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刑事審判環(huán)節(jié)證據裁判規(guī)則適用研究

      2018-12-31 13:36:47曹紅軍李鵬飛楊勤凱
      關鍵詞:供述證人庭審

      曹紅軍 ,李鵬飛,楊勤凱

      (1.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 合肥 230601; 2.合肥市檢察院,安徽 合肥 230041; 3.合肥市公安局廬陽分局,合肥 230041)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定)提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的檢驗”,“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guī)則……”。這表明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由偵查中心主義向審判中心主義轉變。審判中心主義制度的落實需要以證據為中心,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guī)則。制度格局的轉變必然會影響到刑事證據裁判規(guī)則適用的變化。對證據裁判規(guī)則適用問題的研究,有助于正確、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guī)則,有效防范冤假錯案,提高司法公信力。

      一、我國證據裁判規(guī)則的現狀

      現代刑事司法制度是以證據為基礎的研究科學,證據裁判制度是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內容。我國證據裁判規(guī)則的形成與發(fā)展,伴隨著刑事錯案頻發(fā)與證據制度防范不平衡、證據供給不足與司法實踐需求不平衡,承載著司法實踐需求與教訓,經歷了口供裁判——證據裁判精神——證據裁判原則——證據裁判規(guī)則的過程,來之不易[1]。

      (一)刑事錯案頻發(fā)與證據裁判制度防范不平衡

      2018年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工作報告中指出,2013至2017年,法院再審改判刑事案件6 747件,依法糾正呼格吉勒圖案、聶樹斌案等重大冤錯案件39件78人,對2 943名公訴案件被告人和1 931名自訴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無罪。《中國法院的司法改革(2013—2016)》白皮書披露,2016年全國法院糾正重大冤錯案件高達11件17人。

      從近十年間我國出現的30多起典型刑事錯案看,人民群眾的目光更加關注法院,更加聚焦審判程序,特別是隨著庭審公開改革,輿論焦點更加聚光在庭審程序的司法舞臺。這些錯案深深的刺激著國人的眼球,嚴重降低了司法權威,損害了司法公信力。冤假錯案倒逼法學界和司法實務界反思我國刑事司法制度,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深沉思考。習近平指出:“人民群眾每一次經歷求告無門、每一次經歷冤假錯案,損害的都不僅僅是他們的合法權益,更是法律的尊嚴和權威,是他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信心?!比绾螌崿F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如何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懲罰?

      刑事錯案頻發(fā)凸顯出我國傳統(tǒng)刑事訴訟裁判制度對犯罪事實的認定及證據裁判規(guī)則適用方面的弊端與不足。認定犯罪事實依據證據,而我國傳統(tǒng)證據制度卻無法有效防范刑事錯案。刑事錯案頻發(fā)與證據制度防范不平衡促使司法實務界和法學界認真反思刑事司法制度和證據裁判規(guī)則。有學者研究指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需要完善證據裁判規(guī)則,厘清公訴與審判、偵查、辯護之間的相互關系[2]。

      面對客觀存在且多發(fā)的刑事錯案,司法機關積極推進以審判為中心司法制度改革,提出要處理好庭審實質化與改革庭審方式的關系,發(fā)揮庭審實質化作用,全面貫徹證據裁判原則。2010年出臺了《關于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和《關于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2012年《刑事訴訟法》和司法解釋又進一步吸收了兩個證據規(guī)定的內容,上升為刑事立法;2017年6月27日印發(fā)《關于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進一步解決刑事司法實踐中重復自白在內的系列突出問題[注]《關于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五條 采用刑訊逼供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供述,之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該刑訊逼供行為影響而作出的與該供述相同的重復性供述,應當一并排除,但下列情形除外:(一)偵查期間,根據控告、舉報或者自己發(fā)現等,偵查機關確認或者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而更換偵查人員,其他偵查人員再次訊問時告知訴訟權利和認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自愿供述的;(二)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和審判期間,檢察人員、審判人員訊問時告知訴訟權利和認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供述的。。這與司法改革前對非法證據的抽象、模糊規(guī)定而言,無疑具有很大進步。

