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雙魚幼兒園 危冬梅
幼兒園是幼兒接受學校教育、融入群體生活的初步階段,這一時期,如果教師可以很好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探究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呵護、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欲望,將為他們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幼兒園教師要注重在日常教學和游戲中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讓科學教育的影響深入他們的心中。
幼兒園的孩子雖然年幼,但他們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總會產生很多的“為什么”,就像孩子們愛看的動畫片《大耳朵圖圖》的主題曲唱的那樣:“星星冷得眨眼睛,為啥它不穿棉衣;夜晚到底有多黑,夢里太陽從哪來;世界到底有多大,天空外面有什么,我一切都好奇?!苯處煂τ诤⒆拥钠嫠济钕?,首先應該予以尊重和鼓勵,幼兒在寬松、平等的環(huán)境中,才敢大膽猜測、大膽假設、大膽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可以促使幼兒積極探索,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在班級和幼兒園里布置植物角、動物角、科學墻等,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因素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如夏天的蟬鳴、秋天的落葉等,在這些過程中教會他們善于發(fā)現身邊的科學。
幼兒雖然有強烈的探究欲望,但他們的理解能力還是受到年齡的制約,一些物象、現象在他們的腦海中沒有生動的印象,他們無法理解它們的具體意義。這就要求幼兒園的科學探究活動要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結合,只有生活化的內容,才是幼兒最容易理解的內容,所以安排活動時要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如在教學《水仙花生長記》前,可以先給幼兒布置一個小任務: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種一株水仙花,記錄它的生長過程。在學習這一課的時候,幼兒就能根據自己的觀察活躍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由于是他們親身經歷的,在教學中他們就能更真實地明白水仙花生長的過程,對于教師的延伸也能更容易地理解。
幼兒園階段是幼兒許多思維、習慣萌芽的關鍵期,教師的言行會對他們產生示范作用,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時做到語言嚴謹??涿兰~斯曾說:一個動聽、清晰地教學的教師,他的聲音便像油一樣浸入學生的心里,把知識一道帶進去。語言嚴謹不僅展現出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也會對幼兒的學習興趣產生影響。如在學習《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時,教師說“粉筆是圓柱體”就明顯不嚴謹,幼兒會產生疑問:粉筆兩頭不一樣粗,能算作是圓柱嗎?教師語言的不嚴謹就顯得不專業(yè),不僅不能教導幼兒,甚至可能誤導幼兒,還有將圓柱體簡述為“圓柱”也不利于幼兒學習。教師本身的教學就是最直接的科學活動,教師需要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為幼兒創(chuàng)造科學的學習環(huán)境。
教師尊重幼兒、尊重教學的一個直接表現就是規(guī)范的教學行為,尤其是在實驗活動中,更應注意規(guī)范性操作實驗。如在教學《比較寬窄》時,教師首先可以拿出寬窄明顯有區(qū)別的兩本書,讓幼兒觀察回答哪一本更寬,幼兒可以很快給出答案,教師再拿出兩本寬窄差別比較小的書,幼兒中會產生一些不同的答案,然后教師請幾位幼兒上臺用尺子測量,教師在黑板上記錄下數據,讓幼兒進行比較,他們會產生數據的概念。再比如在讓幼兒進行“磁鐵能吸引多少”的實驗時,盡量多地準備一些曲別針,讓幼兒逐漸增加曲別針的數量,觀察不同的磁鐵能吸引曲別針的最大數量,這個過程教會他們控制變量。在進行實驗活動時,教師還要注意反復強調安全問題,避免幼兒在實驗過程中出現安全事件。
幼兒的學習是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的,而他們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他們已有的知識和經歷影響著他們對新知識的認知,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把科學探究活動與幼兒的經驗、能力和生活相結合。如在教學《按物品的用途分類》時,教師可先在黑板上寫下幾個大的范圍,如吃、穿、住、行、用,然后請幼兒回想自己家里相關的物品進行回答、補充,幼兒就會爭先恐后地舉手說:“蔬菜、水果屬于吃的,衣服、鞋子屬于用的……”在做“摩擦生電”的小實驗時,教師可以以這樣的開場白打開課堂:你們在冬天會不會看到媽媽的長發(fā)沾在衣服上?晚上脫下毛衣時會不會聽到噼啪、噼啪的響聲?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索的問題——摩擦生電。從幼兒已有的經驗開展教學,可以打消他們對陌生學習的恐懼,進而投入探究活動。
當前的教育主張學習模式要轉向合作、探究模式,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就可以充分開展以合作為中心的集體教學,如在教學《以自身為中心區(qū)分左右》時,教師可以每兩天讓幼兒在活動時站成不同的方隊,給他們兩分鐘的時間記清左右的伙伴是誰,然后分散進行活動,十分鐘后,按之前的方隊回到自己的位置,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牢記“我的左邊是李明、我的右邊是王亮”,而在他們記不清的時候,他左右的同學又會及時提醒他,幫助他學習。這種活動還能延續(xù)到社區(qū)活動中去,幼兒放學后在社區(qū)內玩耍時,就可以與同伴進行這樣的活動,既能鞏固他們學到的知識,也能認識新朋友、加深友誼。家庭也是學習的重要場所,將學校集體教學與家庭教育結合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科學探索活動,如幼兒在學校學了《認識10以內的序數》后,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數家里的物品。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才能為幼兒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機會。
參加科學探究活動可以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幼兒的科學探索與實踐過程,培養(yǎng)他們形成思考和動手的好習慣。教師自己更是要為人師表,保證探究活動的科學性,更要與家長進行溝通,建立以幼兒園為中心,家庭教育與社區(qū)教育共同發(fā)展的“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為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好的情境,讓他們有更多的生活經驗來適應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促進他們的更好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