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潔 古麗巴哈?吾拉木
【摘 要】
目的:探析基礎護理時間表在婦科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以于我院婦一科接受治療的2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未采用基礎護理時間表,而自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則作為觀察組,采用基礎護理時間表。對比兩組的基礎護理達標率、危重病患護理達標率以及患者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的病患滿意度、危重病患護理達標率以及基礎護理達標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婦科護理服務中的應用基礎護理時間表可獲得更為理想效果,更有利于提高護理的達標率,患者滿意度更高,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基礎護理時間表;婦科;護理服務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1-137-02
婦科是醫(yī)院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室,隨著婦科疾病的發(fā)生率不斷升高,婦科的臨床工作也在不斷完善。在醫(yī)院護理工作中,基礎護理質量的高低與醫(yī)院整體護理質量的好壞是存在正比例關系的,而基礎護理也是護患溝通的重要橋梁,更是開展臨床護理技能和知識的重要基礎[1-2]。我院婦科綜合科室的護理特征,優(yōu)化基層護理服務的流程,以提高基礎護理質量。我院在2017年7月制定基礎護理時間表,得到了廣大醫(yī)護人員和患者的一致好評,現(xiàn)將具體的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均選自于新疆喀什地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婦一科,共選擇240例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病例納入的起止時間分別為2017年1月、2018年7月。對照組(n=120)中:年齡最大76歲,最小22歲,平均年齡為(42.63±2.28)歲;疾病類型:子宮肌瘤42例,子宮內膜異位28例,宮外孕30例,宮頸癌15例,其他5例。觀察組(n=120)中:年齡最大77歲,最小23歲,平均年齡為(42.85±2.36)歲;疾病類型:子宮肌瘤41例,子宮內膜異位27例,宮外孕31例,宮頸癌14例,其他7例。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兩組相比無顯著差異,可見兩組存在可比性。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為知情、自愿參與,且研究方法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未實施基礎護理時間表,由護理人員按照分級護理的標準和基礎護理項目適時提供基礎護理服務。
觀察組:制定基礎護理時間表,護理人員每日告知患者和家屬基礎護理的具體時間及具體內容,根據(jù)分級護理的標準要求以及婦科基礎護理時間表,在相應的時間段內為患者提供相應的基礎護理服務,具體的基礎護理內容如下:
上午:6:30-8:00:整理床鋪,輔助患者洗臉、梳頭、協(xié)助其使用大小便器、更衣、進食、喝水。8:30-9:30: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協(xié)助患者翻身、有效咳嗽,協(xié)助其床上移動,預防壓瘡。10:30-11:30:協(xié)助患者翻身、有效咳嗽、床上移動、使用大小便器。
下午:12:30-13:30:協(xié)助進食、進水,翻身、有效咳嗽、床上移動、使用大小便器。14:30-15:30:同上一時間段。16:30-18:00:鋪床、清洗面部、足部、口腔,協(xié)助使用大小便器、尿道口及會陰護理,預防壓瘡。
晚上:18:30-19:30:協(xié)助進食進水,更衣,協(xié)助翻身、床上移動、使用大小便器。20:30-次日6:00,每兩小時協(xié)助患者翻身一次,協(xié)助使用大小便器。
1.3 觀察指標 (1)評估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對滿意度的評估主要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以及不滿意,滿意度的等級劃分和界定是依據(jù)患者主觀意愿及想法,計算并比較兩組的滿意度[3-4]。
(2)對兩組危重病患的護理達標率、基礎護理的達標率進行計算,并對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3.0統(tǒng)計處理兩組患者的資料和對比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中的計量指標表示為平均數(shù)±標準差,檢驗方法為t;計數(shù)指標的檢驗方法為卡方,表示方法為例數(shù)/百分率,以P<0.05,表示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比較2組病患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發(fā)現(xiàn)對照組中有70例患者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基本滿意35例,不滿意15例,患者的滿意度為87.50%。觀察組中:非常滿意85例,基本滿意30例,不滿意5例,護理滿意度為95.83%。經統(tǒng)計分析,x2=5.454,P=0.019<0.05,有顯著差異。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達標率 通過對比兩組危重病患的護理達標率,觀察組中:達標116例,達標率為96.67%;對照組中:達標108例,達標率為90.0%。經統(tǒng)計分析,x2=4.285,P=0.038<0.05,有顯著差異。
觀察組中基礎護理的達標率為97.50%(117/120),而對照組的基礎護理達標率為87.50%(105/120),兩組相比,x2=8.648,P=0.003<0.05,有顯著差異。
3 討論
基礎護理時間表是一種系統(tǒng)化的護理管理模式,將一天24小時劃分為不同時間段的不同模塊,制定并實施對應的基礎護理內容,保障護理工作的有序性、規(guī)律性和科學性,確保護理措施的安全執(zhí)行,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本研究顯示,實施基礎護理時間表后,患者的滿意度較高,且為重病患及基礎護理的達標率相對較高,這也體現(xiàn)出基礎護理時間表的應用優(yōu)勢。
綜上,基礎護理時間表可提高婦科護理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應用優(yōu)勢顯著,可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中君,李敏香.柔性護理在婦產科護理中的對比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5,18(2):300-303.
[2] 朱媛媛,齊學宏,梁會妮,等.時間管理法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心理醫(yī)生,2015,21(22):224-225.
[3] 徐琳琳.婦科基礎護理服務項目的細化及應用效果[J].吉林醫(yī)學,2016,37(5):1273-1274.
[4] 李杰.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6,27(10):1303-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