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本雄
2015年11月25日上午,省教育廳廳長黃紅武在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互動式研討會上,向全省首批百名中、小、幼名校(園)長發(fā)出五問:第一,作為校長園長,第一位的任務是什么?第二,每一所學校、每一個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如何做到精準教學?第三,如何讓老師愿意當班主任、當好班主任?第四,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改變?yōu)樘岣叱煽儗W生靠補課、教師隱形補課的問題?第五,為什么叫“實驗”小學、“實驗”中學?這類學校的特別功能是什么?在教育教學中要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黃廳長的“五問”引起了我省教育工作者、中小學校長極大的關注熱情。由此,引發(fā)了我在學校管理中的三問及解決策略,與大家分享。
一問:早會=批斗會?
每天早會時間,我習慣于到各班走走,一則了解各班的早會開展情況,二則喜歡聽到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隨著巡課的時間久了,突然發(fā)現了個奇怪的現象,班級朗朗的讀書聲少了,而出現了講臺桌前都站著三三兩兩耷拉腦袋的孩子,班主任則居高臨下“虎視著”,有的是大聲指責呵斥;有的則揪耳朵;更有的是教鞭上場……早會怪象頻發(fā)。這哪是早會啊,這儼然就是批斗會嗎?早會咋成了批斗會?到底是咋了???這樣長此以往,我們的孩子還會喜歡老師,喜歡學習,喜歡學校嗎?
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減少學生在校的時間,我們孩提時代30分鐘的早讀課改成如今的早會課,本人著實反感,學校早晨最悅耳的莫過于孩子朗朗的書聲。在日常的管理中也時常強調各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進班就捧起書早讀的習慣。而現在這早晨的黃金時間成了班主任的批斗會,不對!這一定是哪里出了問題?于是,找來幾個班主任了解情況,班主任個個都顯得無奈,學校的八項評比每天都有學生違反規(guī)定被扣分,不是這個孩子路隊出了問題,就是個別學生丟了紙屑而被罰等,班級每天都會收到學生被扣分通知單,班主任只要一松懈,班級的評比分數就落下,影響先進班級評比,學校的這八項評比儼然成了中央的“八項規(guī)定”,班主任如履薄冰,不敢懈怠。自然被扣分的學生成了被打擊的“蒼蠅”,經常被扣分的則成了“大老虎”,學生管理怎么就成了現實版的反腐運動?。?/p>
這讓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為了推進學校精細化管理,學校強化了學生管理,從路隊、衛(wèi)生、文明禮儀、午餐管理、校車乘坐、兩操等都制定了詳細的細則,組織了隊伍龐大的勸導員,每天每個時間斷每個角落都有監(jiān)督落實,學校的面貌的確大有改觀,校園可謂一塵不染,孩子貌似乖巧懂事,按部就班,但兢兢戰(zhàn)戰(zhàn)。這樣的校園還有生機嗎?衛(wèi)生貌似干凈的,窗雖明但人未凈,顯然這不是我希望的陽光校園,幸福校園。必須改變這種反腐式的管理,于是馬上組織德育室與少先隊,召集班主任,征求意見,取得共識。出臺了《東湖中心小學七項評比激勵辦法》。改革學生管理模式,徹底改變原有的批評扣分為主要手段的管理辦法,嘗試以賞識、激勵為手段,減少批評、責備為策略。同時改變原來的八項每天都要抓,變成現在的每兩周以七項評比中的一項作為強化規(guī)范評比進行加分,其他六項為保持項進行友情提醒。既有利集中一段時間強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也有利于減輕教師管理中的負擔。在探索常規(guī)管理新途徑中,我們用賞識的眼光,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與亮點,改變了以往盯著學生的缺點不斷放大與批評的做法,讓優(yōu)點影響學生的不足,用正能量引領學生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孩子沒有了扣分后的老師指責,有的是表現好后給班級加分的幸福感與榮譽感,每個孩子都很努力地為班級爭光。同時開展每月一星的評選。利用每個月的月初升旗儀式進行隆重表彰,評上的孩子都能獲得一枚東小五大氣質之一的勛章,大大提升了孩子的自豪感。這樣我們在孩子的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方面,自然就水到渠成。
在改革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礎上,在本學期,學校又進一步推進改革進程,秉承我?!白鲎詈玫淖约骸钡霓k學理念,本著培育“陽光、純樸、尚學、勤勞、自信”東小學子特有氣質為宗旨,引領全體學生儲蓄正能量,共同開展幸福教育。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公共道德,讓學生在努力的過程中留下進步的腳印。學校從班級管理(班主任負責)、學科素養(yǎng)(科任教師負責)、道德素養(yǎng)(少先隊輔導員負責)、競賽獎勵(德育室負責)等四方面制定東湖中心小學學生獲得“點贊星”評價標準,對學生各方面的積極表現采用獎勵“東小之星”點贊星的方式,讓學生把自己的正能量儲蓄在“東湖之星正能量儲蓄銀行”,學生可以把儲蓄在正能量銀行里的點贊之星到“東小之星陽光超市”兌換自己心愛的禮品,讓他們把結果“物化”,從中獲得成就感,以達到“每一天,美一點”暨“做最好的自己”,最終提高全體學生綜合素養(yǎng)。
點滴努力,只為學生的幸福人生潤色,讓孩子們愛上老師、愛上學校、愛上學習。
二問:野性=壞學生?
