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祺山
摘 要:初中歷史中,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生進行記憶。長久以來,很多教師習慣于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歷史,這樣的教學方式以及記憶方式雖然也具有一定的效用,但卻十分容易削弱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繼而有可能會致使學生對歷史這門科目產(chǎn)生抵觸心理,長此以往,學生在歷史方面的學習與發(fā)展勢必會因此受到嚴重阻礙。針對于此,教師不妨嘗試著將古詩詞運用到實際的歷史教學中,由于古詩詞具有朗朗上口、內(nèi)涵深刻的特點,所以它能有效幫助學生對一些歷史知識進行記憶,與此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趣味性,從而能有效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古詩詞;初中;歷史教學;應用策略
教師因時制宜地將古詩詞安插在具體的初中歷史教學中,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促使其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古詩詞是記敘歷史的一種載體,因此,教師將古詩詞與歷史進行融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一些歷史事件,明曉一些詩歌的真正內(nèi)涵。那么,具體來說,教師應如何將古詩詞與歷史教學進行融合呢?筆者將基于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談一談相應的策略。
一、利用古詩詞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歷史這門學科的設立并不單單是為了傳承我國的歷史與文化,更重要的是為了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研究歷史的方法,以便能為學生后續(xù)的歷史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教師將古詩詞引入自己的教學中,能夠為歷史課堂增加不少樂趣,從而能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古詩詞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比如,在教學《燦爛的宋元文化》時,如果教師開門見山,直接就按照課本上的內(nèi)容為學生講述宋元文化,勢必極易將歷史教學推進枯燥、無味的氛圍之中,從而會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學生的學習效率必然不會太高。但是,如果教師在上課前,先為學生引入柳永的《雨霖鈴》和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引導學生去感受宋詞元曲的魅力,那么學生極有可能會被宋元文化的魅力所折服,繼而會對宋元文化產(chǎn)生敬仰之情,這對其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再如,在教學《秦王掃六合》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李白的《古風·其三》,由于這首詩以其精煉的文筆對秦王掃六合這一事件進行了描述,所以它能瞬間予以學生一個相對比較宏觀的概念,從而能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埋下良好的伏筆。當然,教師在為學生展示這首詩的時候,還可以對該詩中所涉及的一些事件進行展開講解,以便能使學生在充分理解這首詩的同時,學到相應的歷史知識。
二、將古詩詞的應用與趣味教學結合在一起
古詩詞不單單是詩人對自身情感的記敘,它同時還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也正因為此,教師基于教學內(nèi)容,適時引入古詩詞,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相應的歷史知識。此外,由于古詩詞本身的結構十分精簡,并且伴有較強的韻律,所以學生在記憶的時候會相對比較容易。另外,古詩詞所具有的文化內(nèi)涵與鑒賞價值能夠使初中歷史教學的內(nèi)容更為豐富,從而能有效增強其趣味性。因此,教師因時制宜地在自己的教學中引入古詩詞,不但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同時還能為歷史課堂增加很多生機,這對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開展是十分有益的。
不過,雖然教師將古詩詞引入實際的教學中可以提升自身的教學質(zhì)量,但如果教師長時間地只運用一種方式去引入古詩詞,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倦怠情緒,從而會阻礙歷史教學的有效開展。針對于此,教師必須要對古詩詞的引入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將古詩詞引入自己的教學中,這樣做,能夠使學生愛玩游戲的心理得到滿足,從而能有效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趣味性。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詩詞猜猜猜”的競猜游戲。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教師當出題人。在備課的時候,教師可專門針對“古詩猜猜猜”游戲搜集一些詩詞,等到正式游戲的時候,教師通過背誦或朗讀相應的古詩詞,讓學生去猜相應古詩詞中所涉及的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最后,以規(guī)定時間內(nèi)答對次數(shù)最多的小組為勝,獲得勝利的小組可以得到一定的精神鼓勵或物質(zhì)獎勵。如,杜甫的《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反映的是安史之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說的是宋末抗元;杜牧的《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寫的是赤壁之戰(zhàn)。教師利用游戲的方式引入古詩詞,既可以有效解決教學氛圍沉悶的問題,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可謂一舉兩得。
三、利用古詩詞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歷史
誠如上文所述,古詩詞是詩人對自身感情的一種記敘,同時也是當時時代的縮影,因此,詩人在寫詩詞的時候,勢必會將自己對一些事件、人物的看法貫徹于詩詞中的字里行間,對此,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古詩詞的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對一些歷史事件以及人物進行分析,以便學生能夠更為全面、理性地認識那些歷史事件和人物。比如,針對隋煬帝楊廣開鑿運河這一事件,既有皮日休的“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也有胡曾的“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鼻罢邔\河的開鑿予以了肯定,后者則予以了否定。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教導學生要辯證地看待歷史、思考歷史。
總而言之,古詩詞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引入,能夠促使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歷史,與此同時,還能提升他們的文學涵養(yǎng),發(fā)展他們的思維,對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對古詩詞的教學價值予以充分重視,并積極、靈活地將其滲透進自己的教學中。
參考文獻:
[1]邢德宇.古詩詞在中學歷史“神入”教學中的應用[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2]張海燕.淺談古詩詞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今日中國論壇,2013(10):150-151.
注: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初中歷史教學中利用古詩詞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GS[2017]GHB0682)研究成果。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