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銀春
喬致庸在一生的經(jīng)商生涯中,非??粗亍昂献鳌倍帧o論是與競爭對手合作,還是與商業(yè)同行或者政府官員合作,他都信守一條準則——先義后利,重合作而輕利潤。
當他意外得到一張《大清皇輿一覽圖》后,萌生了冒著生命危險、南下疏通茶路、解救茶農的念頭。但由于財力所限,自己不能獨立完成這項工作。這時候,喬致庸首先想到了合作。這種合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并不是非常“平等”的合作,因為合作的前提是:做完生意后,如果合作方愿意要銀子,喬致庸就連本帶利給他們銀子;如果合作方愿意要茶葉,喬致庸就將銀子作價給他們茶葉;萬一生意失敗,則將喬家的全部生意抵押給合作方。這種“只賺不賠”的合作方式,當然有人愿意投資了。
喬致庸歷盡艱險,終于販回茶葉,并且北上恰克圖,將茶葉賣給俄羅斯商人,結果眾人分利,皆大歡喜。經(jīng)過這次合作,喬致庸不僅賺取了大量銀子,更重要的是給商業(yè)同行留下“義大于利”的良好形象。
喬致庸一心進入票號業(yè),看中的并不是其中的利潤,而是希望振興大清朝的商業(yè)。但要想真正做到匯通天下,一己之力顯然不夠,因此他反對廣晉源一家畫地為牢,希望天下的生意由天下的商人一起來做,這其中也包括那些資金比較少的商人。
正因為喬致庸具有“輕利潤,重合作”的經(jīng)營思想,又為商界樹立了誠信的榜樣,因此每次做那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生意時,總會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從未陷入過單槍匹馬、孤軍作戰(zhàn)的困境,而是創(chuàng)造了一次又一次的驚人業(yè)績。
見利忘義者是成不了企業(yè)家的,一個真正的企業(yè)家必須是利物、利他、利人的,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健康完整的經(jīng)濟人格是“義利并重”,講究“義利合一”。
蔡繼有是香港新華集團董事會主席,是香港有名的海產(chǎn)大王。蔡氏家族主要經(jīng)營出口急凍海產(chǎn)、冰廠,此外還有糧油、地產(chǎn)、貿易等業(yè)務。新華集團20世紀80年代后成為大型跨國企業(yè),蔡氏家族資產(chǎn)估值已超過30億港元。奠定集團貿易堅實基礎的是與日本人的海產(chǎn)生意,蔡繼有為建立與生意伙伴的友情,犧牲了不少利益。
1965年,蔡繼有在田灣租用一個加工場,把貝殼類的海產(chǎn)急凍,再售給貿易商運銷日本。兩年后,為了擴大經(jīng)營,蔡氏購入“華記凍房”,建立起海產(chǎn)急凍業(yè)的“橋頭堡”。
為了避免中間商從中漁利,蔡繼有決定自己直接和日本人做生意。但蔡繼有沒和日本人打過交道,能否成功也沒有底。他是那種敢想敢干的人,打定主意后他拿了一袋凍蝦樣品,徑直來到日本一家株式會社駐香港辦事處,拜會辦事處負責人。
日本這家公司知道蔡繼有的來意后,并沒有立即表態(tài)。
蔡繼有耐心地解釋為何要不經(jīng)過中介商而直接與日本人做生意,日本人也知道其中的道理,因為這對雙方都有利。但老練的日本商人立即問道:“你能給我們什么優(yōu)惠條件?”
“如果貴公司有意合作的話,我們可以先收八折貨款,等你們收到我們發(fā)出的貨,驗收滿意后,再交余款。
在當時,只付80%的貨款是很優(yōu)惠了,而且剩下20%蔡繼有讓對方感到滿意后再付,更是心誠之表現(xiàn)。日本商人很高興地握著蔡繼有的手說:“你的條件確實比其他人優(yōu)惠,看得出來,你是誠心誠意要和我們做生意。既然對我們雙方都有好處,我們決定和你做生意!”
在生意上,蔡繼有常??紤]對方的利益,日本這家株式會社的人對蔡繼有非常信任,日本人覺得蔡繼有講信譽、重友情,就與他做生意。他們之間的生意越做越大。這樣,蔡繼有成功地打開了直接運銷海產(chǎn)品到日本的渠道,生意越做越紅火。蔡氏家族的生意上了正軌,此后才真正大富起來。
在合作的事業(yè)中,重承諾,守信用,是對合作者最起碼的道德要求,也是最為基本的要求。如果你的合作者連這一點最起碼的商業(yè)道德和做人道德都不講,那么,你們合作的事業(yè)就離失敗不遠了。所以說,在現(xiàn)代社會里,在市場經(jīng)濟的條件下,信用、信譽是商人價值連城的無形資產(chǎn)。
(摘自“百度閱讀” 圖/傅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