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濤
淺析新聞記者的編輯意識及提升措施
文/彭濤
昆明日報社
新聞工作者主要指的是從事新聞報道、宣傳等工作的知識分子群眾。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聞工作者本著為黨、社會主義、工人階級、普通群眾等各部分社會組成部分竭誠盡責的服務,但是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綜合國力各方面的提升,新聞記者的相關編輯意識注重也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視。本文旨在列舉,希望能為讀者提供相關參考。
新聞工作者;編輯意識;提升策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與此同時,人們在生活中各方面的追求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以新聞記者為例,從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入手,進而分析新聞記者的編輯意識,最后提出提升新聞記者編輯意識的相關措施。
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主要是指新聞記者在知識技能、道德品質、政治思想等方面在長期的記者工作中逐漸累積形成的素質能力。
作為一個合格的新聞記者,應對不同的采訪對象,需要有廣泛的知識層面,了解各行各業(yè)的知識,在采訪的過程中,才能淡定的應對各類采訪對象,遇到采訪的新聞應該敏銳的捕捉到事物事物的發(fā)展方向。為適應我國新事物、新觀念、新技術的更新換代的速度,不斷的充實自身的知識量。
新聞記者必須要從政治角度分析問題,對于一些熱點的社會問題,新聞記者應該增加自身觀察事物、發(fā)現新聞價值的能力,并且用純熟的文筆功底將新聞的主旨、看點表現出來。把握新聞采訪過程中的主動權。
“時效性”是新聞的一大特點,如果新聞的時效性得不到保障,那么新聞的意義也會隨之失去。作為一個新聞記者,需要做的就是將新聞事件從客觀的角度進行記錄,輔加真實的文字描述。將新聞事件涉及到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以及結果進行合理有序的語言敘述,并且適當了解到社會當前人們關注的層面,將新聞事件加入自身的創(chuàng)新編輯,寫出既能夠吸引社會眾人關注、又能符合新聞事件表達宗旨。在不違背新聞原則的前提下,使文字與新聞畫面相契合,得到大眾的認可。
新聞記者需要做的工作就是通過不斷的創(chuàng)新采訪的方式,保持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事業(yè)觀,從客觀的角度分析新聞事件,并且自身需要具備良好的社會品德。以保持新聞的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到保證拍攝的畫面質量,以盡職盡責、虛心學習、耐心引導的品質為基礎,與被采訪者進行良好的溝通。
新聞記者的采訪過程,成為新聞播出關注度的基礎。前期的新聞采訪工作的進行,需要對新聞現場進行語言明確的敘述,對形成的新聞稿件進行編輯,并且將后期的新聞視頻片段進行融合。所以想要提升新聞播出的關注度,需要新聞記者的編輯意識得到更深層次的提高。
新聞題材是新聞播出的基礎,新時期的新聞關注度主要要從新聞題材上做文章。在現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新聞信息量十分巨大,篩選新聞題材是新聞記者面臨的首要問題,選取的新聞題材不能與社會發(fā)展脫軌,同時也不能混有弄虛作假的成分。在充分了解社會發(fā)展方向的前提下,選取更能夠吸引人們眼球的題材,最大程度的弘揚社會上的正能量的存在。在新聞記者采訪的過程中,雖然可以以之前的類似新聞訪問步驟作為參考,但是還需要融入記者自身的創(chuàng)新性,盡量保持新聞的原創(chuàng)性、創(chuàng)新性,選取更為吸引人的新聞。
采訪過程是許多人都需要了解的一個過程。加強采訪的創(chuàng)新也是目前新聞記者編輯新聞需要提高的重點內容。想要給觀眾留下深刻的新聞印象,應該改進的步驟就是將新聞的時效性與采訪現場的現場感進行更為自然的結合。新聞采訪包括前期策劃部分以及采訪制作部分。在前期策劃部分,想要做到最好,首先應該要求新聞記者對新聞事件的參與人有一定的了解,做好采訪之前的信息了解獲取工作,以便之后新聞記者與被采訪人進行更為合理高效的交流。在采訪前,需要將設備進行合理的位置安置,避免被采訪人采訪尷尬的境遇發(fā)生,而且合理的采訪器具的位置安置,可以讓被采訪人放松心情,達到采訪的目的,并且可以挖掘出更多的采訪信息的獲取。此外,在采訪的過程中,想要讓被采訪人更加放松心情,可以借助一些電子設備、現代化技術的作用,制作出讓人心情放松的視頻或者圖片,在采訪過程中進行合理的編排放映。
一個成功且完整的新聞的制作過程,離不開新聞后期的編輯工作。在新聞后期的編輯過程中,需要新聞記者與其他各部門的人員進行通力合作,在眾人交流、討論、改進、新聞定形的過程中,隨之記錄編輯采訪過程中的相關材料,這樣一來,新聞記者編輯人員不但能夠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編輯技巧,還能再后期編輯工作時及時的檢查之前的工作,有利于新聞記者提高自身的編輯能力、以及自身的采訪水平、理解能力等等。
一個合格的新聞記者,首先就要充實自身的知識水平、提升自身遇事的反應能力、加強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加強政策理論的水平是新聞記者邁出提升編輯能力的第一步。只有深刻的體會黨的方針政策精神實質、對輿論導向有一個正確的引導,自然能夠全面提高策劃意識。
策劃的內容不但是時刻監(jiān)督新聞制作的整個過程,更需要滿足大眾關注的靚點需求。在了解新聞靚點的前提下,以長遠的眼光發(fā)展為基礎,進行更縝密、更穩(wěn)固、更具體的策劃安排,以便創(chuàng)作更好的作品。
在信息技術、經濟發(fā)展均迅速的大背景下,為了能夠滿足更多人的新聞閱讀要求,本文從新聞記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列舉出發(fā),進一步分析了提高新聞記者編輯意識的相關策略。希望我國新聞記者在以后的新聞記者編輯工作中,會有所突破。
[1]康春健.淺談電視新聞記者的編輯意識[J].新聞傳播,2016.
[2]張昱辰.公共理性緣何缺失:反思醫(yī)患糾紛中的媒介實踐--以“八毛門”風波為例[J].新聞傳播.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