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郁
老實說,看了兩遍,還是不太能把握這篇小說的主旨。甚至是,讀得也略為吃力。其實小說本身并不復雜,故事脈絡也很容易厘清:江城大學秀林山上冒出一頭大黑豬,帶來一陣恐慌,在咬傷了學生家長之后,被有關(guān)部門擊斃。所以有人說小說是經(jīng)不起重述的,這篇小說的復雜性就在于在簡單的故事之繩上,掛了太多的思考,看吧:回憶與愛情,當今大學的現(xiàn)狀,有性格有脾氣理所當然被冷落的老教授,應用型智能科技的研發(fā)和倫理問題……這么多命題,以至于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小說呈現(xiàn)出的是被墜得有點不堪重負的樣子。
這篇小說也不是通常意義上那類期刊體小說,好讀、現(xiàn)實主義、人性沖突等等這些普適性的帽子都無法將其套住,或者你能看到作者認真的任性,他在認真思考著,也在任性表達著,甚至這表達不是那么圓滿,也不失為一次可貴的探索。在一篇從網(wǎng)上看到的《從不忌諱自己是個在思想性上使勁的寫作者》的訪談中,劉詩偉說道:“至于我的寫作定位,實在想都沒有想過。我想,文學創(chuàng)作跟工廠生產(chǎn)產(chǎn)品不同,不宜在‘定位上策劃,作家成天要想的是如何弄出高級一點的作品來?!弊x到這里,我理解了作者的初衷,也理解了他為何在短短的尺幅之內(nèi),不惜冒著破壞架構(gòu)的風險,將所有的思考一股腦兒掛出來。這是認真的寫作者本能的付出。
在我這種小輩眼里,劉詩偉可稱得上名副其實的“老作家”,先不表仰慕,單從閱讀這個不太長的小說得出的印象,那就是如一位老武師在一次小規(guī)模的武藝展示中,仍刀槍劍戟斧鉞鉤叉輪番上陣,一時間蒼然肅穆虎虎生風,有一份全力以赴的鄭重。這當然來自一位“老作家”對所秉持技藝的尊重,對小說這個門類的尊重,也是對讀者的尊重。從這個意義上,這篇小說只是一位老成高手的一次小小出招。
但是,作為讀者,我也得承認,是稍微有點失落的,不好拿王小波筆下那頭特立獨行的豬和類似調(diào)性的小說和這篇作品作對比,但確實沒能讀到那種智識上的趣味性,沒有邏輯圓滿地反映出某種深刻性。
但不妨礙我對這篇小說的敬意。
特別是在上面提及的期刊體小說大行其道時,你會沮喪地發(fā)現(xiàn)太多人操持相似的新聞體語言,寫著雷同故事,打著現(xiàn)實主義的旗子進行隔靴搔癢的人文關(guān)懷。就像同樣配方勾兌出的假酒,倒人胃口。所以劉詩偉和他堅持的小說寫作追求,才越發(fā)可貴,他有他的文本野心,有他的策略和旨歸,對于現(xiàn)階段也在操持現(xiàn)實主義寫作的我,也是一種深刻的警醒。
在小說里,有一個畫面讓我覺得特別動人:“孫海問怎么回事,二位老頑童似的嬉笑,顧不了回答,又去應酬大黑豬,一人丟一塊干煸排骨,一人將酒杯送到豬嘴前……不一會兒,大黑豬軟軟地側(cè)身躺下,兩人各脫出一只腳,在豬肚上摩挲揉弄,漸漸地,大黑豬蹺起一只后胯,露出那對鼓脹發(fā)亮的睪丸。馬教授喊他過去,他慭慭地靠攏;古教授鼓勵他跟大黑親近,他慢慢提一只腳,試著用鞋尖觸及大黑的肚皮,大黑豬勾頭看他一眼,安然而臥……”此刻,落拓的老教授,求知若渴前景遠大的年輕學生,龐然大物的黑豬,不理會之外的紛爭,在一起其樂融融,給人一份會心的暖色調(diào)場景,讓人覺得,在這一刻,小說是多么好,有種致幻的效果。
我一直認為先鋒應該是一種精神,而非某些刻意出奇的形式,它是穿透故事,撥開庸常,貫穿于文本的精神之光,是對常見主義的思考和反抗。劉詩偉的作品無疑具有真正先鋒的氣象。實際上之前沒怎么拜讀過劉詩偉的作品,但讀了這篇小說,讓人忍不住去搜索他過往的作品,也想去讀一下,集中領(lǐng)略他的作品呈現(xiàn)的風貌,愿意更深入地去了解他的思考。這大約也是這篇小說的魅力吧。就如小說的題目一樣,《阿豬之光》,他讓我們看到了“豬”后面的光,這光才是恒長的,是價值所在。
責任編輯 石華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