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靜
[內容提要] 美國是牽動當前朝韓關系緩和等一系列半島新變化中最主要的驅動因素。下階段美朝乃至半島相關關系如何演變,取決于美朝彼此意圖、政治決心及相互博弈。目前看,美朝在無核化定義、實施路徑及相關戰(zhàn)略考量上有較大差距,其中美國的意志與考慮最為關鍵。對美而言,同時實現(xiàn)無核化與地區(qū)戰(zhàn)略目標最符合其利益,但囿于其內在矛盾,無核化往往意味著其地區(qū)存在的減損。同時,無核化本身也面臨諸多障礙。對中國而言,促進半島真正實現(xiàn)無核化最符合自身利益,但也須為半島可能再次陷入僵局或美朝妥協(xié)等不測預作準備。
今年年初以來,朝鮮半島局勢發(fā)生令人眼花繚亂的新變化。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新年講話中表示出參加韓國平昌冬奧會的興趣,回應了主張與朝對話的韓國文在寅政府,此后朝韓在冬奧會期間密切互動,最終實現(xiàn)韓國特使團訪朝并與金正恩會面。此后韓特使傳遞出金正恩愿與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會晤的消息,而特朗普迅速接受這一邀請,使其上臺以來美朝關系高度緊張、一觸即發(fā)的局面發(fā)生戲劇性改變。此后金正恩短時間內兩度訪問中國、實現(xiàn)中朝峰會,為局勢注入新因素;而日、俄等相關方外交攻勢也在悄然醞釀實施。4月20日,在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會議上,金正恩宣布廢除豐溪里核試驗場,并將全面停止核試驗與試射洲際彈道導彈(ICBM)行為。4月27日,朝韓“歷史性”峰會在板門店召開,雙方確認通過完全棄核實現(xiàn)無核化的共同目標。朝核局勢看似在向好趨勢發(fā)展,但未來朝鮮是否能實現(xiàn)無核化,美朝、中美乃至半島格局將會發(fā)生何種改變,目前相關態(tài)勢仍在發(fā)展當中、且具不確定性。本文認為,美國是牽動當前新一輪朝核變局的最主要變量,面對此關鍵節(jié)點,更需密切跟蹤動態(tài)、把握歷史脈絡、統(tǒng)籌各方考慮,以便預估發(fā)展態(tài)勢,在博弈中掌握主動,而從美國因素入手是把握此輪變局最關鍵的入口。
反建制派總統(tǒng)特朗普上臺后明確放棄奧巴馬時期對朝“戰(zhàn)略忍耐”政策,決心不再等待朝鮮自身發(fā)生改變、而是通過全方位的“極限施壓”迫使朝鮮回到棄核談判。美國通過窮盡工具箱中的一切工具——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手段、并使其效用最大化,造成令朝難以承受的壓力,從而促使其做出談判的“理性選擇”。與奧巴馬相比,特朗普極大提升了解決朝核問題的迫切性。出于其“美國優(yōu)先”原則考慮,朝鮮日益迫近獲得打擊到美本土的核導能力*盡管美國內對朝鮮是否實現(xiàn)核武小型化、彈導合一技術及可靠的大氣層再進入技術存疑,但普遍預估2018年年內甚至在幾個月內朝就會獲取打到美本土的核導技術,這令美深感通過使用武力解決朝核問題的“窗口期”正急速縮短。參見:“The North Korea Nuclear Challenges: Military Options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http://fas.org/sgp/crs/nuke/R44994.pdf.(上網時間:2018年3月15日),且不斷對美威脅使用這一能力,使其凸顯為美國最重要的國家安全威脅,也極大地刺激了將美國本土安全視為核心利益的特朗普。在打擊“伊斯蘭國”取得一定戰(zhàn)場勝利后,美國迅速把重心調整到對朝上來。
具體看,一是政治外交上最大限度孤立朝鮮。美國不僅加大與日、韓、澳等盟友協(xié)調立場、共同施壓,還將對朝議題貫穿與亞太其他國家關系,除對華施壓,也多次敦促東盟等國切斷與朝外交、貿易聯(lián)系;美還促請加拿大出面舉辦朝核問題峰會,召集參加朝鮮戰(zhàn)爭的“聯(lián)合國軍”一方等20多國外長參加,以形成對朝施壓的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二是促成多輪單邊及多邊制裁,為增強其效果不惜動用“第三方制裁”。除促聯(lián)合國通過第2375、2397號制裁決議,對朝煤炭、鐵、鉛、紡織品和海產品實施出口禁令,禁止別國雇用朝鮮海外勞工,美國還對涉嫌朝核導計劃的實體、個人發(fā)動“系統(tǒng)性”制裁,其頻仍程度遠勝以往,此外日韓歐盟也對朝實施了單方制裁。2018年初,美國會就對朝“海上封鎖”方案進行討論,主張利用軍艦等手段對進出朝船只進行監(jiān)視和檢查。*2018年1月,美參院軍事委員會曾就此舉辦專門聽證會。目前,不少美國專家預估,如特金會失敗,對朝實施海上封鎖將是對其強化施壓的第一步。三是軍事威懾力度明顯增大,動武成為“現(xiàn)實選項之一”。美國始終反對中方提出的美韓軍演與朝核導試驗“雙暫?!苯ㄗh,不僅加大軍演力度,頻繁部署航母、戰(zhàn)略轟炸機等赴朝周邊,且從2017年底以來不斷釋放對朝可能發(fā)動“流鼻血”打擊的消息,包括在朝進行新的導彈試驗前摧毀其發(fā)射架,或者直接打擊其武器庫,借此表明特朗普政府“中止朝挑釁行為、迫其回到談判桌的嚴肅態(tài)度”。