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 邵艷紅
當下,中小學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家長的參與,家校共同體建設已成為家校和全社會的共識。然而,也有不少學校、地區(qū)家校關系名存實亡,舉步維艱,甚至步入死胡同。如何化解這一困局,實現(xiàn)家校關系的突圍,繼而建設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家校關系,需要家校合作共同體走一條綠色、健康的共建之路。
一、追求家校認同的一致性
認同一致,才能行動一致,才會有目標一致的達成。一致性的家校認同,是開展家校合作的思想基礎。
認同一致要求有科學的家校協(xié)同育人理念。家校育人觀不合理,就難以贏得家長對學校育人實踐的認可與支持,家長也不會積極主動參與家校建設。合理的家校育人理念,需要有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價值取向,也需要符合學校和學生家庭實際。假如一所學生家庭條件普遍不好的學校,在寒暑假組織人均消費超出家庭負擔的“研學”,就忽視了家校實際,這樣的家?;顒右蛘J同感不能一致便很難成功。
認同一致要求有積極有效的家校雙向溝通。有時一個倡議很有建設性,但因溝通不夠及時,闡釋不夠透徹,就會削弱可能有的達成度,甚至會帶來誤解。例如一所學校或者某個班級,以學生“捎口信”的方式作為家校溝通的主渠道,孩子詞不達意或言不由衷,就很容易造成家校間的隔閡,很難實現(xiàn)有價值的交流。
認同一致要求有公平公正的處事態(tài)度。教育公平是教育者努力的目標,“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國人歷來的思想。公平教育之下,家校之船方能一帆風順?!安黄絼t鳴”既是社會現(xiàn)象,也是教育問題。家校關系的構建若做不到公平公正,勢必造成思想動蕩,難以形成同向助推力。以家訪為例,學校一方若只關注優(yōu)秀學生或學困生,或只關注部分學生,這都有失公允。家校關系的打造中,未必人人享有公平,事事都能公正;但要將家校認同的一致性最大化,公平公正的最大化不可或缺。
二、營造家校關系的生態(tài)性
綠色、環(huán)保的家校關系是開展家校合作的實踐基礎。生態(tài)家校關系注重“質”而非“量”,講求“勤政愛民”而非“繁政擾民”。
營造生態(tài)家校關系要拒絕“繁政擾民”。我們常能聽到這樣的聲音:學?;顒犹嗔耍晌覀儗嵲诔椴怀鰰r間參與;學校標準太高,我們很難有精力和能力達到學校的要求;下班該休息了吧,還得完成學校給家長布置的“作業(yè)”;上班期間學校開展活動要家長到場,為了孩子,我們不得不去;每月一次的家長會、親子活動,不定時的校級、年級、班級家委會,期中、期末階段性考試后的總結、表彰會,應接不暇,分身乏術……教育事務瑣碎繁多。我們倡導家校共育,是不是可以事無巨細,輕易就將家長卷入其中?是不是可以不考慮時間、地點、次數(shù)等因素,一律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和管理,“參政議政”?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給予培育良好家校關系充分的時空,學校和家庭的育人實踐才會綠意盎然。
營造生態(tài)家校關系要拒絕工作攤派。家校共育實踐中,家長朋友常常頗感無奈——他們在學校這股強力面前,往往不得不束手就擒。比如某次家?;顒樱瑢W校責成各年級完成,年級再分派到各個班級,各班級又把工作分攤給各位家長。這樣一來,每個家長承擔的任務量或許并不大,但部分家長抱怨、被動接受的現(xiàn)象必然會有,而這對建立家校統(tǒng)一戰(zhàn)線有害無益。生態(tài)型家校關系必須是發(fā)自內心,雙向自覺、自愿的關系狀態(tài),執(zhí)意違背一方意愿,“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縱能辦成家校共建的“大事”,也會讓家校關系蒙上云翳,久而久之,家校也會失去共建共育的一片藍天。
營造生態(tài)家校關系要拒絕隨意征費。如有學校某項活動或建設拿不出資金或者不愿意拿出資金,便想出家長眾籌的辦法,人均兩百;有學校舉辦運動會開幕式,花樣百出,力求“高大上”,明里不說暗里鼓勵各班級相互角逐,爭虛榮,比奢華,這一切費用又全都從家長處收繳;有學校成立了“家委基金”,每月或每學期通過各班家委主任向所在班級家長收費;班級數(shù)目不等的班費的收繳也成為常態(tài)……生態(tài)家校關系應拒絕金錢捆綁,“沒有錢就辦不成事”的想法必須摒棄。一旦家長有了“苛‘捐猛于虎”的感受,家校關系便會脫離正軌,走向邪路、末路。
三、實現(xiàn)家校建設的全員性
全員參與的家校建設是家校關系的質量保證。全體教師、家長、學生間良性互動,拓展家校建設的寬度和深度,能有效維補家校關系裂痕,增強家校凝聚力,從而提升家校關系品質。
家校建設不僅僅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而應是全體教師的事。教育實踐中,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維系家校關系的紐帶主要是班主任。班主任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形成的是一對多的關系。這種關系是畸形和不穩(wěn)定的,班主任這個受力點承受不住家長們的合力,一旦崩潰,家校關系的破裂便會來得毫無征兆。力量對等方能相持長遠,我們要充分發(fā)動科任教師投身到班級家校建設中來,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彌補班級家校工作的不足,那么對等合力下的家校建設就會以更壯觀的圖景鋪設出一條陽光大道。
家校關系并不是家委會成員的事,而是全體家長的事。校級、年級和班級家委會是常見的三級家委,班級家委主任構成了年級家委,年級家委主任組成了校級家委。班主任和家長間的溝聯(lián),在家校關系領域主要表現(xiàn)在和班級家委成員之間的聯(lián)絡上。而班級家委一般為5人左右,班主任在班級事務的處理上也主要是和有限的幾個家委成員交流,這種交流顯然是不足的,我們不能僅憑幾個家委成員的言論和看法推理臆斷所有民意,年級、校級的家校建設同樣如此。全面調動家長“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實現(xiàn)家校關系的全覆蓋,才能不厚此薄彼,充分彰顯家校關系的平等、民主和權利。
家校建設不僅僅是“特殊生”——優(yōu)秀者與后進生的事,也應是全體學生的事。教育生活中,品學兼優(yōu)者與學困生作為兩個對立的形象常常率先受到家校的關注。優(yōu)秀學生在家?;拥拇髨龊铣3+@得表揚和鼓勵,后進生在家校聯(lián)系的小圈子也能得到批評與教誨。但是,家校互動不能只著眼于兩極,受力不勻必會導致“冷熱不均”和“貧富差距”懸殊。這不是良性家校關系應有之道。家校建設是全體學生的事,也不僅指側重于學校一方的對全體學生及家庭的關注,還指全體學生也應積極參與到家校建設中來。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把家校關系簡單地定位在學校和家庭兩者之間,學生也理應成為家校關系的生力軍。只有全體教師、全體家長、全體學生一同參與家校聯(lián)動,才能讓家校關系永葆青春。
打造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家校關系,實質是對家校生命力的呵護。家校生命力的主體是人,因而關注家校關系中的人生命姿態(tài),提升家校關系的生命質感,就是維護家校生命力,這對于打造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家校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中山附屬中學 華南師范大學中山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