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石梅小學 余非凡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只有一心一意、集中精力開展探究實踐活動,才能實現(xiàn)目標任務的達成。教育學認為,學生主體作為社會存在的客觀個體,高效深入地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必須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眾所周知,小學生學習注意力與時間成反比例的關系,其注意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作為教學工作者,必須充分利用現(xiàn)有豐富的教學要素以及內在特性,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出積極、融洽的教學環(huán)境,促使小學生始終在積極向上的情感的包圍下,能動地參與實踐、探索、探究。如何將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注意力進行有效的提升,是當前新課改基準上追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關鍵要義。筆者以為,應該做好學與教之間的高度合一,促使學教活動的深度互動以及實踐探究的深入實施。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群體學習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在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上沒有持久性、延遲性,極容易出現(xiàn)精神渙散、管理難度較大以及課堂效率較為低下的現(xiàn)象。實踐證明,小學教師必須做好學生注意力提升這一首要工作,才能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教學相長的教學目標。鑒于以上的感悟和自身的教研探究,本人現(xiàn)圍繞如何科學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這一主題,從四個方面對提升學生注意力進行簡單的論述。
親其師,信其道,是當前小學生“向師性”的最生動表現(xiàn)和最顯著特點。教師的一言一行、點滴行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思維習慣和觀念素養(yǎng),在小學階段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筆者發(fā)現(xiàn),許多小學生非常在意教師的教學語言,非常看重教師的教學評判。教師對其積極評講、充分肯定,可以對小學生產生長期乃至深遠的積極影響。在小學生數(shù)學學習注意力的提升培養(yǎng)中,教師教學語言同樣發(fā)揮著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提升小學生注意力時,要充分發(fā)揮教學語言的生動性、優(yōu)美性以及鼓勵性等功效,對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運用優(yōu)美的數(shù)學語言予以呈現(xiàn),用肯定的評講語言予以展示,讓小學生徜徉在教師教學語言設定的生動氛圍以及積極環(huán)境中,內心受到觸動,從而形成情感共鳴,達到提升小學生注意力的預設目標。如在“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新課教學中,教師在新課講解之前,采用評講式教學方法,采用肯定的、正面的教學語言,對小學生在課前“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的預習情況予以評判,并充分肯定他們在完成預習習題中的積極表現(xiàn)。小學生面對教師積極肯定的教學語言,內心情感被充分調動,學習欲望被充分激發(fā),其學習注意力得到顯著提升。
場景1:教師直接在黑板上出示復習題:15×8÷6;29+34-21;72÷8×6;64-56+58。在學生完成后,引入新課教學內容。
場景2:教師運用電子畫板出示:15×8÷6;29+34-21;72÷8×6;64-56+58,組織小學生開展競賽活動,看誰又快又正確地予以解答。接著運用教學軟件,通過電腦在投影幕布上投影出“某學生家長帶著孩子到電影院看電影,購買電影票”的現(xiàn)實場景,然后提問:“通過觀察,我們大人的票價是多少元?他們所說的‘半價’是什么意思呢?兒童的票價是多少元呢?需要購買幾張大人的票?需要購買幾張小孩的票呢?”這時教師針對學生的積極反應,向學生提出問題:“購買門票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錢?”
上述兩個場景是教師在講解“一、二級混合運算”內容時,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所設置的兩個不同教學場景。通過以上教學場景,較為鮮明地看出,場景2充分貼近學生的認知實際和生活實際,能夠有效調動他們的積極情感,促使他們帶著良好的注意力參與新知教學活動。由此可見,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將創(chuàng)建良好濃郁的教學場景作為提升小學生注意力的重要路徑,首先要挖掘數(shù)學教材中所隱含的生活實際案例,其次要善于運用現(xiàn)有信息技術手段予以生動直觀的呈現(xiàn),再次要設置出具有現(xiàn)實生活韻味的教學場景,達到教學場景與學生認知的無縫對接,引發(fā)小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無限向往,在積極情感的簇擁下,保持高度的學習注意力參與數(shù)學教學活動。
常言道,矛盾是問題的導火索。很多時候,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能動地深入探究,其原因在于認知上產生矛盾、產生疑惑。筆者發(fā)現(xiàn),有不少小學生就是在對問題不解的前提下,帶著疑惑、帶著不解主動進入教師組織的教學實踐之中。教育心理學指出,認知沖突是引發(fā)學生主體主動實踐、深入思維的最顯著因素和最深刻動能。因此,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應該將數(shù)學認知沖突、認知矛盾予以有效運用,有意識地把學生容易產生困惑的“認知處”進行有效的展示和利用,設置出一定的思考研析問題,組織小學生予以思考和分析,并引導他們與所學知識點進行對比分析,從而產生新的認知不解,進而推動小學生提升注意力,深度參與到解決認知沖突的進程之中。如在“面積的單位換算”教學中,教師為提升小學生注意力,引發(fā)他們探究的主動性和深刻性,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了長度單位換算問題:“2米=( )厘米=( )毫米;4厘米=( )毫米;8分米=( )厘米;15分米+85分米=( )米;5米=( )分米;40厘米=( )分米;6米=( )分米=( )厘米;60分米=( )米;5米=( )分米?!痹诖嘶A上,教師試著出示了“8平方米=( )平方分米;7平方米=( )平方分米 ”等面積單位換算問題,組織小學生進行計算。有些小學生在習慣思維的推動下,按照長度單位的進率進行填空,而有不少學生提出這樣計算錯誤的不同觀點。此時,有的學生內心產生了疑惑:“為什么長度單位的進率是10,而面積單位相鄰的進率是100?”這時教師針對小學生形成的認知沖突和不解,將他們引入新知的講解中,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在探索未知領域的促使下高度集中。
教育實踐學認為,課堂教學應與學生探究有效結合、緊密相連。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教學名家都十分注重學生探究活動的實施,強化學生實踐成功喜悅的感受,進而引發(fā)學生更加自主地深度實踐。因此,教師在提升學生注意力的進程中,應該充分利用數(shù)學教材中的實踐探究課題,組織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實踐等活動形式,正確高效地解決數(shù)學教材或課堂所設的探究任務及探索要求,教師并及時予以肯定的教學評判,讓他們獲得探究實踐的成功喜悅,從而保持積極的情感,提升注意力,參與教學活動。
總之,提升小學生學習注意力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應根據(jù)教育教學規(guī)律,緊扣學生認知實際,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科學合理施教,推動小學生始終保持積極情感、有效注意力,實現(xiàn)學與教的高度融合、科學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