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永平
我從教三十八年,在中層行政管理、副校長、校長等管理崗位上工作也已有二十多年,尤其是在正式接任復興高級中學校長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學校管理中??梢哉f,我的前半段教育人生是在教書,后半段就是在管理。因此,對于管理,我有些心得體會。
我們不妨將 “管理”拆成“管”和 “理”兩部分來看。“管”,就是用規(guī)章制度來限制、約束老師和學生的行為,帶有明顯的強制性;而 “理”,就是講道理、說故事,目的在入耳入腦入心。而“管”和 “理”如何配方,就取決于校長的管理藝術了。從某種程度上說,校長管理藝術高不高,直接關系到學校師資力量強不強、教學質(zhì)量優(yōu)不優(yōu)、內(nèi)涵發(fā)展好不好,關系到學生和家長滿不滿意。
從去年底開始,我們上海市有關領導在多個場合提出,政府要甘當服務企業(yè)的 “店小二”。對此,我深感認同、深受啟發(fā)。實際上,新時代的校長,也必須從學校管理走向?qū)W校治理,從開大會走向說事理,從強制走向服務,做引領學校發(fā)展、服務師生成長的 “店小二”。也就是說,“管”和 “理”的配方中,應該讓 “理”唱主角,把講清道理、說好故事作為校長治理學校的著力點。
我在復興高級中學的工作中,逐漸摸索出了一條讓 “理”唱主角的方法,簡而言之,就是達理通情,用類比 “達理”、用故事 “通情”。
古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鄙碓诮逃?,想問題、辦事情往往容易局囿于教育系統(tǒng)本身,思路不夠開闊。而類比法,猶如借用 “他山之石”,能把道理講透、講活。
這里說的內(nèi)外,是指行業(yè)內(nèi)外。各行各業(yè)都有自己的門道,借非教育的話說教育的理,有時顯得更鮮活。
在2017級新生家長會上,我就用烹飪來類比高級中學復興的辦學理念和課程特色。我跟家長說:“我們復興高中課程,有點像淮揚菜?;磽P菜咸淡適中、南北皆宜,就像我們的課程設置文理并重,不偏不倚;淮揚菜刀工精細、火工考究、擅于燉燜,就像我們的教學風格,細實嚴精、低調(diào)不張揚;淮揚菜主料突出、注重本味,就像我們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尊重天性、發(fā)展個性。”“治大國如烹小鮮”,教育也是如此,用烹飪菜肴類比課程設計,家長聽得既輕松又明白。
2016年,我在一篇公開發(fā)表的文章中,用 “動車組”類比我校治理模式改革。我指出,過去的科層式管理就是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而我校 “管理重心下移,領導工作下沉”的 “低重心管理”思路,就相當于把學校升級成“動車組”,每節(jié)車廂都有動力系統(tǒng),通過扁平化管理,擴大了信息溝通的范圍而增加管理幅度,調(diào)動了學部、班級及廣大師生的創(chuàng)造性、積極性,提高了管理效率。形象的類比,把改革目標與方法說得淺顯易懂。
常見的事物很可能是類比的好抓手,細致的觀察和豐富的聯(lián)想,往往能把道理講得更深刻。
我在2015—2016學年第二學期開學典禮上,用 “放風箏”類比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學校和老師的關系。我說,既要讓風箏隨風起舞,給它自由飛翔的廣闊空間,又要讓它永遠有根線牽引和牽掛,就像學校和師生的發(fā)展都離不開彼此,學校牽引著老師、同學,師生也牽掛著學校。寥寥幾句就讓老師和學生明白,唯有珍惜平臺、密切合作,才能互相成就。
跑道,是學校的標配。今年3月,我校接受了虹口區(qū)課程調(diào)研,我做了一個題為 《建設讓每一個學生 “跑起來”的學校課程體系》的報告。我認為,可以把復興的課程設計與學生的學習,類比做“跑”與 “道”的關系:一類是先鋪好道引導學生去跑;另一類是學生在跑的過程中學校鋪出道,前者基于育人目標的跑道預設,保障學生 “跑得起來”的質(zhì)量;后者基于追求引領的跑道創(chuàng)生,激發(fā)學生 “跑得更好”的欲望。如此一比,把高深的課程論,變成了直白的 “跑道論”,說清了我校“高低結合”的理念,說服了犀利的專家。
“互聯(lián)網(wǎng)+”的新時代下,熱點太多,來不及追?!澳滩琛?、“青團”這些普通食品可以成為 “排隊網(wǎng)紅”;有人在新媒體上作直播,搖身一變成了90后 “富一代”;要是哪個明星有點風吹草動,朋友圈立刻被刷屏??吹?“網(wǎng)紅”的巨大影響力,我也緊盯 “網(wǎng)紅”,追年輕人的 “新熱點”,表達我的 “冷思考”。
