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雅
在作文的起步階段,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對習作有較強的畏難情緒,他們不注重觀察,也不懂如何觀察,更對周遭所發(fā)生的一切缺乏新奇的感受。由于不拘字數(shù)和篇幅,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微型日記極大降低了習作教學的坡度。它靈活隨意,形式豐富多樣,并且不會占用學生大量的時間,也不會增加學生的學業(yè)負擔。事實證明,微日記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微日記,讓素材選擇從“我不能”變?yōu)椤拔铱梢浴?/p>
1. 隨時觀察,留心發(fā)現(xiàn)。在起步階段,我們首先應做的是讓學生消除畏難的心理,只要文通意順,標點正確,符合事實,就算合格的習作。如四年級上學期開學初,我班一位學生的微日記寫道:“今天數(shù)學課前,朱鑫垚看到張老師走了過來,他立刻跑進教室,急著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邊跑邊滑行。突然,‘啪的一聲,只見他躺在了地上,我著實為他捏了一把汗。張老師批評了他,我暗笑,幸好我安穩(wěn)地坐在座位上,不然受批評的可能不止他一個了?!蔽以诎嗉壚锉頁P了他。
根據(jù)“摘蘋果”理論,對于能夠摘到的蘋果,學生才有想跳起來的欲望,學生覺得,簡短的日記也能被表揚,簡直太好了。接下來的一段日子,學生興致高漲,畏難的心理克服了,筆下的文字從生澀到生動。
2. 定點觀察,細致發(fā)現(xiàn)。時間一長,微日記開始出現(xiàn)觀察點太散的問題,于是,我進一步明確觀察的要求:以校園生活為主題,可以寫課間活動、課上表現(xiàn)等,但只允許是一分鐘乃至十秒中的一個瞬間,一定要捕捉一個難忘的鏡頭,可以只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于是,同學們的微日記就開始注重捕捉細節(jié)。
一位學生這樣寫道:“今天,朱老師讓同桌交換英語補充習題。我拿起周苗的練習冊,可周苗卻寧死不放。就在這時,本子破了,看著她那生氣的樣子,我連聲說道:‘饒命啊,大姐!”
通過連續(xù)的點狀觀察,不論語言底子較厚、語文基礎較好的學生,還是語文功底薄弱、語言能力較差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
3. 長期觀察,深入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的習作,往往是長期觀察的結果。對于同一個事物,通過一個階段的連續(xù)觀察,會對這一事物有更多、更細微的發(fā)現(xiàn)。四年級有篇作文是寫一種喜愛的小動物,我就從小動物的來歷、外形、性格、吃食、活動、生活情趣等方面,分階段有序列地展開細致的微寫話訓練,但每一次確定的主題,第二天必須有點評,而且要有針對性、有側重點地進行講評。以某學生的微日記為例:
先觀察小動物的外形,交流的重點是描寫有序,特點分明?!拔壹矣袃芍豢蓯鄣男∷墒?,瞧:一對小巧玲瓏的耳朵,緊貼著它的小腦袋,好像隨時保持警惕;一雙烏溜溜的黑眼珠,不停地眨巴著,像在窺視;一條大尾巴,毛茸茸的,拖在身后,成了它的標志?!?/p>
再觀察小動物的吃食,側重點是動詞貼切,描寫傳神。“最有趣的是它吃東西的時候,看:它后腿蹲著,前爪抱著香瓜子,弓著身子,邊嚼邊環(huán)顧四周,生怕別人去搶它的美食。它吃起來速度飛快,一眨眼就把瓜子仁吃下去了,身邊只留下了一堆瓜子殼。”
然后觀察小動物的活動,側重點是動靜結合,它中有我?!靶∷墒蠡顒拥目臻g不大,只有鳥籠大小,但它們卻在這小天地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你看,它們又在舒展自己的筋骨了:其中一只小家伙正攀吊在一根橫杠上,兩只小腳胡亂地蹬著,難道它想讓自己成為男子單杠運動員嗎?另一只正蜷縮在一個角落里,把自己的身子團成一個球兒,在睡美容覺呢!我用手一拍,那小家伙隨聲一顫,便清醒過來。那只攀吊在單杠上的呢,更是嚇得滾落下來??磥?,‘膽小如鼠這個成語真是太有道理了?!?/p>
二、微日記,讓具體描寫從“我不會”變?yōu)椤拔夷軌颉?/p>
1. 細節(jié)聚焦,追根問底。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寫文章時,在經(jīng)歷大致相同的時候,區(qū)別就是那些細節(jié)。對細節(jié)的選擇和描寫往往最能反映不同學生習作的個性或氣質。因此,在習作的過程中,應幫助學生追問細節(jié)。
例如指導學生觀察描寫門衛(wèi)朱師傅:門衛(wèi)朱師傅今年多大?你是猜的還是問來的?如果是猜的,你的根據(jù)是什么呢?在他的臉上,歲月留下最深的痕跡是什么?一個年近70歲的老人,他的眼神如何?身板怎樣?一年四季,他每天天不亮就拿著大掃把清掃校園,嚴寒、酷暑、飄雨的清晨他都是如何掃地的呢?你和他交流了嗎?說了什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樣的……在這樣不斷的追問中,學生選擇各自印象最深的細節(jié)、感受最真的鏡頭來寫,微日記不僅豐滿,更會多姿,學生寫作的個性得以張揚。
