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愛玲
(安陽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河南安陽 455000)
鐵是一種重要的微量元素,參與機體的許多代謝過程,主要功能是作為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的組成成分參與氧的運輸(Leeson和Summers,2001)。日糧中鐵存在兩種形式,即亞鐵血紅素和無機鐵,然而亞鐵血紅素僅存在于動物源型日糧中,無機鐵存在于植物源型日糧中或額外添加的礦物質中(Theil,2004)。肉雞日糧中鐵的添加形式通常是無機鐵,以硫酸亞鐵為主。Cao等(1996)研究發(fā)現,雞蛋中鐵的平均含量為1.5 mg,主要存在于蛋黃中,是卵黃磷蛋白的組成成分,主要在雞蛋孵化形成胚胎過程中參與礦物元素的轉運。雞蛋中鐵含量取決于日糧中鐵的添加形式及添加水平,此外,植物或礦物質中鐵的含量主要取決于土壤的化學組成(Stadelman和 Pratt,1989)。日糧中鐵的利用率由其氧化狀態(tài)決定,腸細胞對鐵的吸收以亞鐵形式,因此,鐵血素必需轉換成亞鐵血紅素才能被吸收(Tako和 Glahn,2011),動物對亞鐵血紅素的利用率非常高。但日糧只有在添加動物源型原料時才會有亞鐵血紅素,但考慮生物安全,家禽日糧中添加肉骨粉也會帶來風險。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有機鐵源,如氨基酸螯合鐵等,這種商品的價格通常較無機鐵高很多,但已有研究人員報到,其利用率較無機鐵高,可以提高畜禽產品中鐵的含量(Seo等,2008;Park等,2004)。本試驗以肉種雞為研究對象,考察植物源和動物源日糧中添加不同形式的鐵對種雞產蛋率和蛋黃、蛋清中鐵含量的影響,為家禽日糧鐵源的選擇和應用提供理論數據。
1.1 試驗設計與分組 試驗選擇33周齡肉種雞780只,隨機分為6組,每組5個重復,每個重復26只雞。試驗采用2(植物和動物源日糧)×3(添加0 mg/kg鐵,60 mg/kg無機鐵或氨基酸鐵)試驗設計,基礎日糧中鐵的含量分別是49.5 mg/kg(植物源日糧)和58.5 mg/kg(動物源日糧)。試驗雞只稱重后,按照單雞單籠進行飼養(yǎng)管理,籠子大小為0.35 m×0.45 m×0.40 m,光照及免疫制度按照常規(guī)肉種雞飼養(yǎng)管理方法進行。試驗分為3個階段,即35~38周、39~42周和43~46周,預飼期為2周。植物型和動物型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
表1 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
1.2 生長性能測定 每天記錄種雞的產蛋個數,稱量雞蛋重量。每個重復分別選擇8個雞蛋,分離蛋黃和蛋清,用Epperdoff管分裝后-20℃保存。同時測定雞蛋的蛋形指數(雞蛋縱徑和橫徑之比)。
1.3 血液指標 分別在26、30和35周齡,每個重復隨機選擇6雞進行翅下靜脈采血5 mL,保存于含EDTA的試管中。將血液放入微細管中,12000 r/min分離出血紅細胞。采用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法測定血紅蛋白含量及血球容積。
1.4 蛋黃和蛋清鐵含量 將分離得到的蛋黃和蛋清用Leggi等(2010)研究方法處理,采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蛋黃和蛋清中鐵的含量。
1.5 統(tǒng)計分析 將35~38、39~42和43~46周齡收集的各數據用SAS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Tukey法進行多重比較,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基礎日糧組肉種雞血液指標 試驗測定了對照組日糧(無鐵添加)中血液指標的變化,結果見表2。試驗結果發(fā)現,與26周齡相比,30和35周齡種雞血紅蛋白含量顯著降低(P<0.05),而35周齡血球容積顯著低于26和30周齡(P< 0.05)。
表2 基礎日糧組肉種雞血液指標