*按照美國官員的說法,所謂“流鼻血”打擊指一種可以“打中朝鮮的鼻子,引起其注意,促其認識到美國的態(tài)度是認真的”的軍事手段,即“有限打擊”,參見 “US Preparing ‘Bloody Nose’ Attack on North Korea”, https://nypost.com/2017/12/21/us-preparing-bloody-nose-attack-on-north-korea/.(上網時間:2018年5月2日)與此同時,在美本土加大全方位備戰(zhàn)力度與海外駐軍演練*據《紐約時報》透露,自2017年12月以來,美軍方加大全方位備戰(zhàn),分別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布拉格堡、內華達州等地舉行實彈演習。今年2月,美各地的后備軍將演練設立移動中心、以實現(xiàn)短時間部署海外。平昌冬奧會期間,美國還派遣了更多特種部隊赴朝鮮半島。參見 “Military Quietly Prepares for a Last Resort: War with North Korea”, The New York Times, Jan. 14, 2018.,使對朝動武不再紙上談兵,而成為現(xiàn)實選項。加上時任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等強硬派不斷釋放對朝軍事打擊信號*“H.R. Mcmaster Talks Tough on North Korea: Potential For War Increasing Every Day”, http://www.breitbart/com/nationalsecurity/2017/2104/mcmaster.(上網時間:2018年4月3日),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甚至要求撤回在韓美隨軍家屬*“Lindsey Graham: War with North Korea would be ‘Worth it’ in the Long Run”, http://thehill.com/homenews/senate/376548-lindsey-graham-war-with-north-korea-would-be-worth-it-in-the-long-run.(上網時間:2018年4月11日),美國會提交對朝軍事選項及后果研究報告等*“The North Korea Nuclear Challenges: Military Options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http://fas.org/sgp/crs/nuke/R44994.pdf.(上網時間:2018年3月15日),進一步表明美動武決心上升。
在以上一系列綜合施策、極限施壓組合拳作用下,今年以來朝鮮態(tài)度發(fā)生重大轉變。當然,朝鮮態(tài)度變化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其中美國因素是最主因。
第一,朝鮮認識到特朗普政府解決朝核問題決心重大。對同時期朝鮮媒體言論稍加關注可以發(fā)現(xiàn),朝鮮對美國“流鼻血打擊”高度緊張,甚至將此比作“2003年美入侵伊拉克之前故意夸大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等輿論,實際是為實施打擊找借口”。*“North Korea: US Planning 'Bloody Nose' First Strike”,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18/02/north-korea-planning-bloody-nose-strike-180206210238738.html.(上網時間:2018年5月2日)加上美國強硬派在對朝事務中占據主導權,以及相對溫和的國務卿蒂勒森被觀點強硬的蓬佩奧替代,麥克馬斯特被極端強硬派博爾頓替代,釋放出特朗普在對外事務中一意孤行、強硬且不確定的信號,朝鮮深知如不做出政策調整,特朗普政府勢必采取更極端選擇,危及其政權生存。
第二,對朝制裁產生一定效果。美政府多次強調,朝鮮態(tài)度轉變很大程度上是制裁的結果;而特朗普更直稱,制裁對朝產生“巨大效果”,并對中國表示感謝。*“Trump: Sanctions Are Having a ‘Big Impact’ on North Korea, http”//www.cnbc.com/2018/01/02/trump-says-sanctions-are-having-an-effect-on-North-Korea.html.(上網時間:2018年3月21日)美媒援引中國海關統(tǒng)計稱,中方嚴格執(zhí)行聯(lián)合國對朝制裁,2018年頭二月分別減少從朝進口數額的78.5%和86.1%,對朝出口也分別降低33%、34%。此外,中國過去數月出口至朝鮮的石油、鋼材和汽車數目急跌,出口量大幅低于聯(lián)合國制裁要求,其中對朝精煉石油僅是去年同期出口量的3.7%,表明除聯(lián)合國制裁外,中國還實施了更嚴厲的單方制裁。美學者評估,對朝全面制裁如持續(xù)下去,朝鮮外匯儲備將在年底枯竭。*“North Korea Comes Round to Talks as Currency Reserves Shrink”,https://www.newsmax.com/finance/markets/north-korea-currency-reserves-talks/2018/03/08/id/847509/.(上網時間:2018年5月2日)