今年春節(jié),《無問西東》這部電影很熱門,許多學生、老師也都去看了,還發(fā)在朋友圈里分享感悟。影片中的富家子弟沈光耀,在國家危難之際,加入空軍,最后以極為壯烈的方式犧牲在抗日戰(zhàn)場上。從沈光耀身上可以看出那一代知識分子的風骨,出生名門、出身名校,都更有家國擔當。新學期開學典禮上,我就借此 “熱點”,以沈光耀的生命信仰作類比,勉勵學生鍛造偉大人格、堅定理想信念。迎合了學生胃口,讓學生聽得滋滋有味,同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融合進來,立德樹人的目標巧妙落地。
兩年前的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以3∶1戰(zhàn)勝塞爾維亞,時隔12年重回奧運冠軍領獎臺,一時轟動全國,收視率高達70%,遠超央視春晚。女排精神成了全社會討論和學習的熱點。我也緊跟熱點,借中國女排從蟄伏到勝利的崛起之路,類比復興高中跨越改、擴、建的困難過渡時期,呼吁師生憑實力做注腳、以堅持為依托、用合作來提升,走出一條揚眉吐氣的復興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新聞媒體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實際上,在學校治理中,會講故事的校長,往往更能凝心聚力,更加情真意切。
新時代從學校管理走向?qū)W校治理的過程中,校長尤其不能總是“高高在上”,而要把自己置身于普通教師之中,用平常之心講平凡之事,用親身經(jīng)歷的小事瑣事,給教師以建議。
在2017年暑假前的教工大會上,我跟老師們講了我每天的上班路。我的家住在長寧,每天要途徑中環(huán)開車到虹口,我發(fā)現(xiàn),早10分鐘出門和晚10分鐘出門,是有很大差別的。早10分鐘出發(fā),也許提前半小時到單位,晚10分鐘出發(fā),也許晚1個小時。如果卡著點出發(fā),不出事不要緊,路上稍微有點小碰擦,你就沒有任何退路和挽回的機會。
其實,我真正要表達的,是希望我們的老師能有規(guī)劃意識,生活要規(guī)劃、職業(yè)要規(guī)劃、事業(yè)更要規(guī)劃;有沒有規(guī)劃,結局大不相同,早一點規(guī)劃,就早一點到達成功的彼岸。比如,新高考和教育綜合改革的路上,對于各種評價方案、課程調(diào)整等,我們謀劃在前,早點動作,有備無患;我們的工作都能稍微提前一點,我們跟同一水平的學校就不容易發(fā)生碰撞,實現(xiàn)趕超;早點規(guī)劃,我們還有時間去換方案,去補救,這就給了自己回旋的余地,最終也不耽誤預定目標的實現(xiàn)。說自己的事給老師們聽,更加親切真實,更打動人。
學校教育治理,歸根結底要回到立德樹人上來,講故事不能忘了頂層引領。所以,我通常會講教學一線的生動案例。
我在案例中就講了復興高級中學的一節(jié)政治課。這堂課的主題是“不同類型政府的優(yōu)勢與劣勢”。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分成四個小組用紙牌搭房子,規(guī)定時間內(nèi)哪組搭得越高越牢就算贏。但是,規(guī)則很特別:A組怎么搭只能聽命于小組中一個人;B組有兩個人擁有同等指揮權;C組需要投票決定搭建方案,過半數(shù)才可實施;D組也是投票表決,但需要全票通過方可實行??梢钥闯?,這位教師設計的游戲規(guī)則正是模擬專制、二元政治、民主和無政府主義四種政治形式。搭建時間結束,教師讓不同小組進行交流,解釋本組決策過程的優(yōu)缺點。教師在黑板上記錄了每組學生所說的一些關鍵詞語,最后總結:這就是四種類型政府的優(yōu)勢與劣勢。
不少老師聽了這個課堂故事,也理解我的用意。我要強調(diào)的,就是要強化教師隊伍建設,要發(fā)揮教師精心育人的創(chuàng)意,要讓教師樹立起教育信仰。青年教師尤其受鼓舞,表示要嘗試加強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意識和水平。顯然,校長通過講故事發(fā)揮頂層引領的作用就實現(xiàn)了。
不少 “00后”的成長道路上都有一個共同的 “敵人”,叫 “別人家的孩子”,他 (她)全方位碾壓你,你也跟他 (她)暗暗較勁,總有一天要翻身,讓自己也成為“別人家的孩子”。雖然是玩笑,但也有幾分道理,說的就是同齡朋輩的榜樣作用。所以,我跟學生交談時,也會講一些他們同齡人的成就,激勵他們從優(yōu)秀走向卓越。
2017年寒假期間,上海女孩、復旦附中的武亦姝 “火”了,她登上 《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表現(xiàn)驚艷,憑借高超才情和淡定心態(tài),奪得冠軍。那年春季開學典禮上,我就跟學生們講了這個女孩的故事。她自小熱愛國學,詩詞儲備豐富,她把對古詩詞本身的審美當做追求,她對古典詩詞的喜愛和長期積淀的審美能力與人格修養(yǎng),讓她 “腹有詩書氣自華”。
我和學生說,“卓越”往往是一種由夢想支配的境界追求。武亦姝給我們的啟示就在于,要成為卓越,就要有追求。我看到臺下的學生,有的顯露出羨慕,有的心有不甘,有的頻頻點頭,有的深深思考。講好同齡人的故事,校長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