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芳 黎秀菊
心臟驟停是一種危重疾病, 對心臟驟停患者, 常用心肺復蘇的方法, 應用該方法對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有重要意義[1]。但是, 由于急診救治工作有病種多樣、情況危急、病情多樣等特點, 因而心臟驟?;颊叱3霈F(xiàn)各種各樣的并發(fā)癥, 致使患者的死亡率與殘疾率也非常高[2]。為此, 應用心肺復蘇治療心臟驟停時, 必須要給予患者積極的護理干預以降低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功能。CCU作為醫(yī)院重要科室, 本研究探討了將CCU護理干預應用于心肺復蘇治療心臟驟停中的效果,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行心肺復蘇的心臟驟?;颊邽檠芯繉ο?。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臟驟停診斷標準;②患者均為急診入院患者;③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腦血管意外及嚴重顱腦外傷的患者;②合并明顯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③精神疾病及認知障礙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50例。觀察組中男27例, 女23例;年齡48~79歲, 平均年齡(67.6±3.9)歲;疾病類型:心力衰竭19例, 心肌梗死17例, 器質性心臟病14例。對照組中男25例, 女25例;年齡50~79歲, 平均年齡(66.9±4.4)歲;疾病類型:心力衰竭20例, 心肌梗死16例, 器質性心臟病1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行心肺復蘇治療期間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應用CCU護理干預, 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 組建CCU護理干預小組 由CCU主治醫(yī)生、護士長及責任護士一同組建護理小組, 小組成員均接受相關培訓,患者均了解CCU護理方法, 同時小組成員按要求一同制定心臟驟停行心肺復蘇護理措施。
1.2.2 實施CCU護理 針對行心肺復蘇治療心臟驟停的患者, 治療期間給予患者如下護理:①認知干預。在術后3 d訪視患者, 為患者講解引起心臟驟停的相關因素及預后, 同時讓患者了解心肺復蘇后可能出現(xiàn)的相關并發(fā)癥與處理措施,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 此外還需要為患者發(fā)放心肺復蘇治療相關指南, 讓患者及家屬對心肺復蘇有一定了解。②心理干預。同患者及家屬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 消除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 且調動家屬積極性, 讓家屬通過親情力量來提高患者治療及康復信心[3]。掌握患者心理變化情況, 及時調整患者的心態(tài), 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 增強患者治療信心。③日常行為干預。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 糾正患者平常生活中不良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 讓患者規(guī)律性飲食;教導患者日常刷牙、穿衣、洗澡等行為,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④社會支持干預。為患者構建良好社會支持系統(tǒng), 發(fā)揮醫(yī)生、護士及家屬合力作用, 動員家屬與親友對患者進行思想教育,以增強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 讓患者能快速適應社會。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呼吸機支持時間、住CCU時間、治療后平均動脈壓等臨床指標情況。②比較兩組心肺復蘇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呼吸機支持時間、住CCU時間、治療后平均動脈壓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呼吸機支持時間、住CCU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觀察組治療后平均動脈壓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心肺復蘇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6.0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呼吸機支持時間、住CCU時間、治療后平均動脈壓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呼吸機支持時間、住CCU時間、治療后平均動脈壓指標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呼吸機支持時間(d) 住CCU時間(d) 治療后平均動脈壓(kPa)觀察組 50 10.36±2.47a 5.43±1.19a 9.84±2.17a對照組 50 13.39±2.64 7.18±1.43 8.03±2.02 t 5.926 6.652 4.317 P<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心臟驟停是心內科常見的危重癥, 這種情況常常讓患者出現(xiàn)多臟器、多系統(tǒng)損傷, 如果不能及時搶救患者, 可導致患者死亡[4,5]。針對心臟驟停患者, 臨床中常用心肺復蘇治療的方法, 心肺復蘇的主要目的在于挽救患者瀕死的心腦細胞, 避免患者出現(xiàn)心腦細胞缺氧性壞死。然而在心肺復蘇過程中, 患者常常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并發(fā)癥, 因此在治療期間還需要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
對于心臟驟?;颊? 常將患者送往CCU病房進行監(jiān)護并行心肺復蘇[6-8]。心肺復蘇過程中, CCU護理干預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該方法主要針對治療期間操作不當所致患者疼痛及抑郁情況, 給予患者認知干預及心理干預, 緩解患者因擔心自身疾病出現(xiàn)的焦慮及抑郁情緒, 避免患者交感神經過度興奮[9,10]。此外在護理過程中給予患者日常行為干預及社會支持干預, 加快患者的康復, 縮短患者呼吸機支持時間及住CCU時間, 改善患者的平均動脈壓, 改善患者預后。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相關指標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且觀察組患者心肺復蘇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該結果充分表明在心肺復蘇治療心臟驟停期間給予CCU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相關指標情況, 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 將CCU護理干預應用到心肺復蘇治療心臟驟?;颊咧? 可以縮短患者呼吸機支持時間及住CCU時間,改善患者平均動脈壓, 降低患者心肺復蘇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