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義烏市賓王小學教育集團 商蘭君
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閱讀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對于詞語的教學,不再像以前那樣以“詞語表”的形式出現(xiàn),而是將課文中的詞語全部盤點出來,是對課文的集中回顧,官方稱作“詞語盤點”,意在總結(jié)加深學生對一整個階段所學詞語的認識。那么,該如何開展詞語盤點,把詞語盤活呢?
“詞語盤點”的詞匯量較大,雖然很多詞語都是課文中學習過的,但是詞匯量太大,繁多且雜,加之漢語深奧,我們很難準確地記住每一個詞語,更別說是巧妙地用于生活寫作了。那么在每單元課文學完后,對詞語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是很有必要的?!霸~語盤點”如果僅僅是機械重復的死記硬背、抄寫,學生不但不能真正記住這些詞語,更難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即使是記住了詞語的形,也不會應(yīng)用,把詞語都學“死”了。更重要的是,重復機械地去做一件看起來貌似很簡單的事,真的很容易讓人厭煩,產(chǎn)生審美疲勞,失去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同學們需要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也要采取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巧妙記住詞語。
漢字博大精深,有些字筆畫繁多,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記住。別說小學生了,連很多大學生都特別容易寫錯別字,特別是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手寫字的機會太少了,一般都是打字,加之有些字筆畫太多了,實在是記不住。如果因為字體繁雜,不容易記住,就十遍、二十遍地讓學生去抄寫的話,根本毫無用處。而且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本來因為字太難了,不會寫而對漢字不感興趣,還要不停地抄抄抄,“浪費”玩的時間,更是讓小孩子對詞語對漢字充滿“恨意”。所以為了應(yīng)對老師布置的抄寫作業(yè)或者懲罰,很多小學生都會把幾根筆芯用膠帶綁在一起寫字,這樣一次性就可以寫幾遍了,能夠更快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抄完之后還是不知道字是怎么寫的,詞語是怎么樣的,詞語有什么含義,什么時候可以用。大量抄寫真的沒有任何用處,只會讓學生更討厭詞語。因此,教師可以將筆畫繁多的字進行拆分,便于學生記憶。比如碧玉的“碧”字,可以告訴學生:“王夫人,白夫人,坐在一塊石頭上為碧”,“王,白,石”都是簡單的漢字,這樣一分,學生就好記多啦,而且對于簡單的順口溜,學生也會感興趣。再比如樹木的“樹”字,可以拆分成“又”“村”,連在一起就叫“又進一村”。是不是比抄寫記憶簡單有趣多了,更能抓住同學的心呢?老師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試一試。
以往的聽寫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次性聽寫幾十個詞,把所有的詞語都聽寫完,而且都是老師說一個,同學們寫一個的模式,有的字寫得慢的同學,根本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可能老師說到第三個詞語了,她才剛寫完第二個,然后就不知道老師第三個說的是什么了,慌慌張張,錯誤百出,而且有的時候可能會寫的,只是速度跟不上,那不是很可惜嗎?這也導致了很多同學很害怕聽寫,往往一到聽寫就很慌張,有的學生甚至為了應(yīng)對聽寫而做小抄,養(yǎng)成不好的學習習慣,真的是弊端太多,不利于對學生的培養(yǎng),也違背了學習詞語的本意。其實,聽寫也可以有很多模式,換個方式,聽寫可能更有趣,更有意義,更有助于學生記住詞語。
(1)根據(jù)場景描寫聽寫詞語。比如,老師說:今天天氣不好,外面下很大的雨,還時不時地閃電打雷,我們可以用一個什么詞語來形容呢?這就是一個比較開放的題了,只要符合意境的都算對,答案不唯一,可以答“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等,這樣不但讓學生更喜歡聽寫,也能增強學生的實際作用,靈活的題目答案不唯一,增加了同學們的準確率,更有學習的信心。
