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句子,脈脈深情。
“走火入魔”是走的什么火,入的什么魔?
為什么要用金盆來洗手?
江湖中個性定制的術語。
除了吹牛還能吹點別的什么?
守宮砂大家知道,可你知道守宮是什么嗎?
天龍八部的由來。
高處不勝寒,為什么那么多人要爭武林盟主?
最溫情的當屬那一句“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們后會有期了?!边@一句江湖術語,可謂是武俠中爛大街的話了,通常在俠士們離別分開時說上這么一句,甚至還有些人或許嫌這句太麻煩,簡化出“山水有相逢”的精簡版。雖然,這句話幾乎成為了江湖中的離別送友的范式,但最先用這句話的人必定是有無限溫情的。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們后會有期”,這一句粗枝大葉卻又直抒胸臆,愿青山不改,愿綠水長流,愿故人依舊,也愿你們想做抑或要做的事情,如同青山綠水一般,順順利利。正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似乎人世間的一切都是那么飄忽而又茫然。但幸好山是長青的、水是長流的,這點渺小的美好,那就用來祝愿我們能夠后會有期吧。此中溫柔,我想大家也能體會一二吧。
走火入魔是武俠中很重要的一個術語。根據(jù)設定,武俠中邪派武功一般進展較正宗內功心法要快很多,武功表現(xiàn)為招式猛烈、怪異毒辣,但邪派武功練到一定程度很難避免走火入魔,比如梁羽生《云海玉弓緣》中金世遺的老師毒龍尊者。另外,所有修習內功的武林中人,如果在修習內功的時候妄自加快修習進度或者修習不得法,也會造成走火入魔,比如金庸《射雕英雄傳》中的梅超風。
走火入魔,本是道教術語,武俠中借鑒了這一概念。武俠中,練內功時,首要守丹田,運氣導引至奇經八脈,存想一定點,即肚臍下一寸三分之處,即所謂的意守丹田。用意識集中心念于此,直至發(fā)燒、發(fā)熱,稱之為“火”,如果中途意念分散,控制不了則稱之為走火。入魔則是走火的結果,以錯誤的方式釀成的惡果。
武俠中現(xiàn)在仍廣泛使用的術語大概就是金盆洗手了。金盆洗手是武林中人退隱時舉行的一種儀式。洗手人雙手插入盛滿清水的金盆,宣誓從今以后再也不出拳動劍,決不過問武林中的是非恩怨。儀式常邀武林同道觀摩作證。洗手人有的晚年放下屠刀,懺悔罪愆;有的是看破武林中的種種紛爭丑惡,矢志退出漩渦,潔身自好,以求全軀。
關于“金盆洗手”,現(xiàn)在已經沒有公認的出處。但一般認為,洗手是洗去自身的罪孽與鮮血。金盆則是強調一種儀式的鄭重感,類似古時祭祀時的供奉,以這樣嚴肅的態(tài)度與過去訣別。正因為這種富含寓意,又能貼切生活的術語,所以它超越了門類的區(qū)隔,被人們廣為接受。
江湖最有個性的當屬那些春點了。江湖中,無論是走鏢趕趟兒,還是三堂九會,那些看似詞不達意的春點,堪稱是江湖中最有特色的術語了。
春點雖然粗看之下,讓人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但是如果知道其意之后,便覺走入了一番新天地,其中顏色也是各不相同?;顫娗纹c兒的是各大山寨好漢出品的“點子扎手,風緊扯呼”,堪稱江湖版的“我們還會回來的!”文藝點首推天地會的那一段切口“地振高岡,一派溪山千古秀;門朝大海,三合河水萬年流”,配上“天父地母”的橫批,逼格滿滿。最后,“朋友踩寬著點,進來是條子掃,片子咬”,這句現(xiàn)在也能找到對應的黑話,大家能猜到嗎?意思大概就是我們外交部的“勿謂言之不預也”,前者多了些許江湖味,但也是超兇的。
大吹法螺出自《金剛經》:“吹大法螺,擊大法鼓,燃大法炬,雨勝法雨。”原意是指佛家講經說法時要吹法螺,擊法鼓。后來被用來指代胡吹海侃。
