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楊
摘 要:英美文學中的哥特傳統(tǒng)起源在 18 世紀中葉的哥特小說,當時對作家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并延續(xù)到了現(xiàn)在。很多優(yōu)秀的哥特小說也改編成影視劇等各種形式,并受到廣泛贊譽。作為維多利亞時期的標志性作品,艾米莉·勃朗著作的《呼嘯山莊》被看作視為英國文學作品的瑰寶。小說在起初雖未得到大眾認可,但隨著時間不斷流逝,其魅力不斷顯現(xiàn)。
關鍵詞:英美文學;起源;哥特傳統(tǒng)
1 引言
受哥特小說影響,很多杰出的恐怖文學經(jīng)典在英美文學中涌現(xiàn),形成了一種哥特傳統(tǒng)。在英美文學領域中,哥特文學也成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哥特文學的研究成果在不斷增多,而且在深度、廣度上也有很大拓展,并將英美文學及歐洲歷史、文化、社會和文學的發(fā)展同哥特傳統(tǒng)連接起來。英美哥特文學作品里籠罩著很濃的神秘色彩及陰森恐怖的氛圍,不同的懸念涌現(xiàn),具有極強的震撼力。
2 哥特概念
追尋哥特的本源,其本是部族名稱。哥特人原來屬于北歐民族中條頓人的一支。后來條頓人遷移到歐洲。在與羅馬人的戰(zhàn)爭中,憑彪悍的性格,哥特人成為條頓族中的主要部分。羅馬帝國于5世紀被摧毀,并且在很多地方建立王國。哥特人卻迅速丟掉了民族特性。7世紀后,哥特人消失在歷史中。哥特人生性好戰(zhàn),在歐洲南部的民眾心中留下了強烈的創(chuàng)傷。南歐人,尤其作為意大利人對哥特族又怕又恨。很多年以后,法薩里把文藝復興時期不受思想家鐘意的中世紀建筑風格稱作為“哥特”。文藝復興的很多思想家喜歡古羅馬及古希臘的文化,但是哥特建筑則代表了落后,黑暗的元素。哥特的代表詞是“蠻橫”、“陰森”、“滯后”、“神秘”、“黑暗”等。
3 哥特小說
哥特小說源自于英國18世紀后半階段的小說。哥特小說的情節(jié)豐富變化、驚悚具有刺激性,有時會聯(lián)系到大自然的超能力。小說給讀者的審美感覺是痛感和快感兩種感覺并有。哥特小說主要設置在中中世紀時期的陰森古堡、荒郊的廢棄屋子及城市里的窮街僻道等隔離光亮的地點,并且制造出神秘的感覺和氛圍。哥特小說涉及到對社會制度的背叛、對傳統(tǒng)價值觀的懷疑等。哥特很多小說包含有道德意義,以邪不能戰(zhàn)勝正為結局,重申即已經(jīng)設定的社會秩序,哥特小說偏激中還夾雜有保守性。據(jù)大致統(tǒng)計,1796-1806年這十年時間內,英國出版的三分之一小說屬于哥特的風格和傳統(tǒng)。但是暢銷也帶來了負面效果。很多作家只知追逐潮流,小說的情節(jié)很多雷同,暴力色彩異常濃厚,語言也變得很是粗糙,讀者因為這些原因失去了閱讀的興趣。有些批評家也因此將哥特小說定義在1764-1820這一段當時全盛階段的歷史內。
4 哥特傳統(tǒng)對英文文學的重要影響
4.1 哥特文學對英國的重要作用
哥特文學主要源頭是英國的文藝復興階段的戲劇。等到文藝復興階段, 人文主義主導的思想和經(jīng)典古代戲劇的影響下戲劇慢慢變得世俗化。在歐洲國家里面,具有影響能力的當屬古希臘時期的悲劇,但是英國最受欣賞的是古羅馬塞內加所寫的充滿暴力和兇殺等元素的戲劇。因此,我們看到英國人受到塞內加的極大影響,英國涌現(xiàn)了第一批很多有影響勢力的世俗劇著名作家。英國戲劇的代表作家莎士比亞和詹姆斯一世等名家將悲劇深入發(fā)展,對英國的文學作品發(fā)展尤其是哥特似的著名小說發(fā)展帶來了重大影響。
4.2 哥特文學對美國的重要影響