2. 他中有我,敘議結合。學生的微日記中,大多能把所見所聞有選擇地記錄下來,但是大多數(shù)學生在文中有“他”無“我”,也就是只寫看到的,聽到的,很少寫自己的思考、想法、見解。為此,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在適當?shù)臅r候,加入自己恰當?shù)?、獨到的看法?/p>
如一位學生的微日記:“天已經(jīng)暗了,可大街并有因此而沉睡。我坐在陽臺上,眺望著外面的世界,相同的人,一樣的景,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故事,時間就這樣靜靜地流逝。我不禁想起老師的話:‘一寸光陰一寸金!是呀,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珍惜時間吧!”文尾加入自己對時間和生命深度的思考后,使得習作更有張力和價值。
3. 視角變換,多緯度呈現(xiàn)。經(jīng)歷可以是共同的,但所見的角度不一樣,感受也就不相同。我們有必要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選擇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呈現(xiàn)自己獨特的視角。
比如,寫一次運動會,我們可以寫場上比賽的同學,寫他們在起點的神態(tài)、彎道的動作、沖刺時的語言等,直接寫他們在賽場上的精彩表現(xiàn)。我們還可以寫自己的心理,寫在發(fā)令槍響起時的緊張,超越對手時的激動,選手落棒時的遺憾來襯托比賽的激烈。我們還可以寫同一場比賽,兩個實力懸殊的同學,寫寫最后出人意料的結果。我們還可以寫藍天上的白云、大道旁的香樟,以及響徹云霄的助威聲來襯托。
這樣變換視角,給學生的習作帶來了更多元素,他們的文字必然會精彩紛呈,再也不會無話可寫,千人一篇。
三、微日記,讓語言靈動從“我不善”變?yōu)椤拔蚁矚g”
1. 妥帖靈動,咬文嚼字的精準用詞。王安石筆下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一個“綠”字,把盎然的春意寫活了,可謂一字千金。在學生習作中,這樣的思想火花閃射的時候,老師要及時捕捉,讓學生好好推敲斟酌。
如一位同學的微日記:“吃完午飯,我在路邊欣賞景物,正巧碰上了曾經(jīng)教我的錢老師。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她的手和學生的手竟是拉在一起的,邊走邊和她的學生談笑風生。那么多小嘴巴在嘰嘰喳喳地爭著說話,錢老師也不說話,只是微笑著點頭,我的目光一直追著她們走進了教室?!蔽闹幸粋€“追”字,靈動地抒發(fā)師生情懷。
2. 開放自由,不拘形式的對話描寫。微日記,可以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尤其在寫人物對話的時候,對于語言的長短,提示語的位置,人物說話的神情動作,我們都可以做到無拘無束,自由表達。
如一位同學寫的一則對話:
楊老師正在給我們上課,“咚咚”的敲門聲就響起了。楊老師邊講解邊開門,不用說大家也猜到是誰了——大名鼎鼎的朱皖橋唄。
“為什么每周一都不來?”楊老師皺著眉頭問,“是不是又肚子疼?”
“不是,家庭作業(yè)沒寫完?!敝灰娭焱顦虻椭^慚愧地說。
“誰送你來的?”老師怒氣沖沖地問。
“爸爸?!?/p>
“把耳套拿下來,站到后面聽去。”楊老師說完就接著講解題目。
朱皖橋呀朱皖橋,我真希望你以后不要再犯“星期一綜合癥”了。
這樣的對話,語言長短有致,有生命,會呼吸,讀來不但讓人感覺身臨其境,而且抑揚頓挫,節(jié)奏感強。
3. 深情深刻,敏銳細膩的散文筆觸。尼采認為,藝術在本質上只是向他人傳達感受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就表現(xiàn)在為一定的感受(內容)尋找適當?shù)男问?。而這種散文式的細膩傳神的筆觸,既可以融情,又可以繪景,不單使文字形象可感,還有助于拓展意境。
如一位學生的微日記:“秋風剛逝,冬便踮著腳尖迫不及待地來了。早晨升國旗時,北風肆虐地吹著。同學們的手凍得通紅,仿佛一塊冰,隨時都會破裂。寒風吹來,我把手使勁往衣袋里塞,想用這一口袋的暖意溫暖全身。盡管這樣,我仍凍得渾身發(fā)抖,如同有萬根細小尖銳的冰針扎進我的皮膚。這一刻,我才真正感到了冬天的來臨。”
她在對寒風中升旗的細膩描述中,提煉出自己對冬天獨特的感悟。這種提煉不是生硬地摳出來的,而是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我們在品讀的時候,也與她產生了情感的共鳴。
所以,當我們引導學生改掉思維的慣性、惰性,平時多問問,這一句還能用其他的表達方式嗎?改變學生用詞造句模式化的習慣,鼓勵他們能有變換表達的思維方式,或許,我們會聽到許多“花開的聲音”。
微日記,那一場靜悄悄的變革,它讓我們欣喜地看到,原來存在的問題已經(jīng)在慢慢減少,孩子們不僅能觀察,還會思考,有感悟,有了自己對人、事乃至對一切事物的獨到見解。
(作者單位:宜興市范道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