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鋒 張欣然(遵義醫(yī)科大學珠海校區(qū) 廣東 珠海 519041)
“分層合作教學法”是針對接收能力不同、能力水平不同的學生,以一定的標準分層,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提出不同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
從古至今,人類的教學活動都是一種“注入”知識的方式,體育教育也是如此,教師運用相關教學方法進行講解,示范,學生則進行模仿練習;強調的是模仿學習,學生不用去想,也不用提出自己的想法,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也不需要相互之間的討論,這樣的后果是忽略了學生個體差異性,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缺乏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等。分層合作學習法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能夠兼顧到每個分層層次內同學,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習主動性,也能體現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可以有效解決當下教育的某些弊端。
“板鞋競速”項目是3名運動員同時穿在同一雙板鞋上,展開的競速比賽,以同等距離所耗時間多少確定名次。練習板鞋競速運動可以提高練習者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吃苦耐勞的精神等,這也是當下中、小學教育最需要的,故該項目應該在中小學大力推廣;現在的全國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板鞋競速項目有男子100m、200m、2×200m接力; 女子 100m、200m、2×200m 接力; 男、 女 4×100m混合接力,混合接力1、3棒為女子,2、4棒為男子,競技規(guī)則比較簡單,與田徑規(guī)則幾乎一致。
本研究是通過在高校體育課程中開展板鞋競速項目教學,采用兩種不用的教學方法,分析對板鞋競速100米成績的影響進行研究,為板鞋競速競技水平的提高提供參考。
隨機抽取遵義醫(yī)科大學珠海校區(qū)非體育專業(yè)兩個男生班,身體沒有重大疾病者,3人為一組,9組為一班,兩班合計54人,分別設為實驗A班和對照B班。
(1)文獻資料法。
通過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或本校圖書館網站查閱與分層合作教學法、體育教學分層合作教學法、板鞋競速運動教學與訓練方法等相關的論文和期刊,認真閱讀了體育教育學、體育心理學等相關書籍,全面了解了本文研究領域的現狀和前沿,奠定了厚實的研究基礎和依據。
(2)研究方法。
實驗A班采用分層合作教學法進行授課;對照B班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授課。
①實驗時間: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 (2017年 9月4日至2018年1月5日),17周(17次課),2學時 /周,合計34學時,其中測試學時4學時,教學學時為30學時;
Where: Fi is the i-th foot bolt′s axial pulling force; Li is distance which is from the i-th foot bolt′s axis to frame bolt group′s centroid.
②實驗地點:遵義醫(yī)科大學珠海校區(qū)田徑場;
③實驗器材:口哨1個、秒表1塊、三人板鞋12付(3付備用);
④實驗控制:為保證實驗的有效性和數據的真實性,實驗A班和對照B班都由本文作者任教師,測試任務由其他老師擔任;兩個班級都安排相同的間隔周期,每周上課1次,每次課時為90分鐘;
⑤實驗方案:對實驗 A班采用“分層合作教學模式”,即按100米平跑成績、100米板鞋競速前側成績分成人數相等3個的異質小組,即每組3個小隊,人數為9人,每組選定一個組長,隨時觀察組員的情況,并及時向老師反饋,教師也必須參與組員之間的學習討論,及時了解、掌握小組學習情況;對照B班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課程實施中必須嚴格按照課前制定的教學方案進行授課,讓學生逐漸掌握板鞋競速技能要領。
(3)數理統(tǒng)計法。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包括獨立樣本T檢驗、配對樣本T檢驗。
表1 實驗A、對照B班實驗前平跑100米成績對比分析(n=27)
由表1可知,實驗A班、對照B班實驗前平跑100米成績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該樣本適合下一步實驗研究。
表2 實驗A、對照B班實驗前板鞋競速100米成績對比分析(n=9)
由表2可知,實驗A、對照B班板鞋競速100米成績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兩班實驗前板鞋競速100米競技水平相當,該樣本適合下一步實驗研究。
表3 實驗A班實驗前、后100米板鞋競速成績對比分析(n=9)
從表 3 可知:實驗 A 班實驗后,T=-4.693,P=0.000,p<0.001,說明實驗前、后其成績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也可得出實驗A班實驗后100米板鞋競速成績好于實驗前,因此,“分層合作教學法“對板鞋競速水平提高有效。
表4 對照B班實驗前、后100米板鞋競速成績對比分析(n=9)
從表 4知: 對照 B班實驗后,T=-3.417,P=0.000,p<0.001,說明實驗前、后其成績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也可得出對照B班實驗后100米板鞋競速成績好于實驗前,因此,“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對板鞋競速水平提高也有效。
表5 實驗A、對照B班實驗后100米板鞋競速成績對比分析(n=9)
由表 5 可知:T=-5.853,P=0.000,p<0.001,說明實驗 A、對照B班實驗后100米板鞋競速成績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也可得出實驗后實驗A班平均成績優(yōu)于對照B班(29.63<35.19),即實驗 A班競技水平高于對照B班。
由表1至表4的數據分析可知:“分層合作”、“常規(guī)”兩種教學方法對板鞋競速100米成績提高都有效,由表5可以得出 “分層合作”教學法對100米板鞋競速競技水平提高更好。
“分層合作”和“傳統(tǒng)”兩種教學法對板鞋競速競技水平的提高都有效果,效果明顯且是不同的,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可以得出“分層合作教學法”對100米板鞋競速競技水平的提高更有效果。
“分層合作”和“傳統(tǒng)”教學法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教師或教練應根據每個項目的不同特點,來選擇更合適的教學方法;學校體育課程中也應該大力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它,運用它來為自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