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卡夫卡是20世紀小說的開拓者,歐洲現(xiàn)代派文學(xué)的奠基人,但他一生都沒有能夠成為職業(yè)作家。他那些震爍古今的小說,比如《訴訟》《城堡》《判決》《變形記》《在流刑營》和《鄉(xiāng)村醫(yī)生》等,都是在他死了以后,才暴得大名的,他甚至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一個出色的作家。
卡夫卡與馬克斯·勃羅德很快就成了好朋友。那時,勃羅德已經(jīng)在報紙雜志上發(fā)表過一些作品,但他始終不知道卡夫卡也在寫作,直到1906年有一天,卡夫卡告訴他,他為維也納《時代》報的一個有獎?wù)魑幕顒樱瑢懥艘黄}為《窄巷中的天空》的小說,勃羅德才知道卡夫卡也在寫作。不過這篇小說,后來并未發(fā)表。
1907年2月的時候,勃羅德在他發(fā)表在柏林《當代》周刊上的一篇文章中,曾提過卡夫卡的創(chuàng)作,并將他的名字同一些著名作家放在了一起。卡夫卡隨后便給他寫來了一封充滿幽默的信,他說:“你把一個從未發(fā)表過一行文字的作家名字,與一些非常著名的人物相提并論,奉獻給公眾,仿佛人人都必須知道他似的,這似乎有點狂妄。”
卡夫卡的作品第一次被印成鉛字發(fā)表出來,是在1908年,那是他的一本散文集,第二次發(fā)表的作品是《布雷斯齊亞的飛機》,1909年9月發(fā)表在布拉格的《波希米亞》日報上。隨后,他又陸續(xù)發(fā)表了一些作品,但都沒有產(chǎn)生任何影響。
大約是1909年的一天,卡夫卡給勃羅德朗讀了他正在寫著的一部長篇小說的開頭部分,這個小說的名字叫《鄉(xiāng)村婚事》。它的主人公名叫拉班,小說的開頭寫的是拉班離開他的工作單位,去鄉(xiāng)下看望他的未婚妻。那天下午,他冒著小雨,走到火車站,一路上,與一些不相干的熟人一一相遇了……
勃羅德在聽他朗讀完這部小說的第一章后,就認定他是一個天才了。從此,幫助卡夫卡發(fā)表作品,就成了勃羅德的一個努力方向。然而,卡夫卡對于他的過于熱心幫助自己發(fā)表作品,雖心懷感激,卻并不十分贊成。
因為卡夫卡那時的興奮點,“并不總在擴大他的文學(xué)影響上,出版作品對于他來說,好像是無關(guān)緊要的,甚至出版圈內(nèi)的一些潛規(guī)則,還讓他產(chǎn)生了某些不快”。
1906年6月18日,卡夫卡在布拉格卡爾-費迪南特皇家德語大學(xué)被授予了法學(xué)博士學(xué)位。
當時,法學(xué)博士最好的出路,是做一名律師。但按照慣例,一個剛畢業(yè)的法學(xué)博士要想成為一名律師,必須經(jīng)過為期一年無薪實習期。但卡夫卡或許從來就沒有過成為一名律師的念頭,他想找一個馬上就可以有工資的職位。因為他再也不希望依靠父親的錢生活了,哪怕是再多一天,他也不愿意。父親將他此舉視為最不像話的無理取鬧。
卡夫卡對于這個職位還有個很特別的要求,那就是這個職位不得與文學(xué)有任何聯(lián)系。因為在他看來,以寫作作為掙錢的手段,是對文學(xué)的褻瀆,所以從事寫作,一定不能是為了掙錢。比如記者行業(yè),就不在卡夫卡選擇的范圍之內(nèi)。
最后,卡夫卡在一家郵局找了份辦公室的工作。但很快他就發(fā)現(xiàn),這個工作還是影響了他的寫作,因為工作很多,“好像永遠也做不完似的”,他寫作的時間被大量的擠占了。
于是,他又跳槽到了一家保險公司——布拉格波希米亞王國工人事故保險公司,但情況好像并沒有什么改變。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卡夫卡在這兩家公司做得都非常好,無論是上級還是同事,無不對他交口稱贊。他的一位上級是這樣評價他的工作的:“弗蘭茨,總能夠從與眾不同的角度,來處理問題?!彼耐聜円捕家曀麨榭?,說他是“我們辦公室的孩子”。
卡夫卡在工人事故保險公司的主要工作是撰寫安全事故報告和跟一些出了安全事故的公司打官司。他對那些在事故中受傷、致殘的工人充滿了同情。