(2)寫出聽到的詞的反義詞,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呢?例如,老師說“一心一意”,同學們寫出反義詞,也就是三心二意了,這樣同學們可以同時認識到兩個詞語,而且還能知道它們意義完全相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減少在應(yīng)用中的錯誤。通過聽此寫彼,不僅能鞏固詞語,還能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聆聽的習慣。
(3)詞語接龍聽寫。以小組為單位,老師給定一個詞,然后一直接下去,到哪個小組接不下去了,視為輸,然后接受懲罰,唱歌歌或者跳個舞,讓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學習。例如老師將全班同學分為三到四組,老師給個詞語“秋天”,第一個小組就接“天空”,第二個小組就可以接“空中”,第三個小組可以接“中國”,然后第一個小組再接“國家”……這樣一直接下去,直到哪個小組寫不出來了,就結(jié)束游戲,讓輸?shù)男〗M表演個節(jié)目算是懲罰,在愉快的氛圍下輕松學習。
(4)聽句子補充詞語。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老師選擇課文中含有“盤點詞語”的句子,讓學生寫出句子中的詞語,比如,“日月潭是我國臺灣地區(qū)最大的一個湖。它在臺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周圍還有許多……”讓學生寫出這段話中的“群山環(huán)繞、樹木茂盛、名勝古跡”,這樣不僅聽寫了單詞,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印象,一舉兩得。
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就不一一列舉了。老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學生的聽寫方法,保持學生的新鮮感。讓聽寫“變形”,變的不僅僅是形式,也變了聽寫的心情和心態(tài),同時提升了寫作能力。
詞語的形式多樣,表現(xiàn)的東西也是多種多樣的。“詞語盤點”中,可以將結(jié)構(gòu)相同、意思相似或者描寫對象相同的詞語歸納總結(jié)到一起?!霸~語盤點”中,也可以把描寫人的詞放在一起。比如“神清骨秀,老氣橫秋,眉清目秀,才華橫溢,足智多謀,臨危不懼,光明磊落”等。也可以將結(jié)構(gòu)相同的詞語放在一起,并進行仿寫。比如:(1)AABB式,如紅紅火火、高高興興、朝朝暮暮等。(2)AABC式,如苦苦哀求、比比皆是、區(qū)區(qū)小事等。(3)ABAC式等,如大吉大利、十全十美、一心一意等。除此之外,還可以將意思相似的詞語放在一起記憶,如,喜歡——歡喜,察覺——覺察,互相——相互等,這些詞語不僅意思相似,而且形式易記,超級有意思,這樣學習是不是更感興趣,更有意思呢?
像這樣學習詞語,比死記硬背、抄抄寫寫的傳統(tǒng)方式有趣得多,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是幫助學生積累詞語的好方法。
學生積累了詞匯,并不等于理解了詞語,更不等于就會運用了。從積累理解到使用,還需要一個過渡。很多學生學會了詞語,但是不理解。他們知道有這個詞語,會寫,但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該用在什么地方。知道但不理解是很遺憾的事,而且簡單的知道而不理解也不是真正學會了一個詞語,只是表面會了而已。只有做到靈活運用,才是真正學會了一個詞語。
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下意義大不相同,難以理解。理解錯了,有時候可是會很尷尬的?!胺奖恪钡男υ挷恢来蠹衣牄]聽過:吃飯的時候,一個人說去方便一下,有人不解,旁邊的人告訴他,“方便”是上廁所的意思。敬酒的時候,一個美女對他說:你方便時,我請你吃飯。他以為這個“方便”是上廁所的意思,都嚇暈了,這就比較尷尬了。因此,必須讓學生把握詞語的不同含義,能在不同的語境下準確把握詞語的正確含義。
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走進詞語的“內(nèi)心”,了解詞語的“身世之謎”。
比如“鮮”,相傳明朝正統(tǒng)年間,吳縣洞庭東山出了一個文曲星,叫施檠。施檠后來考中狀元,皇帝要招他做駙馬。但是他想念家有結(jié)發(fā)妻子不能辜負,即便死也不答應(yīng)皇帝的要求。終于惹惱了皇帝,皇帝找了理由,打發(fā)他回東山老家。東山人也為出了這么一個重情重義的人而感到驕傲。施狀元回家后與妻子恩恩愛愛,可以說是和和美美。但是有一事卻不怎么稱心,就是施狀元愛吃羊肉,不愛吃魚,聞到魚的腥臭味就反胃。但是他的妻子卻獨愛魚肉,無魚不下飯。夫妻朝夕相處,口味卻對不上,就比較難辦了。最后只好各做各的飯,但是逢年過節(jié)也該同桌共餐吧!這樣一來,就比較麻煩了,后來,一個叫王小二的飯店老板為了報答施狀元,發(fā)誓要在魚和羊肉上做出新名堂來。功夫不負有心人,王小二做出了只有魚香而無魚腥味的魚,只有肉香而沒有膻味的羊肉,解決了狀元夫妻的難題。狀元為感謝他,親手寫了金字招牌“兩鮮齋”?!磅r”又恰好是魚、羊的結(jié)合,用在此處寓意深刻。這樣學生就深深記住了此字的意義。
