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國際交流活動的日益增多,我們有越來越多的機會接觸到不同的國家和人民,加深了對世界的了解。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差異,在國際交流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很多文化沖突。因此,必須改進英語教學方法,提高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交際中的中西文化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思維方式、教育、價值觀等方面。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比如在隱私方面,西方的文化理念中更強調個人、強調人權、強調隱私,但是在中國,人們往往不注意保護和尊重個人隱私;西方人在思考問題時,更注重邏輯分析,中國人則強調直覺,這是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特點。受傳統(tǒng)文化的巨大影響,中國人在交流過程中非常重視直覺、體驗和感受,并經(jīng)常憑借這種經(jīng)驗和感覺與人交流。這種思維方式會直接影響到跨文化交際。
中西方在教育方面的差異也很大。在中國,接受良好的教育對孩子成長成才很重要,父母甚至愿意花費全部收入只為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但在西方國家并非如此,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而非學習成績,并認為有能力去探索他們喜歡和感興趣的東西是最重要的。只有基于興趣,孩子才能更好地學習。總而言之,中國教育習慣為孩子計劃人生;而西方教育注重培養(yǎng)個人能力,鼓勵孩子創(chuàng)造自己理想的生活。
不同國家的人們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不僅可以幫助人們區(qū)分美與丑、善與惡,它更是人們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以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為例,中國人謙虛、禮貌,性格內斂,不喜歡張揚、肆意炫耀自己;西方人更開放和直接。在中國文化中,集體價值處于主導地位,不提倡個人主義;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個人主義被人們普遍認可,而“隨大流”被認為是一種缺乏進取心的行為,是懶惰的代名詞。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交往過程中存在著許多文化沖突。這些文化沖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跨文化交際,因此,有必要提高人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改善這種局面。
英語教師在推進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如果教師只注重語法和詞匯教學,就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認識到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同時,教師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文化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好英語文化知識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致使許多學生因為不了解文化差異而不知道如何很好地與外國人進行交流。作為高校教師,必須改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注重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培養(yǎng)高水平國際化人才。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平臺和手機軟件的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組織一些課外活動,錄制相關內容的微課,鼓勵學生參加國際交流活動等。
現(xiàn)如今,國際往來越來越頻繁,人們應該學習一些跨文化交際知識以避免在文化交流中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會或沖突。大學生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應該注重對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讓他們認識到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