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煌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是兒童學習的關鍵時期,對于他們未來的升學和就業(yè)具有基礎性作用。因此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要加強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引導,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成績,從而為留守兒童的未來打好基礎。
有些留守兒童受社會觀念的影響較重,認為學習是沒有用的,因為畢業(yè)之后還得找工作,加之認為學習是一項苦差事,他們便對學習特別反感,在內(nèi)心深處認為學習是沒有用的。
有些留守兒童雖然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也特別努力,但是由于缺少家長和老師的引導,造成其學習方法不合理,從而導致學習效果不明顯,其學習積極性被嚴重挫傷,從而讓產(chǎn)生厭惡心理。
小學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優(yōu)秀人物的視頻,并讓留守兒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此同時,教師也要適時地引導留守兒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提升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筆者會定期播放一些勵志的視頻,激發(fā)留守兒童學習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具體操作如下:首先,在網(wǎng)上尋找勵志類的視頻。近期,我播放了俞敏洪的演講,主要講述了俞敏洪高考兩次落榜,然而其并沒有放棄學習,反而更加努力,從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其次,詢問學生感想。在播放視頻結束后,我問學生:“看完視頻后,大家有什么想法?”小偉同學積極地舉手說:“我會更加重視學習,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人生,讓父母過上好日子!”我微笑著說:“你是個孝順的好孩子!我們應該重視學習,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也讓家人過得更好!”我通過播放優(yōu)秀人物的視頻,讓留守兒童真正理解學習的意義,從而糾正錯誤的學習觀念,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
小組合作學習法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班主任以小組為單位,互幫互助,從而幫助留守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經(jīng)常會用小組合作法,激發(fā)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從而在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上,提升本班的學習成績。具體操作如下:首先,選舉學習小組長。我會從班級中選擇成績較好并樂于幫助同學的學生作為小組長。其次,設置小組目標及獎勵。我規(guī)定小組中平均分成績較高的小組獲得“星級小組”,并給予一定的獎勵。最后,展示成果。如某同學代表的小組是我們班成績較差的小組,他們小組在本班中取得的進步最大。我了解到,該小組成員制定了良好的學習計劃:在上午早讀前,語文成績好的學生講授閱讀課文的方法;下午,數(shù)學成績好的學生講解數(shù)學的解題思路。正是小組集體的力量讓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提升了小組的成績。
小學班主任可以充分地和任課教師、學生了解整體班級的學習情況,并制定出符合班情的教學策略,幫助留守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比如,我了解到本班的留守兒童語文成績較差,我會和任課教師以及學生課代表溝通,并制定出相應的策略。具體操作如下:首先,了解客觀情況及時疏導。我會和任課教師了解本班的語文學習情況,了解留守兒童的實際學習水平和態(tài)度。然后,我會和孩子們了解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針對性地進行疏導,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商討對策并執(zhí)行計劃。我會和任課教師及孩子們商討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如:在每周四的自習課,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糾正,比如閱讀能力或是寫作水平。通過和任課教師交流了解學習狀況,與留守兒童溝通了解留守兒童心理,從而制定出更好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班主任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要真心和學生交流,并制定出符合留守兒童學習的計劃,從而幫助留守兒童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提升留守兒童學習的自信心,從而促進留守兒童學習能力的提升,進而促進本班管理更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