第三,韓國代表“進步勢力”的文在寅政府主張與朝對話、反對戰(zhàn)爭的立場為金正恩調整對韓及半島政策提供有利外部因素。對此,美國盡管表示警惕,擔心朝鮮利用“魅力攻勢”分化美韓同盟,但也“樂觀其成”,表現(xiàn)出原則立場不變、同時保持政策彈性的靈活態(tài)度。
第四,美國繼續(xù)加壓促朝做出決斷。金正恩在新年講話中一方面提出“已完成國家核武力量建設歷史大業(yè)”,“決不容許美國向朝鮮開戰(zhàn)”,另一方面也釋放出有意參加在韓國舉辦的冬奧會、改善朝韓關系的信息*“金正恩新年致辭:朝鮮有意派代表團參加平昌冬奧會”, 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8-01-01-441335.shtml.(上網時間:2018年4月5日),為其政策調整提前鋪墊。但彼時金正恩尚表示“整個美國都在我方核武射程范圍內”,“可隨時動用核按鈕”,表明其尚未做好與美談判準備,而是想先聚焦韓國、打開缺口。但此后美副總統(tǒng)彭斯在平昌奧運會上有意回避與朝鮮代表會面,同時美國內對朝實施“流鼻血打擊”進入實質性探討階段,最終促使朝鮮在3月初韓特使團訪朝期間做出被視為“歷史性突破”的表態(tài),稱“若能保證朝國家安全,朝沒有理由繼續(xù)保持核武”,并釋放朝韓領導人4月底會晤,以及金正恩愿與美總統(tǒng)特朗普會面的消息。此后,金正恩關于停止核與洲際導彈試驗、朝韓峰會有關“通過完全棄核實現(xiàn)無核化”等公開表態(tài)盡管仍缺乏可驗證基礎,也留有余地,但朝鮮能公開宣布棄核立場已滿足美與其進行談判的前提條件。
綜上可知,朝鮮態(tài)度發(fā)生重大轉變是與各方、最主要是美國博弈的結果。美國堅持對朝極限施壓,并在金正恩胞妹金與正訪韓期間拒不見面,相反以一系列新制裁作為“回報”,繼續(xù)強調“所有選項均在桌面”,使朝鮮認識到其對韓緩和難以繞開美國,如繼續(xù)進行核導試驗、特別是洲際導彈試驗,美對朝發(fā)動預防性打擊是大概率事件。可以說,正是朝鮮認識到美國不可能無限拖延下去,很可能主動對朝動武使其重新評估利弊,并借朝韓互動契機主動提出無核化意愿。另一方面,迄今朝美在如何棄核問題上仍處相互試探階段,跡象顯示雙方理解差距巨大,而雙方最終能達成何種協(xié)議還取決于下一階段的美朝博弈。
從目前美政府的官方表態(tài)看,美對朝政策主要有如下主張。一是堅持朝鮮必須實現(xiàn)“全面、不可逆、可核查”的無核化(CVID),反對為無核化設置任何前提條件。換言之,美反對朝提出的“分階段、同步履行核交易”的主張,明確表示在朝鮮未實現(xiàn)無核化步驟前不會放松任何制裁。蓬佩奧在出席參院聽證會時表示,朝鮮切實放棄核武前,不應期待能從與美談判中得到補償;他還表示,歷史上朝鮮廢除核武不成功,是因美國與其他國家過早放松制裁。*“Trump’s Secretary of State Pick Faces Senate Grilling”, http://edition.cnn.com/politics/live-news/mike-pompeo-hearing-april-12-18/index.html/.(上網時間:2018年4月23日)金正恩宣布停止核試驗與洲際導彈試驗后,美國強調不會重蹈覆轍,重申在朝鮮做出棄核行動前,不會放寬對其極限施壓。二是為營造談判氣氛,特朗普政府也加緊研究如何滿足朝鮮提出的安全承諾需求。據韓國《民族日報》4月13日消息稱,特朗普政府考慮將在華盛頓和平壤互設聯(lián)絡辦事處、兩國互設大使館、啟動對朝鮮的人道主義援助等,而開設聯(lián)絡辦事處是美針對朝鮮無核化的舉措而考慮回禮的“首選項”。*“據報北韓就首腦會談向美國開出條件包括兩國建交”,香港電臺轉引自韓國《民族日報》,2018年4月13日,參見http://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390994-20180413.htm.(上網時間:2018年4月13日)蓬佩奧在聽證會上表示無意改變朝鮮政權,也與蒂勒森的“四不”一脈相承。*前國務卿蒂勒森曾提出美將“不尋求更迭朝政權、不尋求搞垮朝政權、不尋求加速半島統(tǒng)一、不尋求跨過‘三八線’”的對朝“四不”政策。三是美國繼續(xù)強化“極限施壓” 各項措施。美國明確反對“雙暫?!保诿莱斍皻夥站徍蛻B(tài)勢下堅持實施軍演;進一步強化與日韓外交協(xié)調與安保合作,4月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訪韓、美,分別重申在無核化取得實質進展前維持對朝制裁施壓的重要性;此后日本首相安倍訪美與特朗普協(xié)調立場。美對朝制裁也遠未停止,近期美國會以朝鮮涉嫌對敘利亞出售化武技術為由再次要求對朝制裁。*“North Korea will be Watching What Trump Does in Syria”,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north-korea-will-be-watching-what-trump-does-in-syria/2018/04/12/28261f44-3e62-11e8-974f-aacd97698cef_story.html.(上網時間:2018年4月13日)美上述政策背后主要源于如下考量。
