在織繡之中的不斷使用,更是孔雀羽線凝結的匠心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