從19世紀20年代發(fā)展以來,哥特類型的小說對美國文學的影響也升級到了新的階段和高度。除此之外,擁有真正寓意的美國小說--哥特小說,在歐洲很多國家的昌盛時期得到發(fā)展。美國當時具有影響力及倍受大眾所歡迎的作家查爾斯·B.布朗在18世紀90年代左右,也就是當時所說的“哥特十年”的后期創(chuàng)作出許多恐怖陰霾并且充斥了很強血腥氣息的文學作品。
5 英美文學中的哥特傳統(tǒng)特點
5.1 哥特傳統(tǒng)特點
5.1.1 故事情節(jié)刺激緊張
哥特小說借助于極端的情節(jié)變化來給讀者的內心心理產(chǎn)成巨大沖擊力。代表作品《弗蘭肯斯坦》是對其經(jīng)典的解釋。作品的主角弗蘭肯斯坦一心研究巫術和生物學,投入到了廢寢忘食的階段。但在其實驗的過程中,他制造出了了一個詭異的人形怪物。這個創(chuàng)造出的人形怪物相貌很丑,弗蘭肯斯坦最后狠心將它拋棄。這時怪物卻具有了人的感情,由于這個人形怪物恐怖相貌,他最終不被外界的事物所接受。本來對人具有各種期待的怪物也對人產(chǎn)生憎恨。對人,尤其他的創(chuàng)造者弗蘭肯斯坦,它做了一系列的報復行為。這個人形怪物通過殺人的行為不斷報復社會中的人與物,弗蘭肯斯坦最后也落到家破人亡的境地。并且弗蘭肯斯坦還造出了別的新的怪物,為防止制造出更大的麻煩和苦難,他嘴周毀掉了他自己制造的“新生命”。整個故事的情節(jié)極度渲染了恐懼的氛圍,這也是哥特式小說典型特征。
5.1.2 復雜的心理刻畫
哥特小說具有現(xiàn)代派的明顯特征,并且哥特小說很是重視人物的心理刻畫。哥特小說通過陰森的環(huán)境引起了很多讀者內心的恐慌,更通過作品人物的內心描寫將恐怖的氛圍從內到外地極力表現(xiàn)清楚。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運用了很多的心理描寫。克羅德·弗洛諾有很強的宗教感情,正常的感情變得更為扭曲,并且內心受宗教的毒化,成為了一個內心世界非常變態(tài)的人。雨果在對克羅德·弗洛諾的內心進行描寫時,著重體現(xiàn)了他的內心波瀾及沖突世界。艾絲美拉達出現(xiàn)后,內心煥發(fā)出很多愛意,卻只能隱藏愛意在宗教情感之下。當他的愛意不被艾絲美拉達接受,恨意最后蔓延,引發(fā)了他對艾絲美拉達的殘酷報復行為。禁欲主義最后毀了克德·弗洛諾的軀體和他的靈魂,鑄就了他一生的悲劇。雨果用細致的內心刻畫展現(xiàn)除了禁欲主義宗教中扭曲的人性。
5.1.3 極致的怪誕恐怖
哥特小說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情節(jié)的恐怖。哥特小說在情節(jié)上,其怪誕性體現(xiàn)在了人的死而復生,人與鬼的同等性上等。作家喜歡用夸張把將人的罪惡暴露出來,并憑自己的想象,使摧殘人性的罪惡給人強烈的印象,渲染出濃重的壓抑氛圍。哥特小說里面,出現(xiàn)很多次令人作嘔,并且與死亡相關聯(lián)的場面。哥特小說和浪漫主義的很多文學作品有很多不同。哥特小說通過政治,經(jīng)濟,宗教和道德里面很多丑陋事實的揭露,對人性和社會道德進行探索研究,而浪漫主義作品剛好相反,浪漫主義是把作家的社會政治理想從正面進行表達。哥特小說用“黑暗”的手法來展示“黑暗”, 起到警告社會的民眾,且鞭策社會中的現(xiàn)實,以怪誕的刻畫來刺激人的心理。
5.2 《呼嘯山莊》哥特分析
5.2.1 《呼嘯山莊》的相關介紹