第一,在實現(xiàn)無核化的同時,保持美在半島的戰(zhàn)略利益。目前看,要求朝鮮實現(xiàn)無核化仍是美政府堅定立場,為此美國強調在朝做出實質性承諾之前必須保持強大壓力,絕不放松制裁;鑒于過去朝鮮多次違背核協(xié)議的歷史,美國此次絕不接受其為棄核設置任何前提條件、也不會像過去一樣“同步、分階段”;為防止朝“爭取時間”,美還將最大限度壓縮無核化時間,據稱有關時限大約為期一年左右。*“Trump’s Secretary of State Pick Faces Senate Grilling”, http://edition.cnn.com/politics/live-news/mike-pompeo-hearing-april-12-18/index.html/.(上網時間:2018年4月23日)此外,美專家紛紛建議必須對朝鮮的多個試驗場實施嚴格核查,可以說,此次美絕對不允許朝鮮“鉆任何漏洞”,或進行“對等議價”,而必須在高壓下實現(xiàn)真正的無核化。正如蓬佩奧所言,對美國不會重復以前的錯誤有信心,“特朗普不是在談判桌上玩游戲的人,我也不是”*“Mike Pompeo on potential Trump-Kim Jong Un Summit”, http://www.foxnews.com/transcript/2018/03/11/mike-pompeo-on-potential-trump-kim-Jong-un-summit.html.(上網時間:2018年4月 23日)。另一方面,美國對任何試圖擠壓美韓同盟、迫美撤出半島的戰(zhàn)略意圖保持高度警戒。在朝韓關系轉圜之初,美就對朝試圖借此破壞美韓同盟頗有忌憚,強調以實際行動挫敗朝“和平攻勢”,也要求韓與美在極限施壓上保持一致,防止韓“脫軌”。由此,美國似不會接受朝鮮有關削弱美韓同盟的要價,而將重點放在開設辦事處、互設大使館、人道主義援助等象征性回報上。
第二,美國仍將保留對朝動武選項,作為與朝鮮達不成協(xié)議后的替代選項之一。如上文所言,美國動武可能性上升是迫使朝鮮回到談判桌的重要原因,美國不會輕易放棄這一選項,一方面繼續(xù)對朝施壓以獲取有利的談判地位,另一方面也進行切實的戰(zhàn)爭準備,以應不時之需。2018年初,美國對朝“流鼻血打擊”論甚囂塵上,當時支持打擊的公眾輿論上升到40%*“Do Americans Want War with North Korea?”, http://www.newsweek.com/war-north-korea-military-poll-775636.(上網時間:2018年4月14日);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及其內閣強硬派均傾向于“除非朝放棄核武,否則就進行軍事打擊”的觀點,迫使朝鮮必須在無核化與戰(zhàn)爭之間做出選擇。正如美防長馬蒂斯所言,“只有當你真正想使用武力時,軍事威懾才能發(fā)揮成效”*“U.S. Military Adapting in Complex Environment, Mattis Says”, http://www.defense.gov/News/Article/1337625/us-military-adapting-in-complex-environment-mattis-says/.(上網時間:2017年10月),未來美會將此作為達摩克利斯之劍懸于朝頭頂上,隨時迫其做出理性選擇。
第三,通過外交談判解決朝核問題仍是最優(yōu)方案。特朗普盡管強調“一切選擇均在桌面”,但對朝回到無核化談判始終保持開放態(tài)度。美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愛德華·魯特瓦克(Edward Luttwak)分析道,特金會之所以成為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特朗普始終將核問題與政權更迭分開處理。*“Peace on the Horizon for Korean Peninsula, But maybe not if the US Has Its Way”, http://www.rt.com/op-ed/425400-korea-north-peace-us?.(上網時間:2018年5月4日)實際上,自2018年3月朝鮮向外界表達無核化意愿以來,朝鮮始終在試探美政策。在整個3月朝鮮官方均未直接提及無核化,而是借韓、中之口表達其意愿,外界對其是否真正有意實現(xiàn)無核仍存擔憂。最初韓特使透露金正恩表示“如果體制安全得到保障,就沒有擁核理由”,這開啟了美朝對話可能;但此后金正恩在北京提及“分階段、同步履行核交易”說法后,美國對此極不認可。與此同時,美朝相關對話也在展開,*據韓國《東亞日報》稱,目前朝美實務接觸以情報部門為中心,在中國北京、瑞典等第三國更換地點舉行。參見“美國考慮在北韓設立大使館—聯(lián)絡辦事處”,http://chinese.donga.com/List/3/03/28/1283471/1.(上網時間:2018年4月12日)美方稱金正恩的無核化意志再次得到確認,正在討論實現(xiàn)朝鮮實質性無核化的具體行動計劃。據3月在美朝芬蘭對話期間與朝鮮外交部官員會晤的韓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研究院院長曹東昊(Jo Dong-ho)稱,朝鮮非常擔憂未來美朝高峰會是否舉辦,并稱美若結束對朝敵視政策,朝鮮甚至可以容忍美在半島存在,表現(xiàn)出急于與美改善關系的跡象。