      (二)證據供給不足與司法實踐需求不平衡

      證據立法供給不足。我國1996年《刑事訴訟法》證據章僅規(guī)定了8個條文,最高人民法院的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也只有11個條文,而且對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和證人出庭作證等內容僅作了原則性規(guī)定,缺乏司法實踐的可操作性,各種證據資格很少規(guī)定,無法滿足刑事司法實踐需要。

      司法審判實踐需求迫切。我國人口眾多,刑事案件類型和復雜程度不一,在刑事審判實踐中,法官對刑事證據認定存在一定程度的區(qū)別,因此,刑事審判越來越需要對證據進行立法統(tǒng)一規(guī)范,以實現精準、高效認定刑事證據。從最高法院披露的呼格吉勒圖案、聶樹斌案等重大冤錯案件看,此時期國家沒有制定統(tǒng)一的證據規(guī)則立法?;谧C據供需矛盾的客觀需要,2012年《刑事訴訟法》不僅大幅度吸收兩個證據規(guī)定內容,而且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對證據條款的規(guī)定由1996年刑事訴訟法解釋的11個條款,增加到52個條款,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了司法實踐的客觀需求。刑事司法實務界對證據規(guī)則的客觀需求和刑事錯案頻發(fā)的客觀現實,加之刑事法學界對證據規(guī)則的理論研究以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國的推進,促使了證據裁判規(guī)則的確立。刑事審判環(huán)節(jié)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guī)則,能夠有效防范錯案,保障人權,樹立司法權威。

      二、審判環(huán)節(jié)證據裁判規(guī)則主要問題

      “如果根本不知道道路會導向何方,我們就不可能智慧地選擇路徑”[3]。審判環(huán)節(jié)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guī)則主要包括證據能力和證明力審查、判以及規(guī)范證據運用的規(guī)則。其主要問題體現在客觀因素、外在因素、主體因素、制度因素四個方面。

      (一)證據裁判規(guī)則基本內涵

      從學界研究和域外立法看,有學者認為證據裁判原則是“依據證據認定事實的原則”[4];有學者定義為“刑事裁判,應憑證據,即采所謂證據裁判主義……”[5];有學者界定證據裁判規(guī)則是犯罪事實的認定基礎和定罪量刑的依托基石。其核心要義包括案件事實認定必須以證據為依據;裁判事實依據的證據必須具有證據資格和證明力,且達到法定的證據標準和要求[6]。德國《刑事訴訟法典》第244條規(guī)定“為了調查事實真相,法院應當依職權將證據調查延伸到所有對于裁判具有意義的事實、證據上。”[7]美國《聯邦證據規(guī)則》以相關性為基礎,規(guī)范證據的可采性問題[8]。從規(guī)范性文件看,2007年《關于進一步嚴格依法辦案確保辦理死刑案件質量的意見》規(guī)定“堅持證據裁判原則,重證據、不輕信口供”,是我國最早涉及“證據裁判規(guī)則”的規(guī)范性文件。2012年《刑事訴訟法》第48條“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第53條“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并未將證據裁判規(guī)則的表述寫入刑事訴訟法。其司法解釋第61條規(guī)定“認定案件事實,必須以證據為根據?!秉h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guī)則……”,表述包括嚴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審查、運用證據,嚴格落實證據法定證明標準,嚴格落實疑罪從無原則。無論是學界稱之為“原則”或是實務界稱之為“規(guī)則”,證據裁判規(guī)則核心要義包括“認定案件事實,必須以證據為根據;定案證據應具證據能力;定案證據應依法審查;定案證據應達法定證明標準?!?/p>

