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
問題少年
他出身于著名的世家大族——渤海高氏,他的叔父在北魏歷仕五朝,官至宰相;他的父親曾任渤海太守、東冀州刺史;他的幾個兄弟也是人中龍鳳,他不僅氣概豪邁,相貌更是“龍犀豹頸,姿體雄異”,且膽力非凡、武功高強。他就是人稱“小項羽”的高敖曹。
所謂藝高人膽大,一身本事的高敖曹仗著身手不凡,經(jīng)常惹是生非,還和大哥高乾廣散家財,招募劍客四處劫掠,連官府也不敢插手。高乾曾相中博陵崔氏的女兒,上門提親。博陵崔氏也是豪門大族,自然看不上不務(wù)正業(yè)的高家子弟,所以斷然拒絕??蓻]想到,兄弟二人竟然趁著月黑風(fēng)高夜,到崔家把姑娘給搶走了。
正因如此,父親對這個問題兒子很是頭疼,為他求得嚴(yán)師教導(dǎo)??蓻]想到,高敖曹卻不遵師訓(xùn),還說:“是男人就該橫行天下,自取富貴,怎能甘于當(dāng)一個老博士!”父親聽罷,無奈地搖搖頭,說:“這兒子將來如果不使我滅族,那么一定能光宗耀祖!”
大展身手
北魏末年,戰(zhàn)火四起,高氏兄弟為求自保,也在河北拉起了一支隊伍。他們一會兒加入起義軍,一會兒又接受朝廷的招安。后來,亂世梟雄爾朱榮成為北魏權(quán)臣,他忌憚高氏兄弟,命人將他們誘捕,囚禁在駝牛署(北魏最高級別的國家監(jiān)獄)。不久后,孝莊帝力圖振作,誅殺爾朱榮,釋放高氏兄弟。緊接著,爾朱榮的殘黨集結(jié)大軍攻打首都洛陽,為爾朱榮報仇。孝莊帝便命高氏兄弟赴河北一帶招兵,入京勤王。臨行前,高敖曹拔劍起誓,要為皇帝效死命。
然而,局勢變化得太快。還沒等高氏兄弟籌到兵馬,洛陽就被叛軍攻占,孝莊帝也身首異處。緊接著,叛軍又前來攻打高氏兄弟所在的信都(今河北邢臺)。聽聞皇帝罹難,高敖曹連盔甲都顧不上穿,帶著十幾個漢家勇士沖著五千叛軍殺了過去。他揮舞著一條大馬槊,在敵陣中往來沖殺,所過之處,叛軍連人帶馬倒下一大片。待高乾率軍趕來支援弟弟時,高敖曹這十余人竟把五千叛軍擊退了!此戰(zhàn)過后,高敖曹名聲鵲起,大家都把他和西楚霸王項羽相提并論。
然而,高氏兄弟畢竟兵微將寡,要想對抗?fàn)栔焓希仨氄乙粋€“大公司”入伙。那么,加入誰的陣營好呢?選來選去,最后選中了在當(dāng)時威名遠揚、兵強馬壯的高歡。
后來高歡與爾朱氏決裂,雙方在韓陵山(今河南安陽東北)展開決戰(zhàn)。面對20萬爾朱氏大軍,高歡手中僅有3.2萬人。尤其令他擔(dān)心的,是高敖曹所部的漢軍。高歡覺得漢人文弱,不及鮮卑人勇武,想分出一部分鮮卑軍給高敖曹,以提升漢軍的戰(zhàn)斗力。孰料,高敖曹厲聲道:“我們漢軍訓(xùn)練已久,前后歷次戰(zhàn)斗證明,大家不弱于鮮卑軍。如果加入鮮卑軍,恐怕兩軍無法協(xié)調(diào)配合,勝了就會爭功,敗了就會推罪。我愿自領(lǐng)漢軍,不需要鮮卑軍的配合?!?/p>
面對這樣一位執(zhí)拗的猛人,高歡只好作罷。開戰(zhàn)后,高歡才發(fā)現(xiàn)他的擔(dān)心是多余的。一開始,高歡部隊作戰(zhàn)不利,官兵紛紛后撤,爾朱軍乘勝追擊。危急時刻,高敖曹帶領(lǐng)一千漢軍鐵騎從中軍殺出,將爾朱軍攔腰截斷,爾朱軍陣勢大亂。此役過后,高歡確立了自己的權(quán)威與地位,高敖曹則成為當(dāng)時威震天下的一員名將。
起死回生
高歡奪取大權(quán)后,擔(dān)心高氏兄弟和自己不是一條心。正好高歡擁立的孝武帝不甘心做傀儡,便拉攏高乾對抗高歡。高乾出于對北魏的感情,跟孝武帝走得比較近,但也不愿與高歡為敵。當(dāng)?shù)弥⑽涞蹨?zhǔn)備跟高歡攤牌時,高乾為了整個家族考慮,不得不倒向高歡,還勸高歡接受北魏的禪讓。