在日常管理中常常有老師抱怨農村的孩子太壞了,特別是男生,野性十足,缺少規(guī)矩,比城里的孩子難管,等等。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開玩笑地調侃道,我也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孩子哦,這就是農村孩子身上的特有氣質,他們是野了點,但不野蠻,我們農村的孩子沒有心理問題,不是壞學生哦!本人出生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有著特殊情懷,每每看著孩子們課余時間在操場上撒野地奔跑嬉戲,野性十足,打心底喜歡此番景致。也時常在例會上向全體教師呼吁道:“我們鄉(xiāng)下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幸福,孩子野點好,只要確保安全,讓他們跑吧,孩子就應該這樣。我們要像呵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呵護孩子們的這份野性哦?!笨墒牵@么一來,看著孩子滿操場的這么奔跑,安全問題也是令人擔憂的,既要呵護野性,更有保證孩子的安全啊。這成了學校管理者與全體老師必須面對的問題。我也思考著,讓我萌生了一個想法,教他們跳舞,用藝術熏陶這群野小子,特別是這些野性十足的小男生,讓野小子野起來,野上舞臺。一拍即合,東湖中心小學一支純男生舞蹈隊就這樣誕生了,我們美其名曰“野小子舞蹈隊”。一種單純的情懷,呵護野性,守住童真,讓我們鄉(xiāng)里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在舞蹈隊成立的那一天,學校與孩子們共同編織的一個夢:希望“野小子”舞蹈隊展現自我,綻放野性,能跳出東湖,跳往連江,邁向更廣闊的舞臺。
從那一天起,無論嚴寒酷暑,我們就帶著“野小子”在學校的水泥地上邁開了步子,編織著野小子的舞蹈夢。夢想很豐滿,但現實是骨感的。野小子的舞蹈夢遇到了一道又一道的坎:孩子的舞蹈基本功為零,我們蹣跚學步從零開始;學校條件簡陋,沒有舞蹈室,我們在水泥地上鋪上人工草成了我們的露天舞蹈室。2015年7月,“野小子”舞蹈隊的原創(chuàng)節(jié)目《畬娃逗牛》順利的通過了縣里的選拔,作為小學唯一一個舞蹈節(jié)目,代表連江參加福州市第十四屆中小學藝術節(jié)比賽。7月正值放暑假,學校已經放假了,為了比賽,學校召集舞蹈隊的孩子進行賽前集訓。7月份氣溫每天都高達到38度以上,我們無法在學校的操場上訓練,只能每天包車到借用連江職專、連江第三實驗小學、人民會堂進行訓練。由于我們在一個封閉的場地訓練,37度的酷暑室內更是悶熱,這無疑是精神和體力的考驗,孩子們每天都在地上摸爬滾打,跪、跳躍等高強度的動作,孩子們沒有舞蹈基礎,一個簡單的動作都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復練習,汗水濕透了衣背,膝蓋紅腫了,淤青了,但我們的孩子不喊苦,沒叫累,沒有一絲退縮,跟著葉奮老師一遍又一遍,精益求精地練習?!耙环莞牛环菔斋@”,2015年7月21日,我們的舞蹈《畬娃逗?!吩诟V菔械谑膶弥行W藝術節(jié)比賽獲得“福州市第十四屆中小學生藝術節(jié)舞蹈類比賽”一等獎、優(yōu)秀指導教師獎;并成功進入福建省第五屆中小學藝術節(jié)展演。2015年10月29日,在莆田,《畬娃逗?!返纳壈妗懂屚芏号!泛⒆觽兂尸F出富有童趣,又承載著畬族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作品,以最完美的發(fā)揮深深打動了在場的觀眾,榮獲福建省第五屆中小學藝術節(jié)藝術表演類甲組一等獎,同時獲得道德風尚獎、精神風貌獎和優(yōu)秀創(chuàng)作獎,這也是福州市小學組唯一一個獲得一等獎的舞蹈類節(jié)目。我們用3年的汗水和努力,詮釋了“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訓,證明了農村的孩子也能跳上更加廣闊的舞臺,我們農村的孩子更能吃苦、更乖巧、更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我們的孩子一次又一次打動了我們,這些野性十足的男生從膽怯、害羞,到后來的由衷熱愛,訓練過程很辛苦,但一路都堅持了下來。一次又一次地創(chuàng)造奇跡,跳出了東湖,跳往連江,站在了福建省中小學藝術最高的舞臺上。現在這些學生也從野小子華麗轉身成了乖小子,成了大氣可愛的好小子,好學生。有野性的孩子不等于壞學生!