      審判環(huán)節(jié)證據裁判規(guī)則內容包括:一是相關性規(guī)則。相關性規(guī)則要求證據與案件待證事實之間有關聯,且能夠證明案件的待證事實屬性[9]。相關性規(guī)則在英美法系國家具有重要地位,被視為證據資格的“黃金規(guī)則”。我國刑事訴訟法并未明確表述“相關性規(guī)則”術語,但在司法實踐中,法官普遍把相關性規(guī)則作為審查、判斷證據能力的基本規(guī)則。司法解釋也體現了相關性規(guī)則的精神。如,2012年《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104條第2款、第203條、第214條。二是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有學者認為,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是指違反法定程序,以非法方法獲取的證據,不具有證據能力,不能為法庭所采納[10]。2012年《刑事訴訟法》第54條至58條規(guī)定了非法證據排除的主體、對象、訴訟階段、排除程序、證明責任以及證明標準,較為完整的確立了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11]。2012年《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四章設“非法證據排除”專節(jié),第61條至63條分別規(guī)定了證據裁判、程序法定、質證三個規(guī)則。三是直接言詞原則和證人出庭制度。2012年《刑事訴訟法》第50條“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并且查實以后,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第188條“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彼氖且庖娮C據規(guī)則。2012年《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75條第2款規(guī)定“證人的猜測性、評論性、推斷性的證言,不得作為證據使用,但根據一般生活經驗判斷符合事實的除外?!彪m然《刑事訴訟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意見證據規(guī)則”,但司法解釋有利于規(guī)范證人證明活動,如實提供感知的案件事實,解決刑事司法實踐需求。五是原始證據優(yōu)先規(guī)則?!蛾P于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8條規(guī)定“據以定案的物證應當是原物。”2012年《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70條、71條分別規(guī)定了物證、書證原始證據證明力優(yōu)先的規(guī)則。六是補強證據規(guī)則。補強證據規(guī)則一般指對被告人供述的補強,是被告人口供規(guī)則的一部分。被告人口供規(guī)則包括與證據能力相關的口供自愿規(guī)則、口供排除規(guī)則,與證明力限制有關的口供印證規(guī)則和口供補強規(guī)則。審判實踐中僅僅依據被告人的口供不足以認定有罪,需要其他證據進一步對被告人的口供補強。2010年《辦理死刑案件證據規(guī)定》第34條規(guī)定,根據被告人供述提取到了隱蔽性很強的物證、書證“且與其他證明犯罪事實發(fā)生的證據互相印證,并排除串供、逼供、誘供等可能性的,可以認定有罪”。這一規(guī)定標志著口供補強規(guī)則在刑事證據法中的正式確立[12]。2012年《刑事訴訟法》第53條和司法解釋第83條規(guī)定了被告人供述和辯解的補強規(guī)則。

      (二)客觀因素:控辯雙方的實力和業(yè)務水準懸殊

      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guī)則需要控辯雙方的有效對抗,有效舉證、質證、辯論。我國當前的訴訟模式既有當事人主義的傾向,又有職權主義的色彩。既要求法官保持中立,居中裁判,又要求法官嚴格證據裁判標準,對客觀真實負責。從法庭審理情況看,公訴人指控的內容不明確、不準確,或者指控事實的細節(jié)有誤,但是辯護人不能針對性的把握案件的辯護要點,發(fā)表強有力的、徹底的辯護;有的辯護人還帶有很多的表演性辯論行為,空話、套話多且反復陳述,無法就證據發(fā)表針對性質證觀點;甚至有的辯護人以辯護權利為由,發(fā)表無證據事實依據的言詞,這些現狀導致庭審實質化改革困難,達不到庭審的效果,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guī)則也無法有效實現。有些刑事案件中沒有辯護律師的參與,被告人法律知識欠缺,無法與公訴機關進行質證、辯論。這樣的庭審狀況,讓法官必須依賴庭前庭后閱卷,自行查明案件事實,確定法律適用。

