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化身份問題探析

      2018-12-13 09:11:30林懿冉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8年9期
      關(guān)鍵詞:后殖民主義文化身份追風箏的人

      林懿冉

      摘要:在后殖民主義理論的研究中,“身份”是一個重要的議題。薩義德揭示了西方強勢的文化、學術(shù)建構(gòu)“東方”身份的策略;斯皮瓦克發(fā)掘出“庶民”身份;霍米巴巴提出有關(guān)殖民話語的“雜糅”理論。文章將從家庭身份、女性身份及民族文化身份三個方面來淺析作品中人物尷尬的身份處境問題,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所展現(xiàn)的那個有著背叛和救贖、逃離和回歸的阿富汗。

      關(guān)鍵詞:《追風箏的人》;后殖民主義;文化身份

      卡勒德·胡賽尼,這個身體里流淌著阿富汗血液且又接受美式思想洗禮的作家在小說《追風箏的人》中以其細膩的手法為讀者展現(xiàn)了在阿富汗這片土地上發(fā)生的令人心碎的故事,使得這部以英語寫作的阿富汗小說充滿了纏綿糾結(jié)的情感能量。

      一、家庭身份的找尋

      胡賽尼在回答《大西洋月刊》的訪問時說過:“這書的寫作始于家庭這個概念,事實上,我的寫作不斷涉及的最重要主題是家庭。拋開了家庭這個線索,你幾乎無法理解自己,無法理解周圍的人,無法弄明白整個世界中自己的位置?!币驗榧彝ナ巧鐣臀幕瘹w屬感的象征,家庭的分崩離析和愛的缺失會導致人陷入身份認同的困境從而期待借助“他者”來確立一種穩(wěn)定的身份認證。

      小說《追風箏的人》中的主人公阿米爾就是擁有著即使是在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下也掩蓋不了的“焦慮”身份。在阿米爾的眼里,父親是那個孔武有力能將柳樹連根拔起的典型的阿富汗男性。擁有一個高大偉岸,被世人所稱道的父親,自己卻文弱內(nèi)向,這讓少年的阿米爾十分“焦慮”,迫切希望能夠獲得父親的認同來確立自己的身份。 在父親的眼里,阿米爾的各種行為都是懦弱的,而一次偶然機會阿米爾得知父親懷疑自己不是他的親生兒子,由此而產(chǎn)生的焦慮和暴躁情緒導致了他對無辜的哈桑犯下了不可原諒的錯誤。而這一切無不源自阿米爾對自己家庭身份的不確定和焦慮?!安槐桓赣H認可所產(chǎn)生的消沉和恐懼,卻始終籠罩著他的心靈,使他所希冀的認同難以達成。”

      蘇聯(lián)的入侵導致阿米爾跟隨父親逃離阿富汗并流亡移居美國。在美國這個社會文化的大熔爐中,阿米爾一方面學習美國語言,靠創(chuàng)作英文小說來謀生;另一方面,兒時所耳濡目染的穆斯林文化卻在不斷地撕扯著他。這種長期處于文化夾縫中的生活背后隱藏的是阿米爾無法解決的身份認同問題。賽義德說:“流亡就是無休止,東奔西走,一直未能安定下來?而且更可悲的是,無法與新家或新情境合二為一?!?最終在拉辛汗的幫助下,阿米爾踏上了返回阿富汗的路,他決定正視自己的身份?!澳莾河性俅纬蔀楹萌说穆贰!痹诰瘸龉鹤铀骼┲?,阿米爾完成了自我救贖,“我第一次感到心安理得。我大笑……”阿米爾的“笑”也告訴我們他終于擺脫了“焦慮”找到了自己的文化身份。

      二、女性身份的缺失

      斯皮瓦克這位美籍印度裔的女性知識分子,立足于自身特殊的文化身份,對后殖民地的底層人民尤其是底層婦女的生活狀況進行了多方位的考量。她指出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地位上處于劣勢的“庶民”階層是無法說話的,他們一直處于被壓抑剝削的狀態(tài),“庶民”不能建構(gòu)自己的主體意識,也不被代表,她還在庶民研究中強調(diào)不能忽視女性的在場。斯皮瓦克提到,婦女在社會或者歷史的延續(xù)過程中,“以女兒(姐妹)和妻子(母親)的角色保證了父權(quán)社會的延續(xù),即使他喪失了正常的身份?!睙o論是殖民時代還是后殖民時代,第三世界女性受剝削和壓迫的狀態(tài)從未改變。尤其是在阿富汗這個男權(quán)制社會中,女性的身份完全是由男子來決定的,占據(jù)著統(tǒng)治地位的丈夫或者父親決定著大小事宜,女性毫無自主權(quán)可言。女性被禁止外出工作與接受教育;必須佩戴面紗,在公共場合必須穿布卡,把自己全身都遮蓋起來……女性在心理和生理上受到的各種奴役和壓迫導致其逐漸喪失了女性主體身份。