*“Report: North Korea eager to Make Trump Summit a Success”, https://www.upi.com/Top_News/World-News/2018/04/13/Report-North-Korea-eager-to-make-Trump-summit-a-success/9081523635385/.(上網時間:2018年4月14日)另據韓媒體透露,朝鮮在與美工作組談判中提出五項交換條件:從韓撤走核戰(zhàn)略相關設備;在美韓聯(lián)合軍演時停止出動戰(zhàn)略武器;保證不使用常規(guī)武器和核武器侵犯朝;將南北停戰(zhàn)協(xié)定轉變?yōu)楹推絽f(xié)定;美國與朝建交。這表明朝鮮已繞過放松制裁、美撤軍等“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向美國提要求:朝鮮棄核5條件完整曝光”,《馬來西亞南洋商報》轉引自韓國《民族日報》,2018年4月13日,http://www.enanyang.my/news/20180413/.(上網時間:2018年4月14日),與美立場正在接近,但美國是否能夠接受撤走戰(zhàn)略設備等要求還不得而知。
總之,美國在謀求無核化同時加強其地區(qū)存在最符合其利益。一是實現(xiàn)朝鮮無核化并建立正常國家關系可消除對美及其地區(qū)盟友直接的安全威脅,屬于重大外交勝利;二是可展現(xiàn)美領導力以及其維護國際秩序的能力,免于造成地區(qū)核武軍備競賽的失控局面。
如果說,在前一階段實現(xiàn)無核化與地區(qū)存在是美國追求的相互促進、并行不悖的兩大目標,謀求無核化同時也強化了美日韓軍事同盟關系,未來則美國需在無核化與地區(qū)存在之間有所取舍。如美實現(xiàn)了無核化且半島和平機制建立,類似美部署薩德系統(tǒng)等增強戰(zhàn)略存在的行為就會失去道義基礎,美凝聚日韓同盟也會失去重要借口。由此,盡管無核化與加強地區(qū)存在對美而言是最完美的結局,但要同時實現(xiàn)這兩大目標仍面臨不少障礙,原因如下。
第一,無核化本身仍有一定變數。一是目前雙方矛盾仍未完全解決,朝鮮要求獲得的安全保證必然會包含削弱美軍事存在的某些需求,雙方如何在安全保證上相互買賬仍屬未知。此外,雙方在實現(xiàn)路徑究竟是“ 分階段”還是“一攬子” ,以及多長時間內實現(xiàn)無核化上也各有考慮。美國要求嚴格實施的核查如何落地也暗藏不確定性。二是盡管特朗普的極限施壓非常有效,但也有其風險。迄今軍事手段在美國內仍有強烈爭議性,認為可能導致一場核戰(zhàn)爭的擔憂不絕于耳;特朗普試圖通過打擊敘利亞“敲山震虎”,并退出伊核協(xié)議,盡管對朝產生一定震懾,但也可能產生朝鮮更不愿放棄核武的反作用。三是美朝之間博弈仍在持續(xù)。目前看美國收獲一定成效,朝鮮基本朝美國的既定目標靠近,但這均基于朝領導人理性決策的假設,而對此尚且難有定論。而且,特朗普作為商人并不“戀戰(zhàn)”,其動武的震懾效果會逐步遞減。此外,迄今美國內還有相當一部分意見對朝鮮棄核意愿高度懷疑,認為其核武與政權生存密不可分,因而對實現(xiàn)無核化前景表示悲觀。
第二,無核化可能抵消美軍事存在。正如上文所言,朝鮮為解決安全保證,會要求美國在日、韓減少與核導相關的戰(zhàn)略部署,無核化與美國強化軍事存在二者之間的矛盾性會凸顯。實際上,美國在日韓的軍事存在不僅旨在威懾朝,也是其維護東北亞戰(zhàn)略存在、對中俄造成掣肘的重要抓手。在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等系列報告已將中、俄鎖定為頭等戰(zhàn)略對手的氛圍下,美國會盡量使兩大目標統(tǒng)合起來,防止無核化減損美戰(zhàn)略存在。但在現(xiàn)實中,美國要實現(xiàn)戰(zhàn)略圖謀不僅需擺平朝鮮,也需抵制住中、俄的反彈。由此未來美國相關政策選擇包含兩種可能性:一是為實現(xiàn)無核化目標而有限弱化其軍事存在,如在維持美韓同盟堅固性的同時撤回戰(zhàn)略武器部署;在特朗普強調“美國優(yōu)先”、盟友責任分擔的背景下,亦不排除美軍考慮撤出韓國的可能性。*據最新報道,特朗普已命令國防部研究美軍撤出半島的可能性?!懊婪篱L:美國將與盟友討論美軍撤出朝鮮半島”,http://mil.news.sina.com.cn/world/2018-04-28/doc-ifztkpip6269834.shtml.(上網時間:2018年5月4日)換言之,美國需為換取無核化承擔一定戰(zhàn)略利益損失。二是在迫朝無核化的同時不減損美國任何戰(zhàn)略利益,同時給予朝鮮政權穩(wěn)定、國際地位甚至經濟補償。二者相較,當然是第二種更符合美利益,但其能否實現(xiàn)取決于美、朝、中之間的博弈,沒有足夠的壓力、政治意志與戰(zhàn)略資源,美很難實現(xiàn)這一完美結局。而第一種情況也存在一定可能性。正如蒙特雷國際研究所喬石·波拉克(Josh Pollack)指出的,金正恩所理解的無核化與美國不同,是指“半島的無核化”,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美國駐軍問題。盡管目前他表示接受美國在韓駐軍,但這只可能是暫時讓步,旨在分化美韓同盟,以便將失敗的責任推給美方。*“What US and North Korea Mean When They Talk about Denuclearization”,http://edition.cnn.com/2018/04/20/asia/kim-trump-moon-denuclearization-intl/index.html.(上網時間:2018年4月25日)換言之,沒有美韓同盟的讓步,朝鮮不會真心實現(xiàn)無核化。