三問:童年=快樂?
從教近二十年,在城關的兩年工作經歷,我發(fā)現許多孩子的厭學情緒比農村的孩子要嚴重,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也遠多于農村學校。于是,我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研究,力求比較全面了解城里厭學產生的原因。一次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在五年級開展了一項問卷調查(為了客觀反應調查情況,采用無記名的方式,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真實認識配合調查),54位學生參與問卷調查,其中的幾個問題的調查結果令人觸目驚心:問題1:喜歡學校嗎?喜歡的只有13人,占24﹪,反之,不喜歡的高達76﹪;問題2:喜歡老師嗎?喜歡的只有15人,占28﹪,說不出來的有8人,占15﹪,反之,不喜歡的高達57﹪;問題3:喜歡學習嗎!喜歡的只有9人,占17﹪,反之,不喜歡的高達83﹪;問題4:春節(jié)過得快樂嗎?快樂的只有22人,占41﹪,反之,不快樂的高達59﹪。為了更客觀反映問題,我在各個年段都做了同樣的調查,年段越高,學生的厭學情緒越嚴重。教育本應該讓孩子不斷朝著良性方向發(fā)展,可現實情況不是這樣,這不得不令人感到焦慮與拷問。學校教育的功能何在?
第四個問題,春節(jié)期間孩子們普遍不快樂讓我著實不理解,通過與學生深入交談,絕大部分學生第一句話都奔出:沒得玩!在城里的孩子口中,春節(jié)的生活,就是打游戲,玩電腦,看電視,更有的是被父母強迫參加各種補習班。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而他們卻沒得玩,不會玩,沒處玩,怎會快樂呢?回憶起自己的孩提時代,雖然生活苦澀,但如果問,我們快樂嗎?個個都是肯定的回答,說起玩,更是如數家珍,溜風車、踢房子、打飛鏢、玩彈珠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個個都是玩家高手。如今物質生活提高了,但孩子的童年還快樂嗎?這讓我陷入了思考,也從未有過的緊迫感,也許這就是作為一名教育者的應有良知吧,得為孩子的快樂童年有所擔當!
也許是機緣巧合吧,2012年根據上級安排來到了東湖中心小學任校長。懷著對農村孩子獨特的情懷,就提出要呵護農村孩子野性,讓古早游戲重返校園的號召。學校以“玩轉古早游戲,暢享兒時快樂”為主題,推動校園陽光體育運動。把古早游戲融入體育課堂教學,挖掘當地資源,深入開發(fā)古早游戲系列課程,開展“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體育活動,讓全體學生會玩、愛玩、玩好,玩出花樣,讓全體學生參與,并通過組織年段班級集體競賽以及學校古早游戲精英擂臺賽,讓孩子體驗游戲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快樂。
通過四年多的努力,溜風車、踢扣子鍵、踢房子、跳皮筋等這些久違的兒時游戲重返我們的校園,綻放異彩。孩子們從不會玩,到會玩,喜歡玩,再到現在的個個會玩,玩出花樣。
今年的9月13日,北師大舉行了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成果發(fā)布會。歷時三年多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正式發(fā)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六大素養(yǎng)。這個框架一公布,引發(fā)熱烈討論,其中一個觀點我十分認同:未來一個人的核心素養(yǎng)定位在“會玩”兩個字上,未來社會,活得很好幸福的人應該是這樣:有品位,會講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兒,會玩兒的人。回顧我們農村的孩子在苦澀的年代依然感覺快樂,最主要的是會玩。會玩的人生是幸福的,當然這里的玩,是健康地玩,是自得其樂、是興趣廣泛、是朋友眾多。這些古早游戲孩子們都非常喜歡。既鍛練了學生動手能力,增強了體質;又讓學生生活中多了可娛樂的內容。這些信手拈來充滿鄉(xiāng)村氣息游戲的興起,讓孩子遠離電腦游戲的侵蝕,為孩子的快樂人生奠定潤色,找回孩子的快樂童年。
玩轉古早游戲,會玩的孩子一定是快樂的。學校理當為學生的快樂人生奠定基礎,讓孩子的童年擁有快樂。
教育是一份情懷,更是一種擔當。本人走上校長崗位四年多來,也常常思考,工作中也時常困惑過、躊躇過,有遇到問題急于破解時的憂心忡忡,亦有問題迎刃而解后的幸福滿滿。學校管理過程中問題必然不斷,只要校長的心中時刻記住善待學校中的“人”(老師與學生),理性面對問題,勇于改革,謀求創(chuàng)新,就一定能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