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成春
摘 要:新課標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轉變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探索出一種既符合教育教學客觀規(guī)律又滿足學生身心發(fā)展需要的教學模式——“三主六路”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既能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又凸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時代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三主六路” 教學模式 意義 探究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教育也在與時俱進,對適應時代需要,適應學生需要的教學模式的探索永遠在路上。我校在遵循教育教學客觀規(guī)律和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實際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三主六路”的課堂教學模式。“三主”即“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訓練為主線”、“以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為主旨”;“六路”即“引路”、“探路”、“鋪路”、“修路”、“夯路”、“擴路”?!叭鳌笔侵笇枷?,“六路”是操作方法?!叭髁贰钡慕虒W模式要求我們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在這里,老師已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師生的合作交流獲得知識,生成技能,建構價值觀。[1]
“三主六路”的教學模式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對指導和促進我們的教學有什么意義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探究。
一、“三主六路”提高課堂實效
“三主六路”教學模式是新時期教學實踐的產物。在教學中實行“三主六路”必然對我們的課堂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創(chuàng)設情境的“引路”,吸引學生的興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我在講柳永的《雨霖鈴》時用歌曲《雨霖鈴》導入,全班同學都沉浸其中。這樣的導入方式不僅使學生參與度高,而且營造了很好的課堂氛圍。“我們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保ā蹲鲎詈玫慕處煛罚┮驗榕d趣是學生認知活動的動力。
自主探究的“探路”,以學生自學為主,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新知識進行梳理探究,圈畫出自己感興趣的或是不能理解的知識,使教師的教學更有針對性。
合作交流“鋪路”,通常我們會設置小組討論,但討論的問題必須是明確的,可操作的。如我在講《中華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語之成語》時,以小組討論的方式來探究成語的來源并舉例說明。這樣,學生在互動交流中,便能擦出思想的火花。
“修路”則重在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也是知識生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老師在學生的疑難處稍作點撥,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喜悅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p>
當然,“夯路”和“擴路”顧名思義,就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延伸。將知識轉化成能力,將能力轉化成素養(yǎng),不正是我們的教學目標嗎?
“三主六路”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創(chuàng)設使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條件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活動中,既有老師教,更有學生學,只有師生心心相印,課堂才能更有效。
二、“三主六路”凸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現代教學論認為,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的關鍵所在。課堂上的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討論、相互補充能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叭髁贰钡慕虒W模式處處體現著學生的主體地位。
從“引路”到“探路”,從“探路”到“鋪路”,從“鋪路”到“修路”,從“修路”到“夯路”,從“夯路”到“擴路”,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強化和提升。學生成長的每一步,我們都參與了,作為教師,我們是幸福的。
“三主六路”課堂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了先學后教,多學少教。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學生方法的引導,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來評價課堂教學,就是看整堂課是否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讓學生學有所得?!叭髁贰苯虒W模式做到了。它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并讓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真正的回歸。[2]
三、“三主六路”是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
素質教育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重視學生潛能的開發(fā)?!袄蠋熢诮虒W過程中,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對他們多一點鼓勵,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使他們的潛能得到開發(fā)。”(《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在“三主六路”的課堂上,老師便為學生搭建了這樣的一個平臺,鼓勵學生主動去學習和探索,從而激發(fā)他們的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
我們必須認識到社會在不斷發(fā)展,作為我們教學對象的學生,其獨特的思想和個性在這樣的時代被發(fā)揮到極致。我們教學的主體對象已不同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最佳發(fā)展空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才是最符合當下素質教育要求的。
課堂是有生命的,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才能讓它極致綻放?新的時代呼喚新的教學模式?!叭髁贰苯虒W模式伴隨著教育改革進步的浪潮,揚帆遠航。
參考文獻
[1]高金英著.做最好的老師[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
[2]華陽.做一名幸福的老師[M].新華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