2.2 不同鐵源和日糧類型對肉種雞產蛋率的影響 鐵源和日糧類型對肉雞產蛋率的影響見表3。結果顯示,無論日糧類型是植物還是動物源,日糧添加無機或有機鐵均顯著提高了種雞的產蛋率(P<0.05)。日齡、日糧和鐵源之間對種雞產蛋率的影響無顯著交互作用(P>0.05)。隨著日齡升高,種雞產蛋率顯著降低(P<0.05)。鐵源和日糧類型對雞蛋的重量和蛋形指數均無顯著影響(P>0.05)(數據未列出)。
2.3 不同鐵源和日糧類型對肉種雞蛋黃和蛋清中鐵含量的影響 日糧類型和鐵源對雞蛋蛋黃和蛋清中鐵含量的影響分別見表4、5。結果顯示,日糧類型、鐵源和種雞的日齡顯著影響蛋黃重鐵的含量(P<0.05),其中日糧類型和鐵源對蛋黃中鐵含量的影響表現為顯著交互作用(P<0.05)。蛋黃中鐵含量從試驗第二階段(39~42周)開始顯著增加(P<0.05),但后續(xù)階段并未顯著增加(P>0.05)。肉骨粉日糧中添加氨基酸鐵較其他各組顯著提高了蛋黃中鐵的含量(P<0.05),而植物源日糧中不添加鐵組蛋黃中鐵含量最低(P<0.05),其他各組蛋黃鐵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由表5的數據與表4的數據相比較發(fā)現,蛋清中鐵含量低于蛋黃。日糧類型、鐵源和日齡顯著影響蛋黃中鐵的含量(P<0.05),同時日糧類型和鐵源對蛋黃中鐵含量的影響表現為顯著交互作用(P<0.05)。第三階段(43~46周)較第二階段(39~42周)顯著降低蛋清中鐵的含量(P<0.05)。日糧無額外添加鐵組蛋清中鐵含量最低(P<0.05)。植物源日糧添加或不添加鐵對蛋清鐵含量的影響不顯著(P>0.05)。
表3 不同鐵源和日糧類型對肉種雞產蛋率的影響%
表4 不同鐵源和日糧類型對肉種雞蛋黃鐵含量的影響 mg/kg
表5 不同鐵源和日糧類型對肉種雞蛋清鐵含量的影響 mg/kg
本試驗結果發(fā)現,日糧中不添加鐵組種雞的產蛋率和蛋黃、蛋清中鐵的含量均顯著低于其他組,這說明試驗肉雞處于鐵缺乏癥狀。目前,關于鐵對肉種雞的研究數據報道不多,但Aviagen(2007)研究發(fā)現,種雞的鐵添加量為40~70 mg/kg,但其研究并不是探討鐵的需要量,而是比較日糧中無機鐵和亞鐵血紅素對種雞的影響。而本試驗中,在植物型日糧和動物源日糧(富含亞鐵血紅素)中添加了無機鐵和氨基酸螯合鐵,考察其對肉種雞的影響。日糧添加60 mg/kg無機鐵或氨基酸螯合鐵均顯著提高種雞的產蛋率和蛋黃中鐵的含量(無論日糧是植物源型還是動物源型)。使用肉骨粉的日糧中不添加鐵較植物源型日糧提高了蛋黃中鐵的含量。
亞鐵血紅素較無機鐵具有更高的鐵吸收率(Henry和Miller,1995),血紅素是從血紅蛋白中水解釋放,亞鐵血紅素是可溶的,對無機鐵在腸道的吸收不影響。亞鐵血紅素與蛋白質結合后可以增加其利用率,血紅素進入小腸細胞被吸收后,是一個完整的金屬卟啉,然后由血紅素氧合酶釋放無機鐵(Uzel和 Conrad,1998)。另一方面,與血紅素相比,非血紅素的鐵吸收降低會影響其在腸上皮細胞中的溶解度(Yip和Dallmann,1996)。蛋黃中的鐵幾乎都與卵黃高磷蛋白結合。卵黃高磷蛋白是蛋黃中一種主要蛋白,占蛋黃磷蛋白的60%,其含有特殊的氨基酸,其中磷酸絲氨酸占60%,其對二價金屬離子如鈣、鎂和鐵等具有很高的親和力(Conrad等,1999),卵黃高磷蛋白結合的鐵較其他蛋白高,這也是蛋黃中鐵含量高于蛋清的原因。本試驗結果發(fā)現,動物源日糧不添加鐵可以提高蛋黃中鐵的含量,同時動物源日糧添加氨基酸螯合鐵可以進一步提高蛋黃鐵的含量。Conrad等(1999)發(fā)現,肌肉組織可以提高對非血紅素鐵的吸收,這種效應主要出現在谷物類日糧中,因為谷物中的植酸與鐵可以形成不溶性復合物。
有研究考察了鐵的添加水平對蛋雞生產性能和雞蛋鐵含量的影響,如Park等(2004)發(fā)現,日糧添加無機鐵或蛋氨酸鐵可以使雞蛋鐵含量提高5%~18%。Skrivan等(2005)發(fā)現,日糧添加鐵水平超過120 mg/kg可以使蛋黃中鐵的含量提高6.3%,本試驗結果發(fā)現,植物源日糧添加60 mg/kg鐵可以使蛋黃中的鐵含量提高15.5%,植物源日糧添加鐵與動物源日糧不添加鐵對蛋黃中鐵的含量影響不顯著,而添加氨基酸螯合鐵較動物源日糧不添加鐵使蛋黃中鐵的含量提高13.5%。
日糧鐵缺乏會降低肉種雞的產蛋率和雞蛋中鐵的含量。日糧添加60 mg/kg無機鐵或氨基酸鐵可以顯著提高種雞產蛋率及蛋黃中鐵的含量。動物源日糧中添加鐵可以提高蛋清中鐵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