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韞彥
摘要:《遙遠的星辰》是波拉尼奧的一部經典之作,同時也是《美洲納粹文學》最后一個章節(jié)的延續(xù)。兩部小說都在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角度上揭露了殘暴和殺戮帶給拉丁美洲以及歐洲的恐懼,尤其是納粹慘絕人寰的種族滅絕政策,以及當時智利的大屠殺都在小說中有所體現(xiàn)。所以,在當時的大背景下,邪惡這個主題便多次出現(xiàn)在文學藝術作品里,讓我們永遠也不會遺忘那段歷史的傷痛。
本文主要立足于研究主人公人性邪惡的一面是如何一步步地展現(xiàn)出來的,同時,分析一下這種人性的邪惡在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家庭背景下是如何被誘發(fā)出來的。
最后,我們在《遙遠的星辰》中看到,邪惡的具體表現(xiàn)其實是對其他不同于自己的一切進行一系列地摧毀。在這種思想的誘導下,其他的根本不應該存在,不應該思考和感受。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摧毀,一切都是符合道德倫理的,并且相信這一切都是可以的。所以,我們縱觀歷史這種邪惡就是智利1973年軍事政變下的殘暴的鎮(zhèn)壓式的專制統(tǒng)治。歷史就像是一面鏡子,而文學作品都是通過他反射出當時歷史殘留下的真實面目。
關鍵詞:納粹;人性;殘暴
一、邪惡的體現(xiàn)
(一)大學詩社
在《遙遠的星辰》這部作品中,邪惡的實施主要是集中通過人物塔格萊抑或是維德爾完成的。這個謎一樣的人物,一出場,他就是英俊瀟灑,優(yōu)雅脫俗的詩人。他非凡的氣度和才氣,讓周圍的人都羨慕不已,不僅迅速地吸引了詩社里耀眼奪目的加門迪亞姐妹,同時,也收獲了其他幾位舉足輕重的詩人的友誼。之后,波拉尼奧也用了不少篇幅讓我們認識到塔格萊的優(yōu)秀,他的溫文爾雅,謙遜和真誠,他的聰明,他自學成才,成為詩人。一切的一切都在有意識或者無意識之中,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位獨特而神秘的詩人。
在這個階段,大學詩社中,我們并沒有感受到具體的邪惡,而是隱隱感到眼前的這個塔格萊是獨一無二的,他在很多方面明顯是優(yōu)于其他的成員。他是最吸引人的,唯一一個不是學生,有自己的公寓,著裝打扮都是名牌,是所有女人的焦點。然而,他又是個神秘的人。因為沒有人認識他,他讀他的詩歌總是有一種冷眼旁觀的態(tài)度,像是讀著別人的作品那樣冷靜而客觀。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只是一直在尋找著。一切的靜謐直到比維亞諾突發(fā)奇想地獨自去拜訪他的公寓,才起了一絲漣漪。
(二)公寓里的攝影展
這個階段可以說是是主人公維德爾把他的邪惡發(fā)揮到淋漓盡致的一個標志性階段。這位偉大的詩人,利用他對于藝術的卓越追求,在他的公寓里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藝術”攝影的展覽。展出的照片中的模特都是最近失蹤的人,大多都是女人。作者一開始通過氣氛的對比,展室內的寂靜和壓抑與展室外的喧鬧和歡樂,讓我們感受到了攝影展的不同尋常。之后,又通過描寫每一個進去參觀的賓客的反應和行為,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展室內的恐怖。
在這個階段,有幾個人物是必須要提及的。參觀過的賓客,有的出來之后直接離開宴會,不辭而別。有的假裝鎮(zhèn)定,強顏歡笑。有的,甚至都惡心地吐了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卻看到兩個很淡定的人物。
維德爾父子的反應讓我們不禁思考,面對這樣的場面他們默契地對視,相視一笑,仿佛是在看一場惡作劇,他們樂在其中,幸災樂禍。他們享受著賓客們被恐懼折磨的痛苦,看著他們一個個驚魂未定的離場。波拉尼奧在書中這樣說道:
“沒有什么可以真正地影響到他,沒有什么或者什么人逃出他的計劃,哪怕是毫米之間?!?/p>
二、邪惡在本作品中的意義
邪惡這個主題貫穿了整部作品,而主要是通過主人公塔格萊抑或是維德爾的所作所為來體現(xiàn)的。但是,他并不是唯一的邪惡代表。在他實施的一系列犯罪活動中,由于得到了其他人的幫助和保護,他才能自由自在為所欲為。
他的父親,就是其中的一個。父親,就是一個家權力的象征。在攝影展中,維德爾向父親使眼色,以此來獲得父親的許可和幫助;攝影展之后,父親并沒有責備,而是給了他一個擁抱;在他消失之后,他的父親也會幫他郵寄一些出版物,會去圖書館幫他把作品排列好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反映出他的所作所為得到了權力的象征—父親的支持,而他的父親無條件的支持著守護著他,即使知道他的一切罪行。
然而維德爾只是邪惡的一個化身而已,當然,他的存在必然受到一群他這樣的人來擁護他保護他。正如他的父親,他以前的同僚,以及和他想法一致的專制統(tǒng)治的擁護者,比如說上尉,軍人,警察以及情報局的人。自始至終,我們也沒有看到他被繩之以法,即使開庭審判,最終也是證據(jù)不足,不了了之。在那樣一個年代,專制統(tǒng)治下的智利,所謂公平并非是由法律來裁定,而是由統(tǒng)治者來決定,而維德爾所做的一切正是符合當時的形勢,排除異己,清理門戶,以此來協(xié)助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一”,這樣當然不可能被判為有罪。就像我們在開頭所說的,一切都是制度下的產物,而文學正是歷史這面銅鏡下的見證。
參考文獻:
[1]BAUMAN,Zygmunt(2009),La posmodernidad y sus descontentos.Madrid,Akal.pp.13-14.
[2]BENMILOUD,Karim(2013),“La génesis del monstruo en Estrella distante”.
BOLA?O,Roberto(1996),Estrella distante.Barcelona,Anagrama.
[3]GONZ?LEZ,Daniuska(2004),“Roberto Bola?o,El silencio del mal”,Quimera,n? 241,pp.28-31.
[4]L?PEZ VICU?A,Ignacio(2009),“Malestar en la literatura.Escritura y barbarie en Estrella distante y Nocturno de Chile de Roberto Bola?o”,en Revista Chilena de Literatura,n? 75,pp.199-215.
[5]MONTES,Cristian(2013),“La seducción del mal en Estrella distante de Roberto Bola?o”.
[6]羅貝托·波拉尼奧:《遙遠的星辰》,(張慧玲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