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成
教學是一項雙邊性的活動,語文教學更是如此,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所謂角色,就是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發(fā)揮的作用。
眾所周知,教材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讓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就是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xiàn)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地理解教材,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不能把自己對教材的認識強加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承認學生對教材理解的差異性。課堂教學既要注意輻射面,又要注意穿透性;既要抓重點,又要顧及面;既要讓成績好的學生發(fā)言,又要讓成績一般的學生發(fā)言,點面結合,才能更有效地調動各類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達到教學目的。
那么,怎樣才能體現(xiàn)教師的這種角色呢?
首先,問題的設置要有梯度。我們可以利用問題的系統(tǒng)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設計階梯性問題,不僅要讓學習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當堂踴躍發(fā)言,而且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也能積極思考,使全體學生都能知曉攀登的途徑,從而增添沖頂?shù)挠職狻?/p>
其次,訓練方式要多樣化。不能總是教師提問,學生舉手回答。可以師生互提互答,可以教師指答、學生齊答,還可以輪流答、重復答、搶答,等等。教師還應鼓勵學生質疑設難??傊捎枚喾N多樣的訓練方式,目的都是讓全體學生的腦子動起來、轉起來。
最后,做好提問中的評價工作。評價工作是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一方面可以糾正偏差,另一方面可以激勵學生進步,所以提問中的評價,應做到:(1)表揚為主。即使批評也要體現(xiàn)愛心,應避免出現(xiàn)傷害學生自尊心的字眼。在課堂提問中,常常會遇到“會說想著說,不會說搶著說”的現(xiàn)象,也許一個搶答的學生所答的根本就不對,甚至還干擾了正常教學秩序,對此,教師也不應怒形于色,而應循循善誘。(2)鼓勵求異。應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不要輕易下結論,即使課堂時間上不允許深入探究,也應該在課后對學生有所交代。(3)包容錯誤。學生回答問題難免會答非所問,另起爐灶,以點帶面,以偏概全,等等。有時是對題意沒有正確領會,有時是由于緊張而無從說起,有時是尚無把握不敢回答。碰到這類情況,教師不應馬上叫學生坐下,可以再復述一遍問題,鼓勵作答;也可以改變提問的角度或添加輔助性的問題進行引導。
總之,教師不要越權代替學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論,要讓學生充分與教材交流。教材是我們進行教學活動的一個藍本,離開了教材,學生的求知就會無可依托。
(責 編 欣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