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興市中泓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浙江 嘉興 314050)
橡膠壩技術在水利治理工程中被廣泛應用,錦綸或維綸帆布等材料作為受力框架,使用用氯丁橡膠作為保護層,對水利治理起到膠合和密封作用。將錦綸或維綸帆布與氯丁橡膠粘合起來,制成橡膠布袋,使用螺栓將橡膠布袋固定于基床上,向袋內(nèi)充氣,使袋子膨脹進而形成壩體。橡膠壩是20世紀末期隨著高分子合成材料迅速發(fā)展而形成的一種新型擋水建筑物,具有外形美觀,管理方便優(yōu)點,在我國已經(jīng)建設橡膠壩中,使用直墻式堵頭結構為主[1]。針對高水頭式橡膠壩,在充壩過程中受到壩袋自身重力以及岸墻摩擦影響,壩端產(chǎn)生褶皺不易打開,形成壩袋端部塌陷現(xiàn)象。在水利治理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壩頭塌陷問題,就會降低橡膠壩,工程效益不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如果壩袋溢流不均,就會影響整個治理過程中的美觀,加速壩袋老化;如果壩袋端頭褶皺處膠布極易形成應力,使膠布過早老化,給水利工程運行帶來安全隱患問題[2]。采用傳統(tǒng)治理技術受到施工人員影響,極易出現(xiàn)漏水問題,因此,采用橡膠壩技術,保證在治理水利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漏水問題。
橡膠壩是由壩袋和壩床構成的,其結構簡單、成本較低,與同規(guī)模閘壩相比,工程周期可縮短至1/3。由于橡膠壩自身重量較輕,因此對于橡膠壩地基要求并不高,可增大其跨度[3]。受到自身結構影響,壩體不阻水、不漏水,且管理運用極為方便,待橡膠壩建成之后,不僅不會受到河道汛期影響,還可攔蓄基流,被廣泛應用于灌溉和防洪,可用作攔河閘壩、分水閘和節(jié)制閘等[4]。
1.1.1 前期工作
橡膠壩的使用需要一定容量基坑,因此,對于水利工程治理過程中,應先做的就是開挖基坑。事先澆筑錨固槽,并制作錨固件和混凝土底板,設立單獨控制室,利用監(jiān)控器來監(jiān)視橡膠壩技術在水利治理過程中的應用情況。修建防滲漏設備與岸墻,保障治理過程中的安全性[5]。最后安裝底板片,在制作底板片時,需按照設計圖紙進行,在沒有出場之前,需先檢查底墊片和壩袋尺寸,查看該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對底墊片進行運輸時,為了避免其受損或發(fā)生形變,需將底墊片安裝工序放置在壩袋之前,并進行現(xiàn)場粘合,待所有工序完成之后,再次對底墊片進行定位安裝[6]。
1.1.2 壩袋安裝
在超出溢流管和沖排水管的關口附近底墊片上,粘貼上一層由橡膠材料制作而成的膜,并在這層膜上標識出中心線和壩軸線,可用來強補底板。在底墊上標識出中心線和錨固線,對于壩袋內(nèi)部所能承受的壓力進行測試,并標識出超壓溢流管和測壓管的坐標位置,在施工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錯誤基礎之上,對挖孔進行固定,進而促使錨固線與壩袋中心線的對應線重合[7]。
1.1.3 壩袋錨固
錨固是橡膠壩工程的重要部分,需按照要求嚴格執(zhí)行。錨固壩袋首要規(guī)定就是對其進行牢固處理,并保證錨固壩袋密封性,不會出現(xiàn)透水問題。將壩袋鋪平,壩端放置完成之后,從上游側邊向下游進行折疊、下游側邊向上游進行折疊,待壩袋折疊后就可直接打孔入槽,再套上墊平片,并蓋上壓板[8]。該工序需要注意的是壓板必須放平,然后擰緊螺絲,螺絲會擰三次,每一次擰都需要加力桿的輔助,每加力一次就代表擰緊一次,該工序要從橡膠壩的兩端進行。待工作人員擰緊螺絲后,進行驗收工作,若沒有任何問題就可進行第二期的混凝土封填。將已經(jīng)折疊好的上游壩袋,對下游進行鋪展復原,由于壩床存在一定縫隙,因此,在處理好螺栓與伸縮縫隙之間的關系之前,需對定型版上的距離進行特殊處理[9]。
由于壩袋錨固是橡膠壩最為重要的技術實施環(huán)節(jié),也是技術難點,通常情況下,都是利用楔塊錨固方法來實現(xiàn)壩袋錨固施工的[10]。因此,需考慮選擇正確楔塊尺寸,使楔塊平整度達到相關標準。
1.2.1 橡膠壩高度設計
針對水利治理過程中,橡膠壩高度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橡膠壩高度設計
假設橡膠壩壩高為H,斜坡變坡比為p,塌肩高度為T,斜坡段高度L1應滿足:
(1)
由此可獲取斜坡坡長L2為:
(2)
斜坡上部與折角處受到壩袋自身影響,使自然向下平鋪塌陷于斜坡段上,將滿足該高度條件下的壩袋全部平鋪于中邊墩墻上,就不會產(chǎn)生褶皺。根據(jù)該方案,對錨固槽和楔塊斷面進行施工設計。
1.2.2 錨固槽施工
錨固槽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梯形槽,而另一種就是靴形槽。其中梯形槽主要特點就是上口窄、下口寬,這種形狀的內(nèi)壁需要保持順直狀態(tài),在整個施工過程中,需依賴楔塊擠壓膠布,保證其與槽壁之間產(chǎn)生一定摩擦,完成固定壩袋任務;而靴形槽楔塊不能與壩袋進行直接接觸,因此,當錨固槽內(nèi)部楔緊時,除了受到擠壓力之外,還會受到其它作用力影響,不會出現(xiàn)磨損現(xiàn)象,但是在另一面會與槽壁產(chǎn)生較大摩擦力,使得壩袋與楔塊緊密接觸,保證在水利在治理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漏水情況。
1.2.3 楔塊斷面施工
