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春 胡新宇 戚菲
軍隊離退休干部由于職業(yè)特征和性質(zhì),其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做好本群體心理健康維護工作是醫(yī)務工作者的重大職責之一。查閱文獻總結發(fā)現(xiàn),離退休干部經(jīng)常出現(xiàn)情緒低落、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1-2],尤其在身體患有疾病、喪偶、家庭矛盾突出時更易發(fā)生心理問題。同時,相關研究也表明,老年期心理障礙和精神障礙的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3-4]。在《全國精神衛(wèi)生工作規(guī)劃(2015—2020年)》中,將老年期精神疾病防治列入工作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5]。因此,軍隊離退休干部作為老年人的一個特殊群體,開展離退休干部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調(diào)查研究,對于提高離退休干部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對部隊離退休干部人格特征、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分析研究,以探求人格特征和應對方式對離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的影響,以總結其心理共性特征,指導心理保健工作。
1.1 對象 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期間,對入院療養(yǎng)的離退休干部310例共計發(fā)放300份問卷,收回問卷298份,問卷回收率為99.33%,剔除無效問卷后,實得有效問卷264份,問卷有效率為88.0%。其中男139例,平均年齡(69.23±4.85)歲,女125例,平均年齡(64.89±5.27)歲。
1.2 工具
1.2.1 艾森克人格問卷(EPQ)[6]由英國心理學家艾森克(H.J.Eysenck)和其夫人1975年編制,它包含三個分量表(E,N,P)和一個效度分量表(L)。本研究采用的是1982年陳仲庚修訂的中文版本,共有85個題目,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 應對方式問卷[6]由肖計劃編制,共有62個題目,包括6個分量表: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3 癥狀自評量表(SCL-90)[6]1975年由德羅蓋茨(L.R.Derogatis)編制,吳文源引進修訂中國版。該量表有90個題目,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因子。每個題目按癥狀嚴重程度1~5級評分,分值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6.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計量資料間比較用t檢驗,分類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進行回歸分析,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軍隊離退休干部人格特征、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 對軍隊離退休干部人格特征、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進行相關分析(表1)。
表1 軍隊離退休干部人格特征、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r值)
2.2 軍隊離退休干部人格特征、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回歸分析 為了進一步研究應對方式在軍隊離退休干部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之間所起的中介作用,研究進行了回歸分析(表2~4)。建立三個回歸方程(表5)。
表2 人格特征對心理健康的回歸分析
表3 人格特征對應對方式的回歸分析
表4 人格特征、應對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回歸分析
表5 三個回歸方程結果分析情況匯總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由于生理和心理發(fā)生較大變化使進入老年期群體對生活和工作適應性降低。有些老年人因離退休后不能適應新的變化而出現(xiàn)焦慮、抑郁、悲哀、恐懼等消極情緒,或因此產(chǎn)生偏離常態(tài)行為的一種適應性心理障礙,對其身心健康極其不利[7]。軍隊離退休干部作為特殊群體,社會地位較高,長期工作于領導崗位,且個性較鮮明,退休后仍保持原有的性格特征,沒有過渡性變化,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其晚年生活質(zhì)量[8-9]。研究者普遍認為,人格特征和應對方式是影響心理健康的兩個重要因素[7,10-11]。目前,學者對人格特征、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已經(jīng)做了初步的研究,但對離退休干部群體的實證研究較少[12]。
本研究結果表明,一是外向型性格離退休干部,遇到問題操縱解決問題和求助的積極應對方式,具有較高心理健康水平;而神經(jīng)質(zhì)和精神質(zhì)氣質(zhì)特點的,及采用自責、幻想和退避等應對方式的離退休人員總體心理健康水平較低。二是在本樣本中外向性格的干部遇到問題往往采用積極的應對策略;高神經(jīng)質(zhì)和精神質(zhì)性格的人傾向采用多種方式應對,低神經(jīng)質(zhì)和精神質(zhì)型干部采用單一解決問題的應對方式。為了檢驗應對方式在軍隊離退休干部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之間的作用,對數(shù)據(jù)進行了回歸分析,當自變量加入了應對方式,神經(jīng)質(zhì)維度對心理健康的標準回歸系數(shù)由0.672降到0.287,解釋率43.7%。說明應對方式在軍隊離退休干部格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之間起到了中介作用。
綜上所述,軍隊離退休干部人格特征、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人格特征通過應對方式為中介對離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產(chǎn)生影響。個體所采用的應對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受人格特征和對情境的評價所影響[7],本群體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結果較為一致。針對軍隊離退休干部的心理問題,應在療養(yǎng)期間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定期組織心理保健與心理衛(wèi)生知識講座,舒緩情緒和緩解癥狀。并可通過心理健康訓練等形式使其掌握自我調(diào)整和疏導方法,主動消除負面心理,順利度過適應期。對于癥狀相對突出的老干部,專業(yè)心理咨詢師可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心理咨詢或治療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