      (三)外在因素:證人出庭不積極、不誠信

      傳統(tǒng)卷宗中心主義的弊端在于證人、鑒定人不出庭,公權力司法機關僅靠筆錄、鑒定意見就能認定犯罪事實、作出裁判,這導致了公安機關積極獲取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司法實踐中大量的筆錄類證據呈現于法庭。為解決證人出庭難司法實踐問題,2012年《刑事訴訟法》確立了一系列新的證人出庭程序規(guī)則。如,證人保護、證人補償、證人出庭條件、證人不出庭后果以及證言印證規(guī)則等。從審判實踐看,仍然面臨著證人出庭不積極、不誠信問題。表現為證人不愿出庭、不能出庭或不敢出庭,以及證人不誠信,人證出庭效果差。法庭的環(huán)境相對寬松,出庭人員不會受到來自辦案機關的壓力,意志表達相對自由。加之我國誠信體系不完善,對偽證行為制裁手段有限,導致一些證人在法庭上不如實作證。甚至一些專家輔助人,明顯出于委托人的利益,在法庭上不客觀作證。有的證人與被告人存在親屬關系或其他密切社會關系,或者與被告人存在著利害沖突,存在人為地提供偏袒被告人或者不利于被告人的虛假證言。這些問題導致出庭證人的當庭證言效力并不必然高于之前的證據筆錄。

      (四)主體因素:法官卷宗依賴和庭審能力弱化

      長期以來,刑事審判卷宗中心主義和法官思維卷宗依賴情結,導致法官固守卷宗思維,庭審駕馭能力弱化。1979年《刑事訴訟法》確立卷宗移送制度,1996年《刑事訴訟法》更改為檢察院在起訴時移送主要證據復印件,庭后將全部證據材料移送法院。2012年《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起訴時移送全部案卷材料。這種立法符合我國司法國情,具有合理性。同時,法官養(yǎng)成了依賴卷宗的習慣,刑事審判中長期存在著閱卷定案的觀念。閱卷是人與文字交流的過程,法官更容易掌控進度和文字反饋人體大腦的內容。而庭審是人與人交流的過程,法官需要與控方、辯方、被告人、被害人、證人等交流互動,是整個刑事訴訟中對法官要求最高,最能體現法官綜合素質的環(huán)節(jié)。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guī)則,需要法官直接言詞審理,親歷審判,具有較高的庭審駕馭能力,精準總結控辯爭議焦點,有序引導控辯雙方對證據進行持續(xù)、窮盡舉證、質證和辯護。但長期形成的卷宗依賴思維,很難在短期內改變,現有法學教育方式和法官選拔制度,也不能保證所有法官的業(yè)務能力。

      (五)制度因素:證據規(guī)則不完善

      1.舉證期間缺失。根據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法官作出裁判必須依據法庭查明的事實,依據控辯雙方舉證質證并經法庭認證的證據,依據控辯雙方對法律適用的辯論意見,排除合理懷疑,綜合全案情節(jié)裁判。因此,控辯雙方全面及時展示證據于法庭,充分有效的質證和辯論于法庭,是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guī)則的前提和基礎。但審判實踐中,有的案件控辯雙方不在一審期間全面舉證,而是在二審期間再舉證;有的不在庭前會議時全面提出非法證據排除的申請,而是分批次在庭審時提出。這不僅不利于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guī)則,而且有礙于司法效率和案件事實的查明。我國刑事訴訟模式要求法官盡可能發(fā)現案件客觀真實,立法對刑事證據的期間規(guī)定不同于民事訴訟對證據期間的規(guī)定。刑事案件的證據沒有舉證期間,一審期間,控辯雙方沒有提供的證據,或者是因為疏漏沒有出示的證據,到了二審或者再審時仍然可以提供,仍然可以作為二審或者再審的證據。一審法院的法官如果簡單機械的按照一審查明情況作出裁判,很可能會被二審法院發(fā)回重審或改判。這導致法官忽視庭審卻依賴卷宗,也就無法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guī)則。

      2.非法證據排除對象范圍較窄。非法取證是刑事案件辦理中的“重大隱患”。最高法院沈德詠副院長認為非法證據排除是審判中心制度改革的“牛逼子”,曾撰文指出“在公權力行使領域,公民人身權面臨的最大威脅,莫過于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行為?!狈欠ㄗC據排除是審判程序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guī)則的重要內容。

