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玲
(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學,福建莆田 351131)
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我國在生物教學方面更新了教學理念,重視教育的功能,在生物教學中,發(fā)展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中學生物探究式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幫助學生自主總結生物知識,建立生物的知識框架[1]。電子信息的介入,使生物教學模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使學生能夠深入探究生物,研究其內部結構,拓展知識層面。
中學生物體系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信息技術上的,同時它又離不開信息技術的傳播。中學生物教學應該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充分運用信息成果,利用先進的技術,通過創(chuàng)造特定的情景,讓學生置身其中,建立生物的知識框架。另外,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也是中學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信息技術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快地查找生物信息資源,通過交流建立生物的總體框架。學生之間的互助是實現公共教學的基礎,其有利于學生發(fā)現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應該重視因材施教,重理論教學的過程中,也不能輕實踐,還應該結合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趨勢,為學生能提供方便的學習條件。同時,教師要發(fā)展學生之間的互助作用,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重視小組成員的共同作用,研究生物中的某個項目問題,結合自己的觀點認識生物科目。教師應該組織實驗,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認識生物,了解其研究對象。
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是近年來比較提倡的一種綜合性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恢復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同時,也是比較流行的教學方法,它從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當代教育家廣泛提倡探究式的教學方法,積極組織探究性的活動,讓學生能夠自主挖掘一些學習資源,根據這些資源完善自己的知識框架,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檢驗真理,探究生物的規(guī)律。
信息技術的使用拓寬了學生接受知識的層面,同時,使生物知識綜合起來,滿足學生的需求。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提出,中學生物教學模式向更加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方向發(fā)展,而新課標改革的本質要求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學科內容,有利于他們建立學科之間的互相聯系,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教育源于生活,它是生活的一個結晶,通過生物教學使學生能夠將生物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明確自己今后的發(fā)展方向。
信息技術作用下的中學生物探究式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豐富了教學內容。中學生物的授課時間是有限的,利用有限的時間學習無限的生物知識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僅僅依靠書本知識,學生很難建立生物的知識框架,對于生物模型的理解也有局限性,會使學生迷茫,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也是不利的。信息技術作為一個廣泛的知識平臺,將生物知識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加以整理,使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查閱到有關的信息,積累更多的知識。
信息技術下的中學生物探究式學習方法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新時代下教育改革的產物,現代教育模式已經發(fā)展成為以學生為核心的綜合性教學,培養(yǎng)更多專業(yè)性的人才,提高他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當今時代的主題是科技的競爭,科技力量不僅影響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對教育事業(yè)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中學生知識接受能力有限,思維模式也不夠全面,他們對于生物中的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很難理解,但是,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將這些知識直觀化形象化,將生物群體動態(tài)處理,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多媒體技術也是信息時代的產物,通過整合信息與生物理論知識,使之成為一個更大的知識平臺,能夠促進學生的個人發(fā)展。
信息技術下的中學生物探究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指明了學習的方向,有利于他們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2]。信息技術不僅為中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而且實現了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為學生提供有效的信息資源,能夠幫助他們完成終生學習的目標。
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應該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聯系。首先,建議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過程中使用多媒體設備,將理論知識與具體實驗結合起來,通過信息技術將別人已經做過的實驗展示給學生。這對于一些條件比較落后的學校比較適用,能夠減少教學資源的投入,同時,還能提高教學質量。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在重理論的過程中,也要提高實踐能力。其次,生物教學內容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條件進行設計,教學內容要以豐富學生的認知層面為主,實驗設計要根據學校的具體實驗條件安排。另外,要拓展生物知識的學習范圍,通過信息設備查詢相關信息,在了解的基礎上熟練掌握相關內容。最后,要注重情景教學的方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提升課堂趣味性,重視課堂的有效性,組織學生討論問題,發(fā)展新型的師生關系,將教學任務分配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重心,給他們充分思考的時間,將信息技術、生物探究式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整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教師在設置課堂授課內容時,應該重視挖掘重點信息,給學生大致的學習方向。信息技術的引入,從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教學內容,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增加了課程難度,需要學的知識多,學生很難把握哪個是重點,學習沒有目標,長期下去,對于他們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影響。要注重課程重點內容的劃分,減少學生學習的盲目性。另外,生物教學還應該多舉例子,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學科內容,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模式要盡量遵循簡單的原則,將教學表達的內容直觀地體現出來,發(fā)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
要重視信息技術運用與教師講課時間的比例,權衡兩者的利弊,把握好力度。教師要認識到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要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減少消極影響。課堂模式應該以中學生探究式教學為主,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發(fā)展正確的學習思維,促進學生的交流。要把握好信息技術的使用力度,讓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教師不能過分解讀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要以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為主,把學生當作學習重心。課堂模式應該以學生探究問題,發(fā)展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主。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育的重要輔助手段,通過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為教學提供更多與實踐接觸的機會。發(fā)展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相融合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是現代生物教學的主要方法,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得也比較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