法螺是一種海中的軟體動物,殼為螺旋狀。大者于螺頭穿孔吹之,發(fā)聲可傳遠,吹之嗚嗚作聲,自古為佛事和軍用的樂器?!按蟠捣荨北缓笕艘隇榇蹬V猓挂膊皇菭繌姼綍?,諷刺意味十足。《天龍八部》中,段譽對南海鱷神胡亂吹牛哄得他信以為真,而是心下自嘲“大吹法螺”。
說起守宮砂,就離不開一種名叫守宮的動物,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壁虎。因它經常守伏在屋壁宮墻,捕食蟲蛾,故得名。據(jù)晉朝張華撰《博物志》載:“以器養(yǎng)之以朱砂,體屬赤,所食滿七斤,治搗萬杵,點女人支體,終本不滅,有房室事則滅,故號守宮?!边@便是守宮砂的由來。但是,從古代開始就有許多質疑的聲音,《本草綱目》中:“守宮又名蝎虎,以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宮,亦名壁宮。飼朱點婦人,謬說也。”
守宮砂并沒有現(xiàn)代科學的依據(jù),很可能只是民間野史上的一些傳說罷了,但在武俠作品中常常被拿來借用。如《神雕俠侶》的小龍女被尹志平迷奸后,守宮砂即行消失,《倚天屠龍記》的紀曉芙也因為被楊逍誘奸,被其師父滅絕師太察覺守宮砂消失,遭到殺身之禍?!秱b客行》中梅芳姑守宮砂未消,從而引出石破天的身世之謎。
天龍八部嚴格上是佛教用語,但卻在武俠小說中進一步發(fā)揚光大,隨著每隔幾年的影視改編,它成為中國人家喻戶曉的一個名詞,而且與“飛雪連天射白鹿”系列中其他著作的簡單明了不同,就算讀完小說也不知道這些故事和“天龍八部”有什么關系。筆者小時候看電視,還以為這個系列的故事一共加起來有八部呢。那么,一部武俠小說為什么取佛家用語為名呢?
其實原著中金庸先生就有過相關介紹:“天龍八部這八種神道精怪,各有奇特個性和神通,雖是人間之外的眾生,卻也有塵世的歡喜和悲苦。這部小說里沒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這個佛經名詞,以象征一些現(xiàn)世人物?!?h3>在江湖當“武林盟主”有什么好處?
武林盟主是武俠中最富特色的術語了,因為只此一家別無分號。說起武林盟主,熟讀武俠的讀者恐怕就能腦補一篇不短的江湖恩怨情仇的故事了,武俠中為了一個武林盟主的名頭,無數(shù)人拼得你死我活的。那么這“武林盟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武林盟主,屬于位高權重者,其淵源大抵可上溯自《彭公案》中,憑借一支金鏢即可號令綠林人物的黃三太,臥龍生在《天香飆》中所設計的“綠林盟主”,即承此而來。武林盟主的威權,在武俠小說中,往往是受到刻意強調的,如臥龍生在《天涯俠侶》中寫道:“武林盟主之位.非一門一派之盟主,令旗所指,凡我武林同道,都得受其調遣,遵其令喻?!敝袊耖g自古以來就有大一統(tǒng)的思想,所以武林盟主,類似古時的帝王,“號令天下,莫敢不從”,說是武林中的皇帝也不為過,所以才引來無數(shù)江湖人的覬覦。
結語:江湖術語,可謂是武俠小說中的精華。不光是其外在的審美趣味,也展現(xiàn)了武俠這個龐大世界中的內在邏輯。作為武俠文化中最富特色的一環(huán),在知其然的同時,如果我們也能知其所以然,那我們可以更加暢快地行走在武俠的世界中。另一方面,武俠作品如果能夠發(fā)掘新的武俠內涵,創(chuàng)造出更多能為大家所接受的術語,也是一個有志氣的作者應該設立的目標。
說起中式建筑,一般人們都會想起那些富麗堂皇的瓊樓玉宇式的建筑。中式建筑在建筑史中獨具一格,什么飛檐斗拱、雕廊畫壁、四合院的大宅門,還有那依山傍水的江南園林。那么武俠中的建筑又是怎樣的呢?下期俠說八道就來為大家講一講武俠中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