第三,存在朝鮮部分擁核的可能性。事實上,一個階段以來美國內一直有這種聲音。一是認為從技術上講美國難以令朝鮮完全棄核,因為美國難以掌握朝鮮核彈頭全部真實情況與研制地點,也難以實施有效核查。*在2018年3月12~13日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與美國和平所于華盛頓舉辦的“美中危機規(guī)避與合作”研討會上,與會代表美國和平所研究員弗蘭克·奧姆(Frank Aum)、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米拉·瑞普-胡珀(Mira Rapp-Hooper)均持這一觀點。二是認為朝鮮主觀上不可能棄核,甚至為此敢于與美國“對賭”并付出戰(zhàn)爭代價,從而令美國不能對其采取動武等極端措施,即實現(xiàn)“恐怖平衡”。三是不管美國樂不樂意,客觀上都必須先凍結再去核,這是長期過程,在此過程中朝鮮會想辦法拖到后特朗普時代,或迫使美國接受其核導現(xiàn)實。由此,凍結是更為現(xiàn)實的選擇。如美波士頓學院教授陸伯彬(Robert Ross)分析道,特朗普全部外交在于收獲“面子”,只要特金會上美國能得到金暫時凍結、并分階段棄核的承諾,這對其就是“外交勝利”,足以向國內交代。*2018年4月19日陸伯彬在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座談時的觀點。而基于無核化基本實現(xiàn)無望的悲觀認識,美國內大致有兩派應對意見。以美國際戰(zhàn)略與研究中心科德斯曼為代表的觀點主張,如其他手段均難以奏效,美國應接受朝鮮核導的現(xiàn)實并將重點轉向軍事威懾,具體包括增加駐日韓前沿部署,部署核武至韓,與日韓合作研制隱形飛機等,使朝鮮難以輕舉妄動。同時,美國應進一步增大反導預算,設置更多針對東亞的攔截部署,并積極開發(fā)網絡反導能力。*Anthony Cordsman, “The Other Side of the North Korean Threat: Looking Beyond Its Nuclear Weapons and ICBMs”, http://www.csis.org/analysisi/other-side-north-korea-threat-looking-beyond-its-nuclear-weapons.(上網時間:2018年1月11日);持此觀點的還包括前美國家情報總監(jiān)、現(xiàn)任斯坦福大學亞太安全中心主任托馬斯·芬格等。而另一派觀點則主張將核與導彈分開,重點針對朝鮮導彈而非核彈。該觀點認為與核彈不同,導彈等運載工具很難不被發(fā)現(xiàn),也更易于實施“流鼻血打擊”,對朝而言,僅有核彈頭而沒有導彈其危害性是有限的。由此對美而言,更重要的是防止朝洲際導彈而非核武。如曾在尼克松和里根兩屆政府擔任要職的保守派政治家帕特·布坎南認為,因特朗普政權的主要高官和金正恩均不希望令事態(tài)發(fā)展為軍事沖突,希望通過對話來打開僵局,由此,以不擁有射程可達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為條件,換取朝鮮要求的簽署美朝和平條約、撤退或裁減駐韓美軍,停止在朝鮮半島進行軍事演習等,存在“交涉的余地”。如交涉結果導致美國削減了駐韓美軍的規(guī)模,則日本和韓國就必須要各自應對朝鮮的中短程導彈威脅,由此從現(xiàn)在它們就應開始研究部署獨立的核抑制力。*Patrick Buchanan, “Why Is Kim Jong Un Our Problem?”, http://Buchanan.org/blog/kim-jong-un-problem-126750?-up-cron=1524730374.9606800079345703125000.(上網時間:2018年4月15日)
綜上,不管美國未來出于被迫默認還是主動接受朝鮮擁核,其結果既可能導致美國地區(qū)存在的弱化,也可能導致美國地區(qū)存在的加強。實際上,美國內長期以來都有從亞洲撤軍的呼聲,特朗普本人競選時也曾提及從日韓撤軍、令其擁核等說法,反映出其潛意識中輕視亞太盟友的傾向。如未來美國在朝鮮擁核條件下從亞太撤出,則反映出其地區(qū)“領導權”與戰(zhàn)略把控力的削弱,無疑是其國力衰退的寫照,是其最失敗的選擇。如美選擇接受朝鮮擁核并繼續(xù)加強地區(qū)軍事存在與威懾,則是在痛失無核化目標情況下對其地區(qū)存在與主導權的彌補,換言之,在如上兩大目標中,無核化未能實現(xiàn),但地區(qū)存在的強化卻實現(xiàn)了,也算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一種選擇。但無論如何,只要朝鮮未能實現(xiàn)無核化,就是對美國大國地位的一種否定,而因此帶來的一系列地區(qū)連鎖反應會傷及美國在地區(qū)存在本身,美國能否實現(xiàn)加強地區(qū)存在的戰(zhàn)略圖謀也值得質疑。
綜上所述,未來圍繞朝核可能有三種前景。
