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坤
?
談網球教學中如何引進合作學習提高效果
劉德坤
(上海電機學院體育教學部,上海 201306)
文章闡述合作學習的概念和意義,提出在網球教學中引進合作學習能有效地解決學生對網球禮儀的學習和理解,解決場地設施的不足,提高學生的網球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并對如何在網球教學中引進合作學習提高效果進行案例分析研究。
合作學習;技術統(tǒng)計;后備人才
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小組為基本形式,由2人以上的學生組成團隊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共同完成團隊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活動。
合作學習首先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的能力;其次有利于培養(yǎng)中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另外合作學習還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古今中外對合作重要性的總結有很多,如“二人同心,其力斷金”;“人心齊 ,泰山移”;“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遜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yè)等都是對其最好的詮釋。
網球為何被公認為高雅的體育運動,其高雅并不在于其漂亮的服裝、昂貴的裝備和球場價格,而在于球場的禮儀,如比賽開始結束都要握手或擁抱;賽前即使自己做好了熱身也要盡心幫對方一起完成全套動作的熱身;對方打出難度很大的好球通常會輕擊球拍以示贊賞,球滾網得分要說對不起;練球中球沒有擊到對方附近會說對不起等。因此如果不是確定為比賽,在練習中必須把球以擊到對方的舒適區(qū)為目標,如果對方不能跑到要及時說對不起,而不是我們同學通常認為的能打到對方接不到而感覺有成就感,相反這是無法控制球的體現。通過合作學習的教育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網球文化和禮儀。
盡管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許多高校都配備了網球場并開設了網球課,但由于一片球場能容納打球的人數非常有限,如果能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則能有效緩解場地緊張的問題,同時和比賽也可以成為小組之間的比賽而增加趣味性。
學過網球的都知道網球有別于乒乓球、羽毛球非常難控制,如果沒有反復的練習將很難獲得提高,但由于體育課人數眾多故無法進行多球練習,但如果能進行分組合作練習則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既可以相互喂球模擬多球練習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增加趣味性。
由于網球較難掌握和場地的限制,因此傳統(tǒng)的網球比賽很難在課堂開展,但體育的根本樂趣就在于其競技性。通過分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則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比賽。如規(guī)定時間內小組連續(xù)顛球接力比賽;規(guī)定區(qū)域內的擊球準確性比賽;小組發(fā)球進球率比賽;多人全場比賽;團體賽等。通過比賽既可以檢閱學生掌握情況,又能促進學生課外練習的積極性。
可以讓初學者從體驗原地顛球開始,逐漸過渡到兩人或多人一組間隔顛球,這時可以啟發(fā)練習者如何能更多地顛球,如果沒有網球場則可以規(guī)定一條線作為兩個半場分別顛球過線,讓學生體會到模擬網球場多回合擊球的樂趣。
通過初步的顛球體驗,初學者積累了一定的腳步移動和手眼配合能力,這時要明確提出合作網球的理念,即打球雙方需要把球送到對方能擊到的區(qū)域。在注意動作要領的基礎上放慢球速確保擊出的球有拋物線,使擊球雙方都有充足的時間引拍擊球。這樣盡管是慢動作版的網球對打,但已經讓學生有網球場揮拍跑動擊球的成就感了,如果通過回合數的比賽還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網球興趣。
通過上述兩個階段體驗和練習,學生的控球能力、球性得到很好的提升,接下來可以讓他們嘗試底線到底線的擊球,但仍舊要求減慢揮拍速度,以降低球速。同時通過體驗不同握拍方式擊球帶來的效果的不同,隨著不同目標要求的體驗,學生能逐漸區(qū)分如何打出淺球、深球、快速球、慢速球的技術動作和要領了。
隨著學習的深入、擊球要求的提高,學生已經開始習慣運用整個網球場來練習,但由于學生學習能力、身體的協調性、反應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大多數不能達到穩(wěn)定擊球的狀態(tài),因此該階段可以通過安排雙人、三人或四人的合作對打來反復體驗,由于參與人數多就彌補了擊球回合少、擊球質量不穩(wěn)定的、需要不停撿球的缺點,這樣也能在提升網球興趣的前提下達到反復練習的目標。
[1]馬金鳳.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討[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4(4):105-109.
[2]徐浩健.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4):49-51.
[3]孫鴻,劉新民.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野[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3):229-233.
On How to Introduce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ennis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Result
LIU Dekun
(Shanghai Motor College, Shanghai 201306, China)
劉德坤(1966—),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