      小說《追風箏的人》向我們展現(xiàn)了阿富汗女性在男權(quán)思想和宗教枷鎖下作為男性的“他者”掙扎的生活畫面。小說中塔赫里將軍的女兒同時也是阿米爾的妻子索拉雅因為戰(zhàn)爭的入侵跟隨家人來到了美國的維吉尼亞,在她18歲那年與一個阿富汗人私奔并同居了一個月,塔赫里將軍知道后將她帶回了家,隨即周圍便充斥著來自當?shù)匕⒏缓谷说姆亲h。索拉雅的這種行為在阿富汗是不被允許的和不可原諒的,父親認為索拉雅把自己一家人的尊嚴和清白都毀了,她將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也不會有人來向他提親了,為此他們又舉家遷到了加利福尼亞,不料索拉雅的這段往事仍然在加州的阿富汗人中流傳,這無疑對索拉雅來說是一個致命的傷害,僅僅因為年少時的沖動和叛逆竟讓她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然而從始至終卻沒有人責怪那個與她一起私奔的阿富汗男人。

      同樣的,索拉雅的母親雅米拉也是男權(quán)社會中喪失女性主體身份的人。作為丈夫的塔赫里將軍對妻子的病痛不聞不問,當雅米拉做的飯菜不合他的口味,他會嘆著氣把飯菜推開,塔赫里太太只能在一旁恭順地說“我會給你做別的”。殊不知這位低聲下氣的以丈夫為中心的女人曾在阿富汗一度以美妙的歌聲聞名,她會唱民歌、情歌,極具唱歌天賦,但是與塔赫里將軍結(jié)婚后,她屈從于家長制中丈夫的權(quán)威,她不被允許在公共場合唱歌。雅米拉聽從了丈夫的命令,即使在女兒的婚禮上,作為母親的她想要用歌聲來祝福女兒也被塔赫里將軍一個冰冷的眼神給噤聲了。由此可見,塔赫里太太在男權(quán)社會制度下其作為女性的主體身份喪失得徹徹底底。

      相對于男性庶民僅僅在一種層面上受到帝國主義壓迫的狀況,女性庶民還同時處于來自于本土的父權(quán)制壓迫的更加悲慘的境地。在阿富汗,女性一直被要求遵守男權(quán)制度,她們經(jīng)常會受到不平等的對待。正如小說中的索拉雅和塔赫里太太那樣,她們想要被尊重被平等對待的要求統(tǒng)統(tǒng)被忽視,面對這種無法改變的生存環(huán)境,她們別無他法,只能選擇保持沉默。

      三、民族文化身份的認同

      薩義德在《文化與帝國主義》中指出,“首先,要抗拒帝國主義就必須有民族主義,但緊隨民族主義而來的就是對本土的本質(zhì)和認同盲目崇拜……”就如小說中的最后成為塔利班頭目的阿塞夫少年時曾經(jīng)說過的那樣“阿富汗是普什圖人的地盤,過去一直是,將來也永遠是,我們是真正的阿富汗人,純種的阿富汗人,這個塌鼻子不是.……”正是這種極端的民族主義思想以及自認為高貴的民族身份讓年少的阿塞夫一伙對善良厚道的哈扎拉人哈桑犯下了不不可饒恕的罪行。

      斯圖亞特·霍爾指出“ ‘民族身份是一個 ‘形成的問題,也是一個 ‘存在的問題……”胡賽尼在小說中通過對哈扎拉人哈桑的刻畫將“民族身份”這一問題赤裸裸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小說中的哈桑是阿米爾的仆人和玩伴,更是那個“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忠心耿耿的保護者。哈桑是生活在普什圖人聚居區(qū)的哈扎拉族人,屬于阿富汗的少數(shù)民族,是命定低人一等的民族,根本沒有什么尊嚴可言。但是這個個頭和年齡都比阿米爾小的仆人哈桑卻總能在阿米爾遇到困難時挺身而出,因為這就是哈桑所認為的“友誼”,然而他的付出卻并沒有得到普什圖家小少爺?shù)耐然貓蟆?/p>

