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玲
“彭老爹快斷氣了!”
這天一大早,這個消息就像插了翅膀似的傳遍了彭家村。且不論旁人如何議論紛紛,彭家老大正蹲在自家田埂上發(fā)愁呢。
如今,爹已經(jīng)半只腳踏進了閻王府,指不定哪天就走了,這倒是其次,老爹的身后事如何料理,才是關(guān)鍵。論輩分,彭老爹是彭家村輩分最高的人,所以為他而作的這場白喜事,得是這村里最有排面的,可是……現(xiàn)今家中不說揭不開鍋,卻也是窮得要命。
“彭老大,”路過的人問他,“那事兒,準備好了沒有?。俊?/p>
彭老大嘴一扯,算是咧了咧,“好了咧!”
聞言,來人點了點頭,滿意地走了。
彭老大又繼續(xù)在心里算賬:棺材肯定得用上好的木頭,不說別的,一定要是這村里最講究的;還要請上好的匠人來漆。請最好的戲班子在靈柩前吹吹打打。不僅如此,還得擺上七天的宴席,桌上雞鴨魚肉一樣都不能少。
彭老大重重地嘆著氣。
晚上,彭老大回到家,便看見彭老爹躺在油氈上,像一只殘破的風(fēng)箱一樣艱難地呼吸著。一見到他,彭老爹的眼睛亮了亮。
“我的棺材……好了沒有啊……”
彭老爹臉上千枯的肉顫抖著,在身上大紅壽衣的映襯下泛出一種奇異的色彩。
彭老大眨了眨眼皮,算是點了點頭。
第二天。漆棺材的人便來了。
彭老爹連咳帶喘地跟他比畫了半個鐘頭,好容易等到棺材漆好,彭老爹就斷了氣。
彭老大又出了幾次門。媳婦的項鏈。弟媳的手鐲,一些在這個家里算得上是極其貴重的東西,便永遠地消失了。
晚上回家,彭老大瞅著那飛揚的棺材盒子,頗為自得。棺材漆著轟轟烈烈的大紅色,小木匠在上邊描金畫漆蟠桃盛會,三打白骨精,豬八戒背媳婦,各色花卉,各種時令水果。棺材盒子被裝飾得像個宮殿似的,金碧輝煌。
彭老大掂著下午當(dāng)來的銀錢,一家人守在彭老爹的靈柩前。“嘿,不是我吹,咱老爹的排場,在這村里,肯定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說著,他打了一個嗝,空氣中溢出一股腐臭的咸菜味兒。
“這叫那啥……啥……備有儀式……”彭老大又看向侄女,
“侄女,你們念書的不是經(jīng)常說嗎?儀式啥呀?!?/p>
“儀式感?!?/p>
“對對對,哈哈哈哈……就是這個。哎呀,讀了書的就是不一樣,還整些新詞兒,啥儀式呢,不就是排場嘛?!?/p>
彭老大瞇了瞇眼睛,臉上的皮都皺到了一起去。
出殯那天,彭老大洋洋灑灑地?zé)藘纱笙渥蛹堝X,香灰紛紛揚揚遮了半邊天。
晚上回去,彭老大摸著空空如也的荷包,清了清嗓子。一家人都看向他,空氣中彌漫的咸菜味兒沖向每一寸肌理。
“我說侄女,”彭老大的眼睛顯得有些猥瑣地瞇了起來,渾濁的雙眼里翻出一種死魚的白,“我說你那書也別念了,反正也只會瞎縐縐,回來幫襯著些,你也知道家里現(xiàn)在不好過?!闭f著,彭老大又打了一個嗝,腐臭味在空氣里彌漫開來,熏得人直犯惡心?!暗饶愠黾薜臅r候,咱家再給你辦個大排場,不是你說的嘛,那叫啥,儀式感。”
彭家日復(fù)一日地過著日子,咸菜味兒一日比一日重。
村里的人記住了那天洋洋灑灑的香灰,可是彭老爹的墳頭卻再也沒有人去過。
彭家侄女出嫁的時候,紅妝紅透了村里的半邊天,可是她卻跑到自家祖父的墳頭,吊死在墳前那棵歪脖子樹上。
本文從反面立意,用藝術(shù)的方式展現(xiàn)了作者對于儀式之害的思考。對比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死者的熱鬧排場與生者的困窘生活,彭老大操辦喪葬儀式時的熱切與辦完后再沒上過墳的冷漠,如同照妖鏡一下照出了人心與這場儀式背后的荒誕悲涼色彩。作者未發(fā)一句議論,但諷意畢露。本文的詳略處理也頗為精彩,全文絕大部分都在鋪陳彭老大為了辦儀式做的種種事情,僅最后兩筆,“彭老爹的墳頭卻再也沒有人去過”,彭家侄女“吊死在墳前那棵歪脖子樹上”,快狠準地刺破了所有虛偽的表象,干脆利落又發(fā)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