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靜
[摘 要] 語文學科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地將人文教育優(yōu)勢體現(xiàn)出來。在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使學生充分認識心靈的美、生活的美和世間所有事物的美。讓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能夠充分地帶有人文的關懷和大愛。
[關鍵詞] 初中語文;人文精神;培育
初中語文教學要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展開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人文精神教育實際上也體現(xiàn)出了以人為中心這一科學的理念。從精神的層次尊重一個人,尊重周圍的世界和社會,當然其中也包括尊重主體自己。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充分地發(fā)揮學科本身進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優(yōu)勢。
一、通過初中語文閱讀學習滲透人文精神
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需要大量的閱讀也需要有效的閱讀來加以提升。閱讀是初中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內容,而且是一項非?;A性的教學內容。
1.尋找語文教材中所包含的自然美感
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沉浸其中,也總是讓人流連忘返,久久回味。在我們的初中語文教材中,也有這樣的文章,里面充滿了自然之美,在品味自然之美中,人們的心靈歸于平靜,對自然、生物和社會的熱愛由此升騰或回歸。作者們通過一篇篇文章,描述自己所看到的自然景物,在描述之中,實際上也滲透出自己的主觀審美標準。而這些審美標準之中,也能夠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摯愛。這也是一種人文精神的表現(xiàn)。如果能夠聯(lián)系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實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這些,那么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一種文章所滲透出來的間接經(jīng)驗的學習,在以后的人生經(jīng)歷中,也是可以促進學生順利提取這些信息的。
2.從課文的學習中品味社會中的人文價值觀
人不僅在自然環(huán)境中生活,也在社會的人文環(huán)境中生活。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也有很多的內容是關于人文價值觀念的,所以,在學習這些課文的時候,引導學生去品味這些人文價值觀念背后所滲透出來的深切情感,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人性特點,進而增強學生對人文精神內涵的理解。如《勇氣》的人性美、《背影》的人情美、《談骨氣》的人格美、《岳陽樓記》的情懷美、《我的叔叔于勒》的批判美,從不同側面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惡、丑,是幫助這些尚不諳世事的青少年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不可或缺的間接經(jīng)驗,是他們茁壯成長所必需的精神養(yǎng)料。
3.讓學生學會欣賞到課文中所表露出來的創(chuàng)新之美
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也是人文精神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們的初中語文教材中也有很多相關的文章,在學習這些文章的時候,恰好可以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之美,例如中國非常經(jīng)典的蘇州園林,中國石拱橋等,都能夠讓學生不僅感受到中國古代工匠對純粹藝術的追求,也能夠感受到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給人類社會所帶來的重要價值。
4.讓學生領會課文中所表露出來的藝術之美
藝術的元素也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著充分的展現(xiàn),在學習到一些古詩詞的時候,這一點體現(xiàn)得非常明顯。如王維的《山居秋暝》、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等。也正如此,不少優(yōu)秀的學生正是在某一課的美育的感召下,靈魂深處有了極大的震撼與觸動,促使他們樹立了崇高的人生理想,塑造了崇高的人格。
二、在教學中有意地引導學生從人文精神的角度進行文本的解讀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保持較高的教學理性,能夠有意地滲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在課本中可以挖掘的人文教育資源非常多,所以教師要有意地對這些內容進行歸類,而且要從課文的解析當中,從對文本的解讀當中,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這些人文精神的元素,從而自然的受地教育。
1.從文本的背景材料中挖掘人文教育內涵
很多時候教學中會涉及一些文章的背景資料的介紹,這些背景資料大多集中在歷史和地理的角度,當然也包括政治文化的信息。這些信息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熏陶的重要依據(jù),學生可以從這些內容中得到更多的啟發(fā)。
2.在人物分析評價中進行人文教育內涵挖掘
在初中語文的學習中,我們也經(jīng)常會涉及一些以人物為主題的課文的學習。在進行人物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僅要從人物所做的事情的性質上進行評價,而且也要從更加宏觀的角度,結合人物所處的歷史背景,結合人物的成長經(jīng)歷等,對他的所作所為作出更具人文意味的評價和分析。
3.在文本分析過程中進行人文教育內涵挖掘
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對文本的分析能力是有一定的差異的,其實,每個人對文本的分析都會有一定的差異性,因為這里面包含了主觀的解讀。教學中,教師要帶有一定的敏感性,能夠意識到這種差異,避免將自己的主觀解讀投射給學生,也不能強求學生接受自己的想法。一篇看似平常的課文,經(jīng)過多角度的挖掘,在引導學生含英咀華、品味鑒賞的同時,給學生提供了更多人文精神的內容,“潤物無聲”地達到披文入情之境,在領略文學藝術魅力的同時,也感悟到了人文精神的力量,從而逐步豐富感情,健全人格,展示一定的人文情懷。
三、切實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密切地互動協(xié)作。在這個過程中,既有思想上的交流,也有情感上的互動。教師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導者,對學生的影響更加主動和積極,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受到老師特別多的影響。
1.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人文的關切
在初中語文的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之間更多的交流的途徑還是在課文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習一篇課文,老師和學生不僅有一些思想上觀念上的交流,同時,在情感上,通過眼神、動作、表情等,也在相互傳遞和相互影響。首先,透過形形色色的文字符號,去體味其中蘊含的情和意,成為一個被感動的讀者;進而將自己融入其中,成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設置一種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情境,將那充溢在字里行間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張揚,呈現(xiàn)給學生,讓他們隨著作者的一顰一笑去憂去喜。
2.給學生情感表達的渠道
人文精神教育特別重視人的情感的覺察和表達。這與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不同的。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可能有一些極端的觀點會認為,情感需要更多的壓抑和克制,而太多的情感流露會讓人缺乏理性,失去控制。近些年來,情感教育的主題也廣受教育界的關注。人文精神教育當中必然包含著情感教育的元素,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注意給學生更多的機會進行情感的表達,用情感表達的方式進行溝通和交流。要讓學生能夠熟悉并且分析出課文中作者所采用的情感表達的方式,讓學生從自己主觀的角度表達自己在情感上所受到的影響。
3.拓寬學生表達和感受人文精神的渠道
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課堂可以向外延伸,尤其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渠道向課下延伸,讓學生們可以在課下有更多的情感上交流溝通的機會。當然,我們都知道,情感是更深刻的態(tài)度的表現(xiàn),所以,關注到學生的情感表現(xiàn),實際上也能夠探查到學生內在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而這些都屬于人文精神最核心的內容。因此,給學生更多的渠道進行情感上的交流,進行人文精神觀念的探討,這些對于他們人文精神的塑造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在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使學生充分認識心靈的美、生活的美和世間所有事物的美。讓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能夠充分地帶有人文的關懷和大愛。
參考文獻
[1]方山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精神養(yǎng)育問題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2]馮娜娜.人文精神觀照下的初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探析[D].河南師范大學,2015.
[3]楊曉.語文課程中人文精神的傳承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