很顯然,卡夫卡對世界和生活的很多認識,以及他懷疑一切事物的悲觀主義情緒,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于他的這段經(jīng)歷——來自與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工人們的接觸,來自如蝸牛爬行般的公文停滯、堵塞的流程。他的長篇小說《訴訟》和《城堡》中,都有大段的章節(jié),是取材于他在工人事故保險公司的親身經(jīng)歷的。
當然,在卡夫卡的職業(yè)生活中,也并非始終籠罩著陰暗色調(diào)。畢竟,他還是一個很善于和同事、下屬中,那些思想非常單純或非常混亂的人打交道的人。
但盡管如此,關(guān)于辦公室工作妨礙寫作的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對此,卡夫卡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身上的一切都是為文學(xué)勞動而準備的,這種勞動對于我是一種神妙的輕松,一種真正的活力表現(xiàn);而在這辦公室內(nèi),起草一篇該死的文字卻必須從我有能力享受這種幸福的軀體上,活生生地奪去一塊肉?!?/p>
“工廠給我?guī)淼恼勰ィ菚r,卡夫卡出于家庭利益的考慮,曾形式上接手了一家工廠的部分管理工作,雖然是形式上,但他也不得不經(jīng)常去到那家工廠,表示一下關(guān)心),當他們要我每天下午到那里工作時,我為什么會容忍呢?其實沒有人強迫我,可是父親以他的責備,卡爾以他的沉默,再加上我的負疚意識給我造成的壓力,我還是容忍了。我對這家工廠一無所知,今天早晨在巡視的過程中,我感到自己毫無用處,如遭鞭撻。我絕不想把自己陷在這家工廠的瑣碎事務(wù)中。因為我很清楚,就算我真的那么去做了,又能達到什么目的呢?可我的頭頭正在以他正直的思維,給我做的事情添油加醋,使之看上去真像是成績卓著。通過這種為工廠做出的毫無意義的努力,我將在另一方面剝奪了自己將下午的幾個小時為我所用的可能性,這必然徹底摧毀我的生存。即使沒有這么回事,我的生存空間也已在不斷的縮小。
“我頭腦里裝著一個龐大的世界??墒侨绾尾拍芗冉夥盼?,又解放它,而不使它因為我的解放,而撕裂呢?我寧可讓它撕裂,也不愿將它埋葬在心底。關(guān)于這點,我十分清楚……”
不過,好在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卡夫卡不再把從事文學(xué)寫作看得如此神圣不可侵犯,而只是把它看作是一種生存方式、一種生命燃燒的過程,才過得沒有這么糾結(jié)了。不然,以其如此不放松的狀態(tài),想來也很難成就其在文學(xué)上如此偉大的成就。
事業(yè)如此,那么卡夫卡的感情生活又是什么樣子的呢?
卡夫卡一生曾三次訂婚,又三次退婚,終生未娶。
卡夫卡的第一次愛情,應(yīng)該發(fā)生在他29歲的時候。不過,在此之前,他曾喜歡過一個售貨員。那是個捷克姑娘,他們在一起住了三個晚上。但是快樂剛過,他就后悔了。他覺得是那個捷克姑娘玷污了他的純潔。后來,他把自己的這段經(jīng)歷比喻成:就像是隨手撿起了一個爛蘋果,吃的時候,是因為饑餓,吃完以后,才發(fā)現(xiàn)那種骯臟的滋味,真讓人厭惡。
再后來,他干脆接受了父親的建議,去逛妓院,“不論白天還是黑夜”,但妓院雖能讓他暫時擺脫性欲的折磨,卻無法填補他感情的空白。不久,他又認識一個名叫黑德維希方的姑娘,她的出現(xiàn)如同是暗夜里的一點星光,指引了他。但他們的戀愛才剛剛起步,就因為卡夫卡的不行——他身高1米82,卻只有60公斤,就像是一棵沒有枝葉的白樺樹,使他在自己喜歡的姑娘面前,缺乏自信,而草草地收場了。
那個時候,卡夫卡正在翻看一部《猶太法典》,其中有一句話深深打動了他:“一個沒有女人的男人不是人?!彼嬲饬x上的第一次戀愛的對象,是一位名叫菲利斯·鮑爾的姑娘,她比他小四歲。盡管卡夫卡最后的女友多拉說:“卡夫卡覺得同她(菲利斯)結(jié)婚,就等于同整個歐洲的謊言結(jié)婚。”但他和她交往了五年,并且和她訂過兩次婚。
五年中,卡夫卡寫給菲利斯的情書甚至多達500封(這些情書后來都被編入《致菲利斯的情書》作為《卡夫卡全集》中獨立的一卷出版了。德語版的《致菲利斯的情書》厚達800頁,比卡夫卡任何一部長篇小說都長)。
(未完待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