在施工之前,需選擇重力較大楔塊,確保壩袋不會出現(xiàn)漏水情況。在橡膠壩壩袋施工之前,楔塊并不需要多大承受力,只需承受表面正壓力即可,但是在安裝后,楔塊需要承受錘擊力,保證后楔塊不受到影響。通常情況下,需要在楔塊內(nèi)添加構造鋼筋,保證楔塊強度。選擇長為500 mm的楔塊,使用鋼筋混凝土原材料進行制作,使混凝土強大達到最高,方便施工人員搬運,提高了楔塊承受壓力強度。選擇長為100 mm的楔塊作為后楔塊,保證水利治理具有良好施工效果。
研究橡膠壩技術與傳統(tǒng)技術在汛期和正常情況下的治理情況,為驗證橡膠壩技術在水利治理中應用方法有效性提供依據(jù)。
江河流域季節(jié)性降水或冰雪融化,造成定時性水位上漲,河流徑流變化主要取決于河流補給情況,以雨水補給為條件,形成汛期。在該情況下,將橡膠壩技術與傳統(tǒng)技術在水利治理中的應用情況展開分析,研究兩種技術治理效果,對比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在1~6月份,河流流量呈曲線趨勢上漲,采用傳統(tǒng)技術在1月份治理水利時,治理效果可達到72%,而橡膠壩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82%;在2月份治理水利時,采用傳統(tǒng)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70%,而橡膠壩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90%;在3月份治理水利時,采用傳統(tǒng)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50%,而橡膠壩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80%;在4月份治理水利時,采用傳統(tǒng)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30%,而橡膠壩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78%;在5月份治理水利時,采用傳統(tǒng)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20%,而橡膠壩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80%;在6月份治理水利時,采用傳統(tǒng)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18%,而橡膠壩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70%。由此可知,在汛期,采用橡膠壩技術比傳統(tǒng)技術治理效果好。
圖2 兩種技術在汛期水利治理效果對比
在正常雨季條件下,將橡膠壩技術與傳統(tǒng)技術治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兩種技術在正常情況下水利治理效果對比
由圖3可知:在7~12月份,降水量較少,河流流量波動趨勢較小。在7月份治理水利時,采用傳統(tǒng)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55%,而橡膠壩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95%;在8月份治理水利時,采用傳統(tǒng)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50%,而橡膠壩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90%;在9月份治理水利時,采用傳統(tǒng)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58%,而橡膠壩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82%;在10月份治理水利時,采用傳統(tǒng)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59%,而橡膠壩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81%;在11月份治理水利時,采用傳統(tǒng)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62%,而橡膠壩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82%;在12月份治理水利時,采用傳統(tǒng)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56%,而橡膠壩技術治理效果可達到89%。由此可知,在正常情況下,采用橡膠壩技術比傳統(tǒng)技術治理效果好。
根據(jù)上述對比結果,可得出實驗結論:
(1)汛期:在1~6月份治理水利時,采用橡膠壩技術比傳統(tǒng)技術治理效果分別高10%、20%、30%、48%、60%、52%。
(2)正常情況:在7~12月份治理水利時,采用橡膠壩技術比傳統(tǒng)技術治理效果分別高40%、40%、24%、22%、20%、33%。
綜上所述:橡膠壩技術在水利治理中應用方法是有效的,且比傳統(tǒng)技術治理效果要好。
橡膠壩技術實施過程中,主要涉及錨固槽施工和楔塊斷面施工,掌握錨固槽和楔塊斷面技術,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水利治理,可保證施工質(zhì)量,著重注意漏水問題,以此確保橡膠壩使用壽命。隨著農(nóng)業(yè)灌溉事業(yè)迅速發(fā)展,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橡膠壩可攔蓄基流,緩解水資源緊缺,充分利用水資源灌溉事業(yè),為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