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
我的一對鄰居老夫婦,有個在美國行醫(yī)的兒子。幾乎每次在大廳里遇到他們,都聽見他們在跟管理員或其他鄰居談寶貝兒子。
去年,老夫婦終于移民到美國跟兒子住??墒遣湃グ肽昃突貋砹?,說在那里住不慣。
有一天,在電梯里遇到老太太,我談起女兒的高中功課好辛苦。她居然嘆口氣,拍拍我,說別讓孩子太辛苦,別讓孩子太成功,孩子一成功就飛了,等于沒有了孩子。又說他們老兩口住在兒子家半年,連一席話都沒跟兒子好好說過。有一回,老頭子身體不舒服,早上跟兒子到醫(yī)院去,看完病,找不到兒子了,說在手術(shù)室。老先生就坐在醫(yī)院的大廳等,等到晚上七八點鐘兒子才出現(xiàn),他居然說,忘了爸爸還在醫(yī)院。
我問:“為什么不叫兒子回來呢?臺北正缺他這種腦科手術(shù)的權(quán)威。”
話還沒說完,老太太就一揮手:“那怎么成?”
我在紐約的一個學生,父親在中國臺北病危,他不得不趕回去。但是他到臺北,父親大概因為高興,病情好轉(zhuǎn),出院了。
這學生很高興地回紐約,上班沒幾天,卻接到弟弟從臺北打來的電話,說父親又病危了。他只好放下工作,再趕回去。
戲劇性的是,他才到臺北,父親的病情又好轉(zhuǎn)了。他待了兩個星期,紐約的工作忙,不得不走。
臨別時,他父親居然躺在病床上向他道歉,說對不起他,沒及時死掉。
不久后,老先生去世了,家里沒通知這位在紐約的大兒子,草草火葬,連葬禮都沒辦。
學生后來對我說,爸爸遺言交代這么做,是為了不要他再趕回去。
想起學生時代讀過的《慈烏夜啼》,有這樣的句子:“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p>
查書,知道吳起是戰(zhàn)國初期衛(wèi)國著名的軍事家,被楚王拜為相國。他嚴明法令、懲罰貪瀆、禮遇戰(zhàn)士、拔擢賢才,又南平百越、北滅陳蔡、打敗西秦,使楚國威震諸侯。
讀到這兒,我想:古人不是說“移孝作忠”,又講“蒞官不敬,非孝也……戰(zhàn)陳無勇,非孝也”嗎?吳起“蒞官敬”而且“戰(zhàn)陳勇”,怎能說是不孝呢?
話說回來,如果問他病危的母親:是希望他回家見最后一面,還是寧愿他留在楚國造福萬民?只怕吳起的母親也會像我那學生的父親一樣,寧愿偷偷死去。
太太常贊美我對她娘家很大方,對她的父母很孝順。
但是贊美完,八成會加一句:“不過,你年輕的時候很小氣,對我娘家尤其小氣,好像總防著我拿錢回娘家。”
她的話一點都沒錯,我年輕的時候窮,她嫁給我的時候,我還住在鐵道邊的違法建筑區(qū)里。每次陪太太歸寧,都要在岳父母家好好泡個熱水澡,因為那時候我家連浴缸都沒有,只能舀水往身上澆。
我努力賺錢、存錢,也要家里每個人盡力,連三歲的兒子都得幫我包書,再由我們夫妻提去寄。
如今,岳父岳母在美國跟我生活已經(jīng)快二十年了。他們也常很客氣地說,謝謝我給他們這么好的環(huán)境,讓他們能夠多活幾年。
只是每次他們這么說時,我都想:如果他們不是長壽,而是早早離開這個世界,對于他們而言,我就只是個把他們寶貝女兒搶走,去過苦日子、做苦工的渾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