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梅花
作為一種可視化、發(fā)散性思維的重要工具,思維導圖對于展現(xiàn)學生自我意識、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促進英語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運用思維導圖,盡可能多地給予學生自主權,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朝著個性化、自主化的方向發(fā)展。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體會,就如何利用思維導圖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展開論述。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英語詞匯是基礎性的內容。只有強化詞匯教學,增強學生對詞匯的記憶和理解,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閱讀和聽說等各項能力。就目前初中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詞匯,不僅學習過程枯燥,容易產(chǎn)生厭倦情緒和排斥心理,而且學習效果往往也不理想。為了改善這一現(xiàn)狀,英語教師在詞匯教學中可以積極運用思維導圖教學法。例如,在講解“l(fā)eave”這個詞匯的時候,英語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單詞的不同用法以及不同詞性設計思維導圖。如用作動詞的時候,可以表達“同意、許可,假期、休假”等含義;用作不及物動詞時,可以表示“出發(fā)、離開”等含義;用作及物動詞時,可以表達“放下、留給、留下”等含義。這樣,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就能直觀地看到“l(fā)eave”這個詞匯的不同用法和含義,從而牢固記憶。除此之外,英語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對該詞匯進行反義、同義、同音等多維聯(lián)想。如“l(fā)eave”作為名詞時候其同義詞有permission、agreement等,作為不及物動詞時其同義詞有remain、get out、refer、quit、split等 , 反 義 詞 有arrive或stay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這個基礎上構建思維導圖,從而幫助學生快速掌握這些詞匯。
寫作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很多學生一提到英語寫作就感到頭痛。一般來說,學生要想寫好英語作文,必須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具備篇章架構能力;其二,作文語句要具有連貫性,不能出現(xiàn)語法錯誤;其三,要具備一定的詞匯量,這是寫作的基礎和保障。只有以上三個方面都達到,學生才有清晰的寫作思路,寫出來的文章內容才具有深刻性。但是盡管很多學生掌握了語法知識,也積累了一定的詞匯量,但仍然不會構建整體框架,從而導致寫出來的文章缺乏整體性,寫作內容非常空洞。所以,英語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非常有必要運用思維導圖教學法幫助學生理清寫作思路。首先,英語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寫作要求,找到主題內容,然后結合自己的理解,以寫作主題為中心進行導圖分支的設計。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畫一個粗略圖,將文章的題目是什么、具體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包含哪些內容等簡單地呈現(xiàn)出來。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指導學生對細節(jié)部分進行補充和完善,即繪制精致圖,如這個部分還可以補充哪些內容、具體用到哪些短語和詞匯等。等一張精致圖完成之后,學生也就基本上寫好了初稿,只需要將內容和結構串聯(lián)起來便能形成一篇內容豐富、思想深刻的文章。
在初中英語考試中,閱讀是重點內容,這也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促進學生掌握語言知識的基礎。在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中,英語教師往往只注重講解閱讀材料中的語法、短語和詞匯等,導致一篇文章被分解成一段一段,從而使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知受到影響,對文章的理解也受到影響。為了改善這一現(xiàn)狀,英語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將閱讀材料中的脈絡進行串聯(lián),這樣有利于學生對閱讀材料中描述的細節(jié)內容和具體信息進行歸納,可以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除此之外,英語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課文進行復述,將文章內化成自己的理解,從而做到充分吸收和消化。
綜上所述,對于提升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而言,思維導圖是一項可行措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將其運用到詞匯、寫作和閱讀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以此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構建系統(tǒng)化的知識網(wǎng)絡,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