      2010年《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的出臺,標志著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初步確立”。為進一步解決非法證據排除制度中亟待改革完善的突出問題,2012年《刑事訴訟法》細化了非法證據的范圍和認定標準,明確了刑事訴訟各個階段排除非法證據的職責和操作程序,“正式確立”了非法證據排除制度。2017年6月27日生效的“兩院三部”《關于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簡稱《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規(guī)定》),用42個條文詳細規(guī)定了非法證據排除的一般規(guī)定、偵查、審查逮捕和審查起訴、辯護和審判等內容。2017年《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規(guī)定》第2、3、4、5、6、7條分別規(guī)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和物證、書證五類證據的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而2010年《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13條規(guī)定辯方證據可以作為非法證據排除的對象。比照分析2017年《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規(guī)定》和2010年《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非法證據排除對象范圍有待進一步拓寬。

      3.印證規(guī)則不完善。從近年來刑事錯案看,印證證明模式并沒有遏制錯案的發(fā)生。原因在于傳統(tǒng)印證模式不完善。一是,刑事證據的產生過程缺乏正當程序機制的保障。刑事案件中的印證并不充分,沒有達到精細化要求。雖然印證證明模式要求證據的客觀化、全面化,但與民事證據不同,刑事證據具有秘密性和單方向特征,由公權力機關為主生產,甚至存在人為制造虛假證據的現象,如湖北杜培武故意殺人案。二是法庭未對證據能力進行有效審查。審判實踐中,印證規(guī)則大多是通過卷宗筆錄證據的相互驗證,尋找與口供印證的證據。對于不具有證據同一性的證據往往不予采用,缺乏對矛盾證據之間的分析。三是刑事證據印證的有罪化傾向。以口供為中心的有罪印證模式,促使偵查、起訴環(huán)節(jié)辦案人員以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證據印證體系為主導進行偵查、起訴[13]。審判環(huán)節(jié)容易印證有罪證據,而忽視無罪證據的印證。對內容有疑點、形式有缺陷的有罪證據,往往因為與其他追訴證據能夠印證而被法庭采信。

      4.口供補強規(guī)則適用問題。集中體現為:把被告人供述的傳來形式充當補強證據,導致被告人供述的自我補強;用于補強的證據不具有證明能力,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把同案共同被告人的供述作為補強證據;補強證據的取證手段不合法,把不是司法辦案人員獨立搜集的其他證據作為補強證據,或是辦案人員根據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或者指認,發(fā)現了不是“隱蔽性很強的證據”的物證、書證,且對此類補強證據的獲取過程沒有排除逼供、誘供等非法取證的可能性。

      三、審判環(huán)節(jié)證據裁判規(guī)則適用完善路徑

      (一)建立控辯審業(yè)務交流機制,實現辯護實質化

      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guī)則,需要破解控辯雙方的實力對比和業(yè)務水準不齊的客觀困境,建立控辯審業(yè)務交流機制,提高辯護率,實現辯護實質化。沒有辯護的實質化,就無法有效貫徹證據裁判規(guī)則。而辯護實質化的實現,需要擴大刑事辯護范圍,實現刑事辯護法律援助的全覆蓋。要通過對刑事司法人員和律師的業(yè)務交流培訓,提升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的業(yè)務水平,形成共同體的法治認同。針對性的解決庭審環(huán)節(jié)在公訴指控內容、事實細節(jié)、辯護要點、有效質證等方面的問題。

      (二)嚴格落實證人、鑒定人虛假作證懲戒制度

      證人不出庭、不誠信是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guī)則的外在困境,已經妨礙了以審判為中心制度司法改革效果的實現。特別是證人不誠信問題有可能導致冤假錯案的出現,給刑事審判帶來很大的錯判風險。因此,必須落實證人、鑒定人虛假作證的懲戒制度。要加強證人的人身保護,特別是證人出庭期間的入庭、庭上作證、退庭、返家期間的人身安全;要嚴格落實證人出庭費用規(guī)定,證人出庭產生的費用,要及時給予補助;要建立證人宣誓儀式制度。改變傳統(tǒng)的證人法庭作證保證書制度,建立能夠激發(fā)證人內心真善美的宣誓儀式,用宣誓儀式的莊嚴性、肅穆性促使證人客觀作證;要嚴格懲戒證人虛假作證行為。法庭可以根據證人虛假錯證的情節(jié)給予相應的司法處罰和刑事處罰,建立科學合理的司法處罰措施。