      小說中哈桑用忍受屈辱和放棄貞潔的代價換來了阿米爾期待許久的能夠打開父親心門的鑰匙——藍風箏,卻被親眼目睹這一幕場景的阿米爾認為哈桑只是哈扎拉人,受到凌辱沒有什么不對??梢妵乐氐姆N族主義已經(jīng)深深占據(jù)了阿米爾的心,最終阿米爾用強加的盜竊罪名將哈桑和他的父親阿里趕出了自己家。

      無論是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阿富汗內(nèi)部對待哈扎拉族一向不友好,這就導致聰明老實、純潔隱忍的哈桑不僅無法擁有接受教育的權(quán)利,甚至連享受安穩(wěn)生活的權(quán)利都被剝奪,在其成家后依然過著窮困和備受欺凌的日子,可就是這樣,善良的哈桑仍然愿意默默守護主人空置的房子,在他的妻子莫名被塔利班毆打時,他不能挺身而出,最終凄慘地死在種族沖突的槍口下。

      阿富汗內(nèi)部嚴重的種族沖突導致可憐的哈桑即使擁有“高貴”的普什圖血統(tǒng)也因為種族身份的卑微而不能公開。在階級和民族觀念森嚴的阿富汗社會中,內(nèi)外交困的哈扎拉族談何平等地位,身份認同更是無從談起。

      四、結(jié)語

      小說《追風箏的人》是一部阿富汗人民的血淚控訴史,作者胡賽尼以他獨特的文化身份為我們展現(xiàn)了書中各種人物多舛的命運以及那個有著塔利班獨裁統(tǒng)治的山河破碎的國度,影射出關(guān)于多種文化身份缺失的問題,然而這并不是個例,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中這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時至今日,戰(zhàn)爭的硝煙依然籠罩在阿富汗上空,經(jīng)歷過太多流血死亡的阿富汗人民并沒有擺脫戰(zhàn)爭的枷鎖。在第一世界國家的文化霸權(quán)的教唆下,西方社會不斷地向阿富汗施加壓力,這也使得個人的悲劇不再局限于狹小的范圍轉(zhuǎn)而上升為一種難以簡單消解的集體悲劇。

      參考文獻:

      [1]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M].李繼宏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薩義德.知識分子論[M]. 單德興譯. 三聯(lián)書店,2002.

      [3]田瑤. 胡塞尼作品的身份認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4] 韓玉潔. 從后殖民視角闡釋電影《追風箏的人》[J]. 電影評介,2015.

      編輯/岳鳳

      猜你喜歡
      后殖民主義文化身份追風箏的人
      特定歷史時期外籍譯者戴乃迭之文化身份
      東方教育(2016年18期)2017-01-16 12:42:05
      《追風箏的人》:一本暢銷書的十年
      看天下(2016年34期)2016-12-24 21:32:22
      《山河故人》:從民俗符號的顛覆看全球化語境下“文化鄉(xiāng)愁”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8:22:49
      保羅·馬爾登《莫伊沙礫》中的文化身份重建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29:52
      行走在本土與全球化之間
      《追風箏的人》的心靈療治與救贖反思
      尋根與扎根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09:43
      從后殖民主義解讀《藻海無邊》中安托瓦內(nèi)特的身份認同
      評《追風箏的人》中哈桑的悲劇人生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5:43
      論《追風箏的人》中的友情與救贖
      考試周刊(2016年55期)2016-07-18 22:33:22
      镶黄旗| 汉阴县| 高淳县| 通化县| 周宁县| 博湖县| 台北县| 嘉义市| 淅川县| 鹿邑县| 贺州市| 砚山县| 峨边| 千阳县| 湟源县| 西平县| 霸州市| 苍梧县| 介休市| 高州市| 遂川县| 灌阳县| 自治县| 泾阳县| 白玉县| 全椒县| 阿拉善右旗| 道真| 阿克苏市| 蓬安县| 永康市| 武定县| 新绛县| 抚州市| 卫辉市| 昭平县| 土默特左旗| 合山市| 什邡市| 曲麻莱县| 荥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