《呼嘯山莊》發(fā)生于英國約克郡的荒原上,希斯克利夫被帶到呼嘯山莊。主人之女凱西鐘愛希斯克利夫,但凱西嫁給了凱西的鄰居艾德加·林頓,因為他可以提供優(yōu)裕生活。凱西雖然愛希斯克利夫,又無別的方法。希斯克利夫最后悄然離去。希斯克利夫經(jīng)過幾年發(fā)展回來。林頓妹妹伊莎貝拉最后愛上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選擇與伊莎貝拉結婚,并買下了呼嘯山莊?;楹螅K箍死驅Υ辽惱苁菬o情,凱西生活過得悲傷萬分。希斯克利夫在位哀悼凱西中并且期待死亡中單調過了20年。希斯克利夫對周圍很多人輕蔑,直到最后凱西的幽靈在嚴寒的冬季雪夜把他喚到到荒原上?!逗魢[山莊 》中希斯克利夫復仇之兇殘程度達到讓人痛恨的程度。小說中的一男一女外加一外一內敘述事情的方法充分體現(xiàn)了的主題,小說家利用的特殊敘事角度對再現(xiàn)主題起到了特殊的效果和意義。
5.2.2 《呼嘯山莊》中的哥特分析
首先,《呼嘯山莊》的絕妙之處在于其故事巧妙的運用哥特式技巧,牽涉兩代人的事情,它的跨度三十多年。艾米莉避免已有的敘事方式,把故事從中間敘述,而劇中人物自帶歷史上場,情節(jié)向過去及未來延伸,使小說充滿變化。此種采取中間敘述,讀者自帶懸念進行閱讀的敘事方式是哥特小說所經(jīng)常使用的技巧。艾米莉緊跟著同一事件,使得讀者從多個維度觀察,加深讀者的思考,還從哥特體的創(chuàng)作為基調,突破了以往小說采取第一人稱的局限,引用邊緣人繼續(xù)敘講,并且某些空白換另外方式進行。艾米莉更換敘事風格和敘事系統(tǒng),借鑒哥特傳統(tǒng)的同時,過自己的小說進行創(chuàng)新,構思出特色的結構。
其次,《呼嘯山莊》的借鑒哥特傳統(tǒng)來塑造人物?!逗魢[山莊》中希斯克利夫是一個哥特式作為“惡棍英雄”,敢同社會存在的各種不同習俗與迷信做斗爭。就期本人而言,欺騙可愛的小凱瑟琳,包括自己親生兒子不放過,變成一個完全的惡魔。但希斯克利夫也有令人同情的地方。童年備受辛德萊虐待,仆人看不起他,后來辛德萊剝奪了他本人可以接受教育的權利,他變成仆人,凱瑟琳也遠離他。最終種種不幸使希斯克利夫完全失望,變成了全無憐憫心的人。艾米莉是對以往哥特小說塑造人物缺乏個性做了突破,這使以后創(chuàng)作哥特式有了新風格。
最后,《呼嘯山莊》的場景刻畫和情節(jié)塑造也凸顯出哥特式風格。哥特小說突出特點在于其神秘怪誕。艾米莉所闡釋的情節(jié)地點充滿陰郁神秘。呼嘯山莊風嘯雨吼,宅子里面的樅樹凋謝,房子森嚴壓抑,大門周邊有很多奇怪的石刻,房內內部陰森。在情節(jié)描寫上,艾米莉成功發(fā)揮到了極至,在于《呼嘯山莊》充滿了暴力和恐怖。渲染恐怖和神秘的創(chuàng)作風格是哥特式很多小說的慣用方法。根據(jù)論述可以發(fā)現(xiàn),《呼嘯山莊》創(chuàng)作內容上吸取哥特傳統(tǒng),制造了充斥神秘的藝術感覺。通過過程中哥特式刻畫風格的借鑒,艾米莉制造出了意境深邃,但正因此也受到了很多同期讀者的冷落。
6 結束語
文學作品自己的價值需要在閱讀中顯現(xiàn)。《呼嘯山莊》無論是在人物刻畫及故事場面等特點上強大的哥特式描寫,違背了維多利亞時期的主流趨勢,受到了大眾的冷落。但等到20世紀,當人們再次閱讀時,他們注意到小說那時的特點竟為現(xiàn)代派文學作品的先驅,也變成文學評論盛極一時的話題?!逗魢[山莊》所呈現(xiàn)出的意境,并非只是哥特式角度就可以完善它的解讀。但根據(jù)這個角度,我們可以欣賞艾米麗超于平常的稟賦及艾米麗小說別具風格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陳榕.哥特小說的美國本土化——解讀《最后的莫希干人》中的邊疆敘事[J].外文研究,2015(02):59-66+106.
[2]李松穎.英美文學中的哥特傳統(tǒng)與經(jīng)典作品賞析[J].作家,2014,(16):103-104.
[3]向文靜.中西文學中神話素“夜”的對比研究——以《寒夜》和《呼嘯山莊》為例[D].重慶:四川外國語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