第一,徹底實現(xiàn)無核化,半島簽署和平協(xié)定,有關各方關系實現(xiàn)正?;?。這是最理想的結果,但目前看難度較大。最為關鍵的是,決定這一前景最核心的兩方美朝之間彼此需求有較大落差。對美而言,盡管實現(xiàn)無核化仍是官方堅持的立場,但朝鮮目前僅承諾停止核試驗與洲際導彈試驗,保證不擴散、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是典型的核國家立場,與美國要求的全面棄核難以同日而語。誠然,如美國仍堅持以無核化作為與朝實現(xiàn)關系正常化的前提并為此保持巨大壓力,甚至不排除動武代價,也不排除朝鮮接受的可能性,但這種壓力需貫穿朝鮮實現(xiàn)無核化的長期過程,其中變數是很多的。其最終實現(xiàn)既靠美國長期堅定不移實現(xiàn)朝鮮無核化的意志,也靠朝鮮對自身利益評估的調整,即認識到其擁核不僅不利于其政權生存反而會挑戰(zhàn)其政治穩(wěn)定,而且其前提是朝鮮領導人必須有理性的價值判斷。而這兩個條件要同時滿足較為困難,取決于雙方博弈以及其他外部力量如何參與。而且,如果美國實現(xiàn)CVID的決心足夠大,對朝動武的可能性也依然存在,這更憑添了不確定性。
第二,由于雙方對無核化定義及執(zhí)行分歧導致陷入長期僵局。這里有兩種可能性。一是朝鮮暫時凍結核導試驗,然后進入漫長的談判期與執(zhí)行期。鑒于過去朝鮮多次違反朝核協(xié)議,以及特朗普政府認為奧巴馬達成的伊核門檻過低,此次美國會制定非常嚴格的朝核新協(xié)議,其中將囊括棄核時間表、分階段去核步驟及相應回報,而關于制裁的解除會安排在朝鮮實施實質性的棄核行動之后。*美國白宮發(fā)言人桑德斯表示,除非朝鮮采取具體行動實現(xiàn)無核化,否則美國不會對朝放寬制裁;美國不會再犯過去政府的錯,不會輕易相信朝鮮的片面之詞,無核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參見“Press Briefing by Press Secretary Sarah Sanders”, April 23, 2018,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s-statements/press-briefing-press-secretary-sarah-sanders-042318/.(上網時間:2018年5月3日)目前,尚不確定美國欲對除洲際彈道導彈之外的朝鮮導彈如何處置,但按照特朗普政府重訂伊核協(xié)議的決心,試圖將對伊朗導彈的限制納入,對朝似也會做出相應規(guī)定。朝鮮、伊朗均屬美國的敵國,且背后均有大國博弈因素,而二者追求核導能力也被美國的地區(qū)盟友視為嚴重挑戰(zhàn),如朝鮮對日、韓,伊朗對以色列、沙特,由此美國均面臨無核化與戰(zhàn)略利益雙重考量。美國欲重訂伊核協(xié)定與謀求與朝鮮達成核協(xié)議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對此類問題的解決思路:既要實現(xiàn)無核化,也要保持美國戰(zhàn)略優(yōu)勢與地區(qū)存在的加強,如試圖將地區(qū)威脅、導彈問題納入伊核協(xié)定就是試圖利用核協(xié)議謀求美戰(zhàn)略優(yōu)勢之舉。但朝、伊是否能隨之起舞、作為重要參與方的中俄如何與美國博弈均會增添障礙,增大美國實現(xiàn)目標的難度,從而使最終核協(xié)議很難實現(xiàn)美國全部目標,或陷入一場長期僵局。二是美朝談判破裂,美出于國內因素制約難以下決心對朝動武,由此朝核問題再次陷入僵局。盡管美國不公開承認朝鮮擁核地位,但事實上不得不默認朝鮮為擁核國,并以此為基礎加以應對,如在韓部署戰(zhàn)術核武器,在日韓部署反導系統(tǒng),增強駐軍力量等,其結果必然導致中、朝與美、日、韓之間的“恐怖平衡”,不排除形成以中、朝、俄以一方,美、日、韓為另一方的新冷戰(zhàn)格局。
第三,美國放棄無核化目標,轉而承認朝鮮擁核,僅限制其發(fā)展洲際導彈。正如上文分析,實現(xiàn)朝鮮真正無核化仍有諸多難度和變數,不僅技術上難以實現(xiàn),美國主觀上也存在因其代價過大而轉而采取更現(xiàn)實目標的可能性。加上美國輿論中承認其擁核、將重點放在限制其導彈能力的聲音越來越多,不排除其接受這一思路的可能性。盡管日、韓對此高度反對,擔心美國聚焦洲際導彈而將其暴露在朝鮮的中短程導彈甚至核威脅之中,安倍還專訪美國表示擔憂,但由于日、韓均有獨立防御需求,加上中國崛起因素,美國也有可能主動選擇令朝擁核、支持日韓增強軍事威懾甚至核能力,從而制約中國的道路。況且,該舉措也能改善美朝關系,盤活朝鮮這顆棋子,令其發(fā)揮一定戰(zhàn)略制約角色。
在以上三種前景中,如朝鮮能實現(xiàn)徹底全面的無核化對中國無疑是最有利的。這不僅可以解除對中國的核威脅,也可帶來朝韓關系改善、美朝關系正常化等系列建設性后果,從而使朝鮮走向融入地區(qū)與國際社會。而在這一情形下,美韓同盟會隨著朝核問題的解決而轉型,相關的反導與戰(zhàn)略部署隨之減輕,從而使整個東北亞地區(qū)的安全環(huán)境改善。日朝關系隨之正?;矔啪徠渲\求發(fā)展進攻性武器與反導系統(tǒng)等不利舉動。因此,無論從何種意義上說,促進實現(xiàn)朝鮮真正的無核化對中國均是最有利的。這將不僅有力維護世界無核化原則與國際秩序穩(wěn)定,也是對中國面臨的東北亞環(huán)境最有利的結果,防止地區(qū)陷入惡性軍備競賽,也根除了周邊最重要的不穩(wěn)定因素,對發(fā)展與美國及周邊國家關系均有正面推動作用。