有的時候一個詞語有很多意思,我們就不能只滿足于知道它的一個意思,不然很容易鬧笑話,我們要探究它在不同語境下的含義。如《馬說》里的:“策之不以其道,執(zhí)策而臨之”,第一個策是動詞,意為驅(qū)使,鞭打,第二個策是名詞,是馬鞭的意思。同一個字,意義大不相同,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讓學生明白不同的含義。
有的詞意思相似可以混用,但有的是不可以的。如“不脛而走”“不翼而飛”,二者都有流傳速度快的意思,但前者重在表示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流傳開去,而后者重在表示東西突然不見了,消失了。兩詞比較像,意思也有相同之處,但是絕對不能混用,否則“后果很嚴重的”。
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典故,讓學生了解詞意,設(shè)置一些實際的語境活動,讓學生加深理解,使學生真正認識詞語,為將來的實際運用打好基礎(chǔ)。
盤活詞語是我們學習詞語的意義所在。學習就是為了更好地運用,不運用,那么學習將毫無意義。語言是抒發(fā)人們感情的載體,詞語是完善人們表達的工具。因此我們要學會融會貫通,讓他們在語境中反復涵泳,進而將詞語變成自己的財富。
人從學會說話開始,就不斷地在交流。怎樣更好地與人交流,是一門藝術(shù),怎樣使自己說話更有內(nèi)涵、更顯深刻,是一種技術(shù)。要想語言表達能力超群,詞語必不可少。借助一個單元、一個學期,甚至是所學所有書籍的“詞語盤點”,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你真的很有學問,真的很厲害,可以做到出口成章,整個人的氣質(zhì)就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特別是女孩子,妥妥的古典美女一枚。現(xiàn)在還是武大櫻花開放的時節(jié),和朋友一起去看櫻花,在美美的櫻花樹下,來一段對彼此友情的歌頌,加上優(yōu)美的詞匯,是不是很棒呢?比如“有一種緣分是天注定的,淚水也一樣,我們不知道櫻花能開多久,也許會像流星一樣轉(zhuǎn)瞬即逝,也許會常開不敗。但我知道我們的友情會像鉆石般流傳久遠,值得我們用一生去等待守護”。
教材選用的往往都是文質(zhì)兼美、語言規(guī)范的精美之作。借助“詞語盤點”中的詞語,我們可以自己改編一篇文章或者文章中的某個故事,然后點評一下人物的特點,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詞語納入自己的詞庫,讓詞語真正為自己所用,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對作者的了解。有些課文的改編甚至可以觸動學生的心,讓學生更加懂得愛。比如,《一美元購買的奇跡》,故事是這樣的:美國一個八歲的小女孩叫泰絲,她的弟弟安德魯長了腦瘤,為了治療,家里花光了所有的錢。泰絲聽到父親絕望地對母親說:“現(xiàn)在只有奇跡才能救安德魯了!”泰絲回到自己房間,把自己好不容易攢的錢倒在地上整整數(shù)了三遍,并把它裝進罐子里再裹在帽子里,悄悄出了門。她走了六個街區(qū)來到一家藥店,藥店里藥師很忙,她耐心地等待。她喊了藥師,藥師沒有反應(yīng)。泰絲從罐子里掏出錢放在柜臺上,藥師才有反應(yīng)?!澳阆胭I什么藥?”藥劑師問,泰絲說:“我想買奇跡,只有奇跡能救我弟弟?!彼巹煴傅卣f:“沒有。”然而藥劑師的弟弟問泰絲:“你要買什么奇跡?你有多少錢?”泰絲怯怯地說:“我只有一美元十一分,這是我所有的錢,我不知道買什么奇跡,我要救我弟弟的奇跡,如果錢不夠,我可以再拿?!蹦腥烁嬖V泰絲:“真巧,正好一美元十一分可以買這個奇跡?!焙髞砟腥司群昧诵∨⒌牡艿埽f:“這個奇跡是一美元十一分加小女孩的誠意買的。”這個故事充滿了愛,是小女孩的愛感動了男人,才有了后來的“奇跡”。改編這樣的文章,更能讓學生感受到它的意義,讓愛深入人心,讓教育更有意義。
這樣的學習充分積累了學生的詞匯量,也讓學生真正做到了“盤活詞語”,真正使學生將學到的詞匯化為己用,靈活用于口語表達和寫作之中。
詞語是學生學習漢語必不可少的,詞語是寫作的基礎(chǔ),我們本著“學好詞語,學活詞語,用好詞語”的理念,深刻地琢磨每一個詞語、每一組“詞語盤點”編排的特點,根據(jù)詞語的特點,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情況,歸納整合詞語,真正做到“盤活詞語”,使之真正刻入腦海,熟記于心,靈活運用,從而真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