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勤 王超
摘 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因此,盤活家庭教育資源,改變傳統(tǒng)以校為先的單兵作戰(zhàn)的教育模式,將家庭教育納入教育同盟,為學校教育注入新鮮血液,促進家校共育變得尤為重要。筆者適時抓住班級文化建設的契機,共商育人理念、共建發(fā)展目標、共創(chuàng)文化展板、共賞小組名片,努力嘗試開啟家校合作模式的策略思考。
關鍵詞:文化建設;共商;共建;共創(chuàng);共賞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21-082-1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細致復雜的任務。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因此,盤活家庭教育資源,改變傳統(tǒng)以校為先的單兵作戰(zhàn)的教育模式,將家庭教育納入教育同盟,為學校教育注入新鮮血液,促進家校共育變得尤為重要。
為了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筆者近年來以“班級小組文化建設”為抓手,把家庭和學校的力量融合起來,開啟了家校合作模式來共同構建班級文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共商育人理念,融通家校教育渠道
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站在同一陣線,必須要有共同的教育理念,在新學期初,筆者就致力于家校配合氛圍的營造。通過班級QQ群這個網絡平臺,我擬定“心目中的優(yōu)秀孩子應具備些什么品質”作為大家談論主話題,讓家長各抒己見。家長們見仁見智,他們各自闡述出對自己孩子的期盼與希望。有的說:希望學生在文化學習上博覽群書、踏實勤奮、永不言敗,有的說:渴望孩子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遇事冷靜、謙虛、為人隨和、不急不躁等。最后通過與家長多次反復的探討,確定以“博弈”二字為班級的班名?!安币馕吨安┎杀婇L的學習能力”,同時諧音“搏”,寓意“永不言敗的精神品質”;“弈”象征著對弈過程中乃至人生道路上所需要的耐心、恒心與信心。于是,筆者將這二字噴繪制作,置于教室前門外壁文化展板上,它不僅體現了家庭與學校在班級管理上形成了共同的理念,也為接下來班級工作的開展鋪平了道路。
二、共建發(fā)展目標,組建家校合作陣營
在班級小組文化建設中,若要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發(fā)揮積極作用,那就需要班主任引導每位學生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發(fā)展目標。若要想對學生的興趣、特長等有全方位的了解,這不得不依賴于家長給我們提供真實的信息。
于是,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運用類似于“您的孩子最擅長的是什么”等一系列問題,請求家長給予幫助。根據家長的信息反饋,筆者對學生的基礎與特長有了初步的了解。接著筆者以班會課的形式,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基礎與特長,確定今后的奮斗目標,再讓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奮斗目標進行“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組合,從而共同擬定小組奮斗目標、設計小組展板版面、確定小組成員分工,使每位學生在小組劃分之后都能夠確立一個符合自身能力水平的學習目標及進步方向,都有不斷往上沖的動力,都存在自我價值實現的可能性。
三、共創(chuàng)文化展板,凝聚家校集體智慧
為了辦好小組文化展板,筆者鼓勵學生尋找身邊有利資源,取得家長的支持和助力,充分發(fā)揮家長的智慧,將他們的力量納入班級文化建設中。例如,某組學生家長擅長版面的設計與色調的搭配,他以他獨特的審美眼光及專業(yè)的業(yè)務素養(yǎng),把某組的小組文化展板版面設計成梯子形狀,寓意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并且選擇了《蝸?!纷鳛榻M歌與之相得益彰;又如,某組學生家長是英語老師,她建議選擇的組歌是一首英文歌,翻譯為中文是《麻煩是朋友》,體現出小組成員不畏困難、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設計的組徽是埃菲爾鐵塔,鼓勵孩子開拓眼界,豐富閱歷,走向世界。
學生將家長的建議與構思甚至擬定的展板設計圖帶入學校,我根據家長的建議,協助學生一起打印文字材料,剪裁展板布置需要的裝飾品等,每一塊以班級小組為單位負責的文化展板都呈現出獨有的構思,完美的設計,先進的理念。這樣,每一塊展板都成了一位無聲的導師,時刻督促、影響學生,其背后不僅凝聚了家長與學生付出的汗水與智慧,還提升了學生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信心,培養(yǎng)了學生的責任心,更是彰顯了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重視與支持。
四、共賞小組名片,彰顯家校多維評價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這就要求我們改變目前采取的以學生成績?yōu)橹鞯膯我辉u價方式。我們應該通過家校多維評價體系,讓更多的學生得到肯定,獲得自信,從而能夠往更積極向上的方向發(fā)展。
鑒于以上認識,筆者以學生呈現班級小組名片、展示小組文化建設為模式,請學生分工宣講小組文化展板的設計思路、核心理念等,家長仔細欣賞每一塊文化展板,認真聆聽學生的演講,并對學生的講解以及展板中學生參與的工作做出點評。很多家長都跳出分數的界限,對學生的各個方面進行了中肯的評價,他們欣賞了學生在文化展板中呈現的深厚的文字功底,肯定了學生介紹展板時的流暢的語言表達,贊揚了學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培養(yǎng)的責任意識,鼓勵了學生自主參與、自主鍛煉的可貴的勇氣,并對學生的可進步空間給予了善意的建議。最后,將家長的評價補充納入文化展板,進一步完善家校共同育人體系,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堅不可摧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
總之,學校的教育遠不是教育的全部。只有家校攜手,致力于構建一個目標一致、內容銜接、功能互補、配合密切的和諧教育場,才能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