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養(yǎng)生還是練功,都有“舌抵上腭”的講究,道理何在呢?這要從“唾”說起。
唾,即唾液中較為稠厚的部分。唾為腎精所化,由舌根處左邊金津穴、右邊玉液穴分泌而出,故唾又被稱為“金津玉液”。
古代養(yǎng)生家多主張舌抵上腭,以刺激金津、玉液二穴,使唾液緩緩泌出。待口中津滿咽下,一能還補腎精,二能促進心腎相交,水火既濟,亦古人“玉液還丹”之意。
氣功學里,舌抵上腭還有溝通任督二脈的作用。督脈終于上牙齦,任脈始于唇下,兩脈在口腔中并沒有連接上。舌抵上腭,可以上承下接任督之斷處,溝通二脈氣血,古人稱為“搭鵲橋”。
(根 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