      (三)提升法官庭審適用證據裁判規(guī)則能力

      在證據裁判思維方面,法官作為庭審環(huán)節(jié)證據裁判規(guī)則的適用主體,應當樹立全新的證據裁判規(guī)則思維,改變以卷宗定案的傳統(tǒng)裁判思路。在證據裁判規(guī)則適用能力方面,隨著三項規(guī)程的推進,刑事法官應主動提升證據裁判規(guī)則的適用能力和庭審駕馭能力,嫻熟法庭審判流程,精準總結庭審焦點。熟練指揮庭審舉證、質證、辯論等環(huán)節(jié)進度,準確指出辯護人辯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效引導控辯雙方開展針對性、充分性的法庭辯論,盡可能當庭對經過實質庭審質證的證據材料的證明能力及證明力進行確認,并具體闡明采信與否的理由,據此當庭作為判決。在證據認證標準方面,要區(qū)別論證不同種類證據的認證標準。如,重點論證言詞證據不屬于非法證據并闡明認定依據;物證、書證取證程序合法性;勘驗檢查筆錄等程序合法性,并與相關扣押、鑒定意見等證據的印證;鑒定意見結論科學性、可信性;電子數據的提取、保存、使用過程完整性、連續(xù)性、排除被更改的可能性等。

      (四)完善證據規(guī)則制度

      1.完善證據時間制度。刑事證據舉證時間問題,不利于一審法院法官裁判案件,無法激發(fā)一審法官適用證據裁判規(guī)則的積極性,導致以卷宗為中心的證據裁判的持續(xù)。完善證據時間制度,應當限制公訴機關指控證據的提交時間。嚴格禁止公訴機關在一審判決后就同一犯罪事實再次提交不利于被告人的證據。因公訴機關業(yè)務過失導致的過時舉證,法庭應當不予采納為定案的依據并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決。上級法院因公訴機關在二審期間或者再審期間新提交證據而改判、發(fā)回重審的案件,不應當計入一審法院和法官的考核指標。

      2.精準把握非法證據排除對象范圍與庭審適用。根據前文非法證據排除對象范圍,為拓寬非法證據排除對象范圍,未來立法可以吸收2010年《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13條規(guī)定:庭審中,檢察人員、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提出未到庭證人的書面證言、未到庭被害人的書面陳述是非法取得的,舉證方應當對其取證的合法性予以證明。同時,審判環(huán)節(jié)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適用要處理好證據合法性審查和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之間的關系。合法性審查范圍大于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適用范圍。從2012年《刑事訴訟法》第48條證據合法性審查規(guī)定看,審判環(huán)節(jié)可以啟動對任何證據的合法性調查,只要證據的證據能力和證明力受到影響,法官可以根據相應的證據裁判規(guī)則,審查該證據的合法性。非法證據排除程序只適用特殊的五類非法證據排除對象,其他證據不需要啟動非法證據排除程序,通過靈活簡便的法庭質證程序,就可以作出法庭認證并作出裁判。