孝武帝得知高乾不愿幫助自己,便把他跟自己親密的事情透給高歡。高歡將計就計,把高乾和自己往來的密信轉(zhuǎn)手給了孝武帝。孝武帝勃然大怒,殺了高乾。
對高歡的陰謀,高敖曹并不知情。所以,聽聞兄長蒙難后,他馬不停蹄地找到高歡,哭訴皇帝的無情,發(fā)誓愿為高歡赴湯蹈火。高歡為了籠絡(luò)高氏兄弟對抗孝武帝,便對高敖曹倍加器重。
此后,高敖曹就成了高歡的“金牌打手”,跟著他南征北戰(zhàn)。不久,孝武帝與高歡決裂,投奔了割據(jù)關(guān)中的宇文泰,北魏也由此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掌握東魏實權(quán)的高歡為消滅西魏,于公元537年調(diào)集30萬大軍,兵分三路大舉西征。高敖曹被任命為西南道大都督,率南路軍從荊州出發(fā),向北進攻長安。在攻打上洛(今陜西商洛)的戰(zhàn)斗中,高敖曹親自上陣,不幸連中數(shù)箭,流血過多而昏死過去。不過,猛人就是猛人。沒過多久,高敖曹就蘇醒過來。聽聞上洛仍未攻克,他連盔甲都沒披,再度來到城下指揮。見到主帥無恙,東魏軍士氣大振,而西魏軍則被嚇得沒了魂,于是上洛被順利攻占。
但是,高敖曹畢竟是血肉之軀,傷勢重了自然難以支撐。他覺得自己恐怕不久于世,在病榻上對左右說,我死而無憾,就是看不見四弟官居刺史了。有人把這話報告給高歡,高歡聞訊,馬上封高敖曹的四弟為濟州刺史。這個任命似乎成了一針強心劑,聽聞弟弟高升,高敖曹居然奇跡般地康復(fù)了。不過這時,高歡的退軍令也來了,高敖曹舍命取得的戰(zhàn)果瞬間成了云煙。
英雄悲歌
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兇悍善戰(zhàn)的胡人一直是北方大地的霸主,他們看不起漢人,然而,高敖曹的存在卻讓他們不得不畏懼三分。
一次,東魏軍諸將聚會,其間談到治理黃河的民工被淹死很多。匈奴大將劉貴素來嫉妒高敖曹,便含沙射影地說:“一錢漢(當(dāng)時胡人對漢人的蔑稱),死就死吧!”高敖曹聽罷,也不回嘴,拔刀就向劉貴砍去。劉貴踉踉蹌蹌跑回軍營,閉門不出。高敖曹見狀,集合兵馬準(zhǔn)備攻打劉貴。虧得侯景等將拼命勸解,高敖曹才罷休。
還有一次,高敖曹去丞相府找高歡匯報工作,門衛(wèi)不讓進,還出言不遜,結(jié)果被高敖曹射死了。高歡聞訊后,只能苦笑了事。
雖然高敖曹足夠霸氣,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公元538年八月的河橋之戰(zhàn)中,身處逆境的高敖曹激戰(zhàn)幾個時辰后,體力漸漸不支,加上手下官兵皆被沖散。無奈之下,他只好殺出重圍,向河陽南城奔去。
到了河陽南城,高敖曹高聲呼喊,請守軍開門,但城門紋絲不動。原來,高敖曹的霸氣讓他得罪了不少人,河陽南城守將便是其中之一。他見高敖曹兵敗,高興還來不及,怎會打開城門?眼看追兵將至,高敖曹只好躲在了護城河橋下。本來西魏追兵沒有發(fā)現(xiàn)高敖曹,但找到了他的一個隨從,隨從為了保命,只得供出高敖曹所在。高敖曹自知無法幸免,索性站了出來,大喝道:“來吧,用我的腦袋給你換一個公爵吧!”就這樣,一代猛將黯然謝幕。
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高敖曹的性格太過鮮明,注定要以悲劇收場。所以說,性格決定命運,真的不是一句空話!
編輯/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