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穎 重慶財政學校
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是計算機所有的系統(tǒng)里最重要的,而《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是不僅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里的主干課程,同時也是計算機專業(yè)的重要課程。這門課程注重的是對計算機工作原理的理解,使學生能夠熟悉計算機和使用用戶的交互過程。在《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的課程中,實驗教學部分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加深學生對書本學習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對理論知識進行直接的驗證。其中在《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實驗教學中的優(yōu)化設計策略有:
不管在那種形式的教學中,活躍的課堂氣氛都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fā)的激發(fā),對于《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的實驗教學來講也是如此,我們可以通過對課堂氣氛的調動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提高。在具體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對理論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現(xiàn)階段的認知能力,然后進行課程方案的設計。
在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的實驗教學里,學生對軟硬件教學實驗的興趣很高,但是卻對操作系統(tǒng)部分的實驗完全不感興趣,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是學生能夠明白操作系統(tǒng)實驗的重要性,操作系統(tǒng)是計算機軟硬件運行的基礎。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培養(yǎng),這是新課改對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要求,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操作系統(tǒng)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驗證。教師可以設置一定的環(huán)節(jié),使得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更具趣味性,從這個方面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教師在進行內存分配、進程創(chuàng)建、以及文件讀寫的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先選擇一部分源代碼,使學生根據(jù)這些源代碼進行理解性的閱讀,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十分想要進行研究的課題,同時要表達出自己大致的研究思路。在確定研究課題和研究思路后,教師可以使學生通過學校的圖書館,或者豐富的網絡資源等媒介進行與研究課題有關的資料的收集,進而對實驗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在確定可行后,對實驗方案進行設計,最后根據(jù)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操作。這一學習過程可以極大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最終促進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雙向提高,并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當下的大學生對計算機的最初認識基本上都是從游戲開始的,并且電腦游戲對其有一種極大地吸引力,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將教學與游戲相結合,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例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習內容來設置一定的闖關游戲,學生通過游戲來對知識進行掌握。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實施多元化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的實驗比較偏重驗證,顧名思義,也就是通過實驗的形式來對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進行驗證。但恰恰是這樣的單調的驗證實驗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對實驗課程的內容結構進行改革,盡量的減少一些基礎性實驗驗證在實驗教學中出現(xiàn)的頻率,盡可能的多增加一些規(guī)劃類、研究類以及模擬類和設計類等極具開放特征的實驗,這樣以來可以避免學習的枯燥乏味,二來還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傳統(tǒng)的數(shù)學評價方式就是當堂測驗或者課下練習,沒有更新穎的評價方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這種測驗過于重視結果而不重視過程,不能從客觀的角度準確評價學生。教師要明白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劃分優(yōu)等生和差等生,也不是要對他們的成績做出終極的審判,而是要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并以此為目標繼續(xù)努力。這種目的使得評價方式很重要,如果不能全面客觀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就會讓學生產生錯誤的認識,對自己的認知不合理,所以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很重要。教師可以結合使用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的表現(xiàn)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
《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實驗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很重要,它是進行計算機學習的基礎課程,通過對它的學習可以增進學生對計算機的深刻理解,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掌握計算機運用的基本技能,這對于以后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十分的關鍵。但是當前的《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實驗教學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內容也有問題。教師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進行分析,找出問題所在,然后對癥下藥,制定一些改進的措施,推動《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