      在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庭審適用方面,一要準確認定變相肉刑的范圍?!秶栏衽懦欠ㄗC據規(guī)定》未對變相肉刑作出列舉式規(guī)定。審判實踐中偵查人員故意凍、餓、曬、烤或疲勞訊問等情形的,法官可根據變相肉刑的具體情節(jié)、被告人肉體的痛苦程度,身體損傷程序和損傷的后果等因素,綜合判斷通過變相肉刑獲得的證據是否屬于非法取證[注]最高法院:疲勞審訊獲得的口供屬于“非法證據”,載《刑事審判參考》106輯登載的“吳毅、朱蓓婭貪污案”。;二要準確把握對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的程度要求?!秶栏衽懦欠ㄗC據規(guī)定》縮小了非法證據排除的適用限度范圍。對于供述的排除,必須是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遭受難以忍受的痛苦而違背意愿作出的供述,且非法方法與取得供述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審判實踐中要注意非法取證與不文明司法行為,不能將采用輕微毆打、違法使用戒具等方法收集的證據一律作為非法證據予以排除;三要區(qū)分一般意義上的“威脅”和排除規(guī)則意義上的“威脅”。審判實踐中,對于訊問過程中一般性的威嚇、呵斥,威脅程度輕微,不足以迫使犯罪嫌疑人違背意愿供述,雖然屬于不規(guī)范的訊問,不構成排除規(guī)則意義上的威脅,不予排除[注]最高法院:以威脅方法收集的口供應予排除,后續(xù)的“重復供述”可視情況排除,載《刑事審判參考》第106輯登載的“鄭祖文貪污、受賄、濫用職權案”。;四要注意區(qū)分威脅與引誘、欺騙等方法?!秶栏衽懦欠ㄗC據規(guī)定》未對引誘、欺騙方法獲得的非法證據作出明確規(guī)定。審判實踐中,對于偵查人員采用以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方式進行欺騙的方法或者以非法利益進行引誘的方法收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法院應當排除有關供述。

      3.提升證據印證規(guī)則適用能力。印證規(guī)則模式的程序化,是把印證證明機制與程序規(guī)則合一,既有程序機制保障,又有法官對證據印證的自由認證功能。一要改變庭審質證模式,實現庭審質證實質化。全面判斷、思考指控被告人犯罪事實的每一份證據;二要高度重視卷宗中的言詞證據與庭審言詞證據的不同之處,對被告人供述進行實質化印證審查;三要庭審印證過程以程序化,實質化;四是證據印證的信息多樣化??胤健⑥q方對犯罪事實的證據意見、質證意見都要作為法庭證據印證規(guī)則適用的基礎;五是法官印證規(guī)則適用的心證公開,印證過程公開、說理公開。如,對于當事人翻證、翻供采納與否和辯護人提出的對每一份證據的質證意見是否采納均應當清楚表述理由,不得對證據材料簡單羅列和隨意舍棄。

      4.規(guī)范證據補強規(guī)則。證據補強規(guī)則屬于規(guī)范證明力的規(guī)則。在被告人口供補強規(guī)則方面,規(guī)范了被告人口供真實性的印證和司法證明標準。在未來補強規(guī)則立法時,應當進一步明確需要補強的言詞證據范圍。建議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與未成年人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與當事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證言等,可以規(guī)定兩份以上相關性不同來源的證據進行補強。對于被告人供述,應當對全部犯罪構成要件事實的被告人供述適用補強規(guī)則,不需要對部分犯罪事實的被告人供述補強。同時不適宜以被告人供述及其供述的傳來形式進行自我補強。

      猜你喜歡
      供述證人庭審
      比較法視域下被告人庭前供述證據能力的三種模式
      ——以被告人翻供為主要研究視角
      “目擊證人”長頸鹿(下)
      重復供述排除問題研究——評《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規(guī)定》第5條
      法大研究生(2019年1期)2019-11-16 00:37:14
      目擊證人
      民事庭審優(yōu)質化的標準
      論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
      自動到案后僅在庭審時如實供述能否認定自首
      行政公益訴訟庭審應對的探索
      言語主體與庭審轉述行為主體的多元同現
      中國修辭(2015年0期)2015-02-01 07:07:17
      聾子證人
      深泽县| 山西省| 甘肃省| 乌审旗| 永康市| 马鞍山市| 枝江市| 津市市| 北海市| 青田县| 探索| 蓬安县| 福州市| 晴隆县| 嘉祥县| 澳门| 秦皇岛市| 科技| 涟水县| 喀什市| 新丰县| 曲周县| 香格里拉县| 沙洋县| 丰宁| 禹州市| 错那县| 阿尔山市| 黄龙县| 依兰县| 社旗县| 绥德县| 陈巴尔虎旗| 苍梧县| 博爱县| 全州县| 宜良县| 保亭| 六安市| 许昌市| 汤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