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雁北
兩個老人在一條街上相逢了。這條街,不長不短。很早以前,總是濕濕的,泥泥的,后來鋪了碎石,現(xiàn)在鋪了水泥。
兩個老人,男的拄一根拐棍,步履蹣跚地自東向西。女的扶一個小女孩,可能是她的孫女,也步履蹣跚地自西向東。他們于一個冬天的午后,恰在這條街的中段相逢了。
這地段是他們幾十年前常常相逢的地方。
那時候他們都是中學(xué)生,年齡相仿,十五六歲。男的穿深藍色中山服;女的穿陰丹士林短上衣,黑色長裙。那時候男女分校,他們誰也不認識誰,但就在這個地方,他們一日三次地相逢。時日久了,他們相逢了,就相互微微一笑,打個招呼。
此后幾十年,不知什么原因,他們便再也沒有相逢,直到都成為龍鐘老人。
誰知這個冬天的午后,他們又突然相逢了,突然認出了,突然回憶起幾十年前的事。于是和幾十年前一樣,他們又微微一笑地打個招呼,默默地走開了。
這一走開,他們會怎么想呢?想幾十年前那常常相逢的日子?想以后幾十年曲曲折折的經(jīng)歷?幾十年對一個老人來說,有多少喜悅?多少痛苦?那么,他們今天的偶然相逢,會在心里激起怎樣的漣漪?這一走開,他們會不會還企盼著再有今天這樣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