因而,中國應繼續(xù)與美積極合作,共同制定有利于實現(xiàn)朝鮮徹底無核化的路線圖與時間表,在制裁步調上保持一致,共同促朝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無核化。誠然,與美國一樣,中國在朝鮮問題上亦有自己的戰(zhàn)略利益,涉及半島長遠的政治安排及美在地區(qū)如何存在等問題。中國不希望半島出現(xiàn)反華或者民族主義情緒過于膨脹的鄰國,也不希望美韓同盟轉變?yōu)獒槍χ袊耐?,由此,在涉及半島未來長遠安排上中國需要主動塑造。在這方面中美之間矛盾并非不可調和、而是可以相互溝通、共同促進的。如美國務院朝鮮事務副助理國務卿馬克·拉姆波特(Mark Lambert)曾表示,中美在促進半島無核化、經濟繁榮、領土邊界不受侵犯等問題上擁有共同利益,雙方對半島長遠發(fā)展應相互協(xié)調合作。*此觀點引自馬克·拉姆波特在2017年9月25~26日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與美國和平研究所于北京舉辦的“中美半島危機規(guī)避與合作”研討會上的講話。
鑒于朝鮮實現(xiàn)徹底無核化仍面臨不少變數,中國的政策也需做好各種對策預案。一是針對朝鮮,以無核化為目的,應防止其重復歷史上幾次違反核協(xié)議、以談判求拖延之舉,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嚴格核查;中朝關系改善不應以削弱制裁為代價,制裁需有助于無核化目標的實現(xiàn),制裁的解除應與國際社會保持一致。針對美國,鑒于既實現(xiàn)無核化又增強戰(zhàn)略存在最符合其利益,中國的政策也應顧及到兩個方面:一方面,支持美無核化努力并與之相互配合;但另一方面,在涉及美在半島戰(zhàn)略存在的問題上可增加與朝共同協(xié)調,如共同要求美國提供切實的安全保障,包括撤回反導系統(tǒng)、停止投放戰(zhàn)略力量等,防止其效仿重訂伊核協(xié)議而將獲取地區(qū)戰(zhàn)略優(yōu)勢等私貨裹挾進來。長遠看,半島應成為無核、中立、聚焦經濟發(fā)展且政治形式自主安排的格局,中國應采取主動措施促使這一目標實現(xiàn)。
在朝鮮實現(xiàn)無核化的路途當中,美使用武力的可能性始終不能排除。但鑒于朝已經事實上擁核,美對朝動武會定位在“有限打擊”和軍事震懾上,對此中國一方面要堅定拒戰(zhàn)、防止事態(tài)惡化而導致局勢失控,另方面也應做好必要的突發(fā)事態(tài)因應準備,在邊界管控、核設施監(jiān)控與應急處置、人道主義災難上制定詳盡的應對措施。同時,促美就相關舉措保持事先溝通,以防止雙方軍隊誤判而釀成不良后果。 如上述前景難以實現(xiàn),則第二、第三種對中國均不利。如果半島再次陷入僵局,無論是因為曠日持久的談判與執(zhí)行困難,還是美國采取默認態(tài)度轉而尋求更大威力的軍事威懾,均會使半島再次處于緊張-緩和交替的循環(huán),或者更為嚴酷的軍事對峙,使中國所面臨的東北亞環(huán)境始終難以改善,甚至會進一步惡化,進而牽扯中國全盤外交與國家利益。而美國承認朝擁核,即上述的第三種前景則最不利。正如澳大利亞學者指出的,既然美國謀求無核化必然損害與盟友關系,不如撤出韓國,將“美國問題”轉為“中國問題”,即以美軍永久性撤出換取朝放棄洲際導彈。朝鮮完全去核并不符合美利益,日、韓、澳逐步發(fā)展核武會更有效應對中、朝威脅。*“The Other North Korea Question: How Important is the Korean Peninsula to the US?”,https://www.lowyinstitute.org/publications/other-north-korea-question-how-important-korean-peninsula-us.(上網時間:2018年4月5日)由此,在美國實力逐步下降的背景下主動撤出、由盟友發(fā)揮“離岸平衡”作用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這種情況之所以對中國最為不利,一是,如果美國接受朝鮮擁核并簽訂和平協(xié)定,將導致出現(xiàn)一個擁核的、對美友好的朝鮮,這從戰(zhàn)略上必然抵消中朝特殊關系,朝鮮利用中美矛盾謀利的余地更大,而一個近鄰國家擁核本身對中國就是一大威脅。二是,為應對朝核導威脅,日、韓、澳有借口發(fā)展獨立的核能力,中國將面臨一個危機四伏的亞太安全環(huán)境,地區(qū)惡性軍備競賽可能性大增。三是,順應美將中國定位為全面戰(zhàn)略競爭對手的需要,美將政治、經濟、軍事多管齊下制約中國,而在這一背景下朝、韓、日、澳等均會被納入美圍堵中國的戲碼,中國崛起將面臨更多掣肘。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化解周邊矛盾均投入更多資源,須更巧妙地平衡內部發(fā)展與外部投射,謹防陷入大國未崛起先衰落的戰(zhàn)略陷阱。
綜上,中國應將實現(xiàn)朝鮮真正的無核化作為第一要義,積極斡旋,強化多方合作,塑造對己有利的半島與周邊局勢,進而改善中美關系總體趨壞的不利局面,實現(xiàn)無核化與戰(zhàn)略利益的統(tǒng)一。同時,應對可能的破局、長期的僵局、美朝的變局多種可能性做好預案,以最大程度把握主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