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朝暉
近日,媒體報道有培訓機構開辦“男子漢班”,旨在從小培養(yǎng)男孩擁有男子漢氣概,要把男孩培養(yǎng)成男子漢。這一類型培訓機構,據(jù)說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招生形勢異?;鸨?/p>
類似“拯救男孩”提法和做法,并不是新鮮事物。早在10年前,就已有提出,并有相關的實踐探索,許多地方還開展了專門的教育機構或男子學校。從理論上來說,“拯救男孩”一經(jīng)提出,就引起過理論界強烈的爭鳴,存在許多不同的觀點。比如有直接揭露和批判這一現(xiàn)象的,也有從女權主義視角認為“拯救男孩”實質上是對女孩的不公,有人甚至認為在當今時代這種提法是一個危言聳聽的偽命題。
站在不同的立場,對于“拯救男孩”自然會有不同的看法,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客觀上來看,“拯救男孩”的提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教育中男孩培養(yǎng)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反映了老百姓的一些新期待。單就學業(yè)成績而言,女生一般比男生更細心,自控力強,擅長記憶,更容易考出好成績,男孩整體在考試上存在一定的劣勢。另外,相對于其他一些國家的男孩來說,由于父母過度溺愛、流行文化的影響,許多中國的男孩存在吃苦耐勞能力差、意志力不強的問題。這些問題已引起了教育界和一些有識之士的關注。
可以說,男孩“男子漢”氣概的缺失,既有社會的因素,比如重男輕女的傳統(tǒng)觀念,“小鮮肉”“花美男”流行文化的影響;也有家庭比如父親陪伴缺失、女性在家庭強勢的問題;還有學校因素,基礎教育階段女教師相對較多的影響;也還有男孩相比女生的先天差異,并沒有針對性開展因材施教,等等。
事實上,從國際上看,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普遍存在孩子中性化或雙性化的問題。為了從小提升男孩的男子漢氣魄和陽剛之氣,在一些國家,通過增加男教師的比例來實現(xiàn),比如在歐美國家的幼兒教育中,男性擔當幼兒教師屢見不鮮。也有些國家通過男女分班分校,開展差異化培養(yǎng)來提升男孩的能力。有研究表明,單一男校有助于男孩學業(yè)成績整體上的提升。也有些通過從小鍛煉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來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近年來,日本孩子在寒冬里“裸跑”的新聞多次見諸媒體,日本許多幼兒園都會推行“裸保育”,在冬天對孩子們進行耐寒訓練。在親子陪伴上,歐美一些國家的父親寧可晚上加班到深夜,也要回家陪孩子共進晚餐。國際上有些好的做法,應該值得我們吸收和借鑒。
對于男孩的成長,既要矯正我們長期以來重男輕女、過度呵護孩子的問題,也要充分發(fā)揮父親的榜樣作用,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同時,從學校層面來說,也要盡可能地遵循男孩成長的規(guī)律和特點,科學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筆者以為,培訓機構的“男子漢”集中式訓練,成效極有可能只是短暫性的,甚至還可能還會因為培訓機構教學方式方法不當,造成男孩心理上的更大負擔,埋下心理隱患的可能。因此,對于“拯救男孩”,要有理性的看待和正確的認識,關鍵要遵循男孩的成長規(guī)律和身心特點,循序漸進幫助孩子成長成才?!?/p>
(作者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辦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