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杰
摘 要 最近幾年以來,校園暴力這幾個字并不會感到陌生,在各種報紙上總能看得到對校園暴力事件的報道。這篇論文通過對有關暴力的統(tǒng)計分析,找到校園暴力的成因,提出了相應的防治對策。
關鍵詞 校園暴力 統(tǒng)計分析 成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中學生年輕暴躁,容易做一些沖動的事情,像辱罵他人、打架斗毆,難免會控制不住自己,于是校園暴力就發(fā)生了。中學生如果被校園暴力所影響,就會樹立錯誤的觀念,一不小心就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中學生如果被暴力事件所侵蝕,其后果不堪設想,有的可能是臨時住院,有的則是終身殘疾,甚至是成了精神病。校園暴力變化多端,需要大量的數學統(tǒng)計分析,通過統(tǒng)計分析能找到這些校園暴力事件的成因,提出防治對策一 校園暴力統(tǒng)計分析司法機關沒有將中學生校園暴力作為專門懲治對象,對于校園暴力目前尚無官方統(tǒng)計數據。我們可以通過對一些有關暴力的數學統(tǒng)計分析來大致了解一下中學生校園暴力的基本情況。(下述圖表數據均來源于金牛法院研究室。)
表1:全國法院審理青少年犯罪統(tǒng)計(2004-2014)
根據此表統(tǒng)計分析得校園暴力行為在青少年這個年齡段有很多。
圖1:校園暴力案件主要涉及罪行
圖2 校園暴力成因圖表
根據此圖統(tǒng)計分析得校園暴力導致的故意傷害罪比例最高,占64%,其次是侵財罪、故意殺人罪、聚眾斗毆罪。
根據此圖統(tǒng)計分析得校園暴力成因按所占比例依次是日常摩擦、金錢糾紛、感情糾葛、心理偏激及其他因素,其中日常摩擦所占比例高達55%,金錢糾紛占17.5%。
圖3:校園暴力學生性別區(qū)分圖
根據此圖統(tǒng)計分析得校園暴力主要發(fā)生在男生之間,其次是女生之間,而男女之間只占了5%。
圖4:家庭原因對校園暴力的影響
圖5 校園暴力行為圖表
根據此圖統(tǒng)計分析得家庭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父母離婚、留守家庭和家庭暴力,分別占37.9%、32.3%和17.7%。
根據此圖統(tǒng)計分析得肢體沖突等校園暴為方式占據主要地位,其中肢體沖突和械斗的占比高達82.5%。
1校園暴力概念類型方式
(1)概念:校園暴力是屬于暴力中的特殊類型,在1996年日內瓦召開的第49屆衛(wèi)生大會上從醫(yī)學的角度將暴力定義為“蓄意使用軀體的力量或權利,對他人、自身、群體、社會進行威脅或傷害,造成或極有可能造成損傷、死亡、精神傷害、發(fā)育障礙或群益的剝奪的行為。”校園暴力行為是指主要發(fā)生在校園內,有學生或者校外人員針對學生或老師的身體或精神所實施而造成某種傷害的行為。
(2)類型:照暴力主體主要分為學生之間的暴力、師生之間的暴力、他人對師生的暴力。
(3)方式:肢體沖突、械斗、言語恐嚇侮辱。
2校園暴力成因
(1)個人原因。有的人刀子嘴、性子急、不淡定、易發(fā)火,脾氣不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在別人的挑釁下就會使用暴力,傷害別人獲得一時的痛快有的人很內向,幾乎不和其他人說話,但可以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由于內向性格和不良表達,內心的怨恨越積越深。
(2)家庭原因。如果是獨生子女的話,家長太愛孩子,不注意家庭教育或不適當的教育,不管孩子,許多孩子從小開始就有不良習慣,青少年容易發(fā)脾氣.單身家庭的學生接收不到父母的愛,大多與祖父母同住。家庭原因主要有父母離婚、留守家庭、單親家庭、父母感情不和、家庭暴力、孤兒等情況。
(3)學校原因。學校評價學生的標準是考試的成績是好還是差,應試教育很多時候都限制了學生身心發(fā)展,多方面延緩學生發(fā)展,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足,單方面追求升學率。心理素質未達到學生成長負擔水平。有些學生看不到他們的未來從而放棄自己。一些人不去上學,一些人離家出走,生活在社會中。一些學生覺得自己窮,感到自卑,沒有信心完成自己的學業(yè)。上課一點也不積極,不自覺學習,經常遲到,早退,挑釁他人,不聽學校的教學命令。學生本人帶著一些不良習慣一起加入團伙,組成團體。
(4)社會原因。色情、暴力、奢侈和貪婪等不良文化影響著在校學生。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盲目模仿和對比能力,不能區(qū)分對錯,不良文化誘導青少年學生步入違法犯罪之路,如早戀,性侵犯,拉幫結派。有的學生整天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有的晚上不回家,通宵上網打游戲,甚至在網上被騙錢,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家長很討厭這樣的孩子。一些無法無天的社會人經常在學校里閑逛,他們經常與非法青少年和在校學生勾結。他們在學校里搶劫或勒索學生的錢,打群架,還有一些在學校拉著學生參加他們的非法活動,并讓學生在學校里拉人。學生除了學校沒有什么其他的地方去,課外活動的空間太小,學生的課余時間都是自己安排的,沒人管他們。
3校園暴力防治對策
校園暴力防治對策從國家方面、學校方面、家庭方面、社會方面以及個人方面提出。
(1)國家方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為國家立法機關,應盡快制定法律法規(guī),確保校園安全,用一些有用的措施,解決“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
(2)學校方面。學校要把應試教育轉變成素質教育,學校如果發(fā)現學生有打架或暴力傾向,一方面要進行心理輔導,另一方面可以用國家法律、社會道德、學校校規(guī)和班級班規(guī)以及班主任談話來阻止學生的暴力行為,下次他們發(fā)生暴力行為就會變少。老師要認真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和專業(yè)素質,用恰當的教育方法教學生,不管是因為什么事盡量不要體罰學生。
(3)家庭方面。父母不能用傳統(tǒng)的方法去打罵孩子,因為打罵孩子實際上就是一種家庭暴力,不但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還會得到相反的效果。一方面,父母之間不能有家庭暴力,不然肯定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和影響的。另一方面,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動不動就說孩子不孝順,該打,也不能不管不顧,覺得是自己的孩子看心情怎樣對待都行。在現在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庭的父母只看孩子的成績怎么樣,不管過程,覺得孩子成績好就好,成績不好就是沒用,不在乎孩子的內心感受。父母要認真改變他們對孩子的看法,學會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真正的人,讓孩子們感受到家人的溫暖。
(4)社會方面。社會上每個地方都要整頓,特別是治安不好的地方,要避免搶劫這些暴力事件在中小學校發(fā)生;另一方面,不要傳播暴力電影、電視劇、暴力游戲或書籍。
參考文獻
[1] WHO GLOBAL CONSULTATION ON VIOLENCE AND HEALTH.Violence:A public health priority[R].Geneva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6.
[2] 朱雙燕.當前我國校園暴力問題及其預防對策研究[D].南昌:江西理工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