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政治倫理的價值意蘊及建構路徑

      2019-01-03 00:57:05馬維振
      理論導刊 2019年12期
      關鍵詞:群眾路線

      摘要:政治倫理是規(guī)范政黨行為的道德機理。透視新時期黨內(nèi)政治生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一度嚴重影響政治倫理維度所追求的生活與秩序,同時也敗壞了黨員的德性義務。因此,加強黨的政治倫理建設不僅是鞏固執(zhí)政黨基礎與強化執(zhí)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護政治團結與凝聚人心的迫切要求,更是強化集體主義與為人民服務的現(xiàn)實需要。因此,加強政治倫理建設必須堅持從嚴治黨,強化黨員法治意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新時代改革精神,提高黨員道德水平,促進黨員的能力建設。

      關鍵詞:政治倫理生活;黨員德性;社會團結;群眾路線

      中圖分類號:D2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19)12-0063-05

      作者簡介:馬維振(1981-),男,銀川人,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

      一、問題的提出[HT10.5,11.XH]

      政治倫理問題一直是政治學家和倫理學家們探討和思考的核心問題,在人類思想發(fā)展史中,充滿了豐富多彩的政治倫理發(fā)展思想。當然,政治有其倫理維度,政治通過一整套理論體系與實際操作來引導、控制、調(diào)整人的行動,使其達到原初設想的目的與理想。現(xiàn)代社會中,政治理念通過執(zhí)政黨的活動來組織和開展,經(jīng)由治國方略(治國的技藝)確定實現(xiàn)政治藍圖的道路、方式與步驟。在倫理學中,政治是最高的善,倫理就是“風氣、風俗、習慣”,其他一切目的都從屬于政治學。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提出,幸福的生活“屬于那些品性和思想方面有修養(yǎng)卻只適中享用外在諸善的人”[1]。根據(jù)亞里士多德的說法,這種最高的善就是幸福,或者說是“生活得好”。可以看出,政治倫理實際上就是圍繞政治行為作出的倫理規(guī)范,這種倫理規(guī)范基于成文或不成文規(guī)范進行道德評價。

      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執(zhí)政黨,總是在政治與政策活動中恪守其最基本的價值理念。要實現(xiàn)對人民的承諾,就必須始終恪守“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但是,一個時期以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所凸顯的“風”,決非正風正氣,而是歪風邪氣。例如,有的?;ㄈC腿,喊口號、不行動,熱衷于開會、發(fā)文件;有的黨員干部精神萎靡不振、正氣不足,有“在崗不在位、在位不履職、履職不盡責”應付式工作的傾向,群眾的感受是“門好進、臉好看、禮不收、事不辦”?!八娘L”與執(zhí)政黨的宗旨和原初承諾形成了尖銳對立,與“為民務實清廉”的優(yōu)良作風明顯不符,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精神格格不入,也徹底背離了立黨所追求的倫理生活。尤其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社會階層和人群的分化愈加明顯,人們的社會價值觀念和處事方式更加多樣甚至發(fā)生畸變,“四風”在社會各個層面肆意蔓延,嚴重侵蝕社會價值規(guī)范和政黨生態(tài)空間。所以,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執(zhí)政黨,需要從根本上鏟除“四風”懶以生存的土壤空間,“增強黨對社會大眾進行教育、組織和引導的意志與能力,防止以‘社會自治‘保證多元為名,放棄自身的領導責任?!盵2]

      二、政治倫理的價值意蘊[HT10.5,11.XH]

      政治倫理關涉全體黨員應當如何行動、如何努力建構具有崇高價值的政治生活方式。其價值意蘊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促進黨員德性義務的回歸。[HT10.5,11.XH]共產(chǎn)黨無論在革命年代還是在建設與改革時期,都把先進性與純潔性作為自己的根本屬性與基本要求。與此相應,每一個黨員都有其內(nèi)在的義務和品德要求,而密切聯(lián)系群眾,和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是共產(chǎn)黨員最基本的義務和品德要求。劉少奇在《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中指出:“我們是革命的唯物主義者,我們的修養(yǎng)不能脫離人民群眾的革命實踐。”[3]簡言之,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既是黨員的美德又是黨員應當履行的義務??档略?jīng)論述過德性義務,他認為,“如果從目的出發(fā),建立行動的準則,根據(jù)這樣的準則再行動,那么這依然是經(jīng)驗的倫理學,由此而來的準則也必然是假言命令,而非定言式的命令。反之,從絕對應當?shù)牧x務出發(fā)確立起來的目的,由此建立準則來行動也必將符合‘同時是義務的目的了。這樣的義務,就叫做德性義務?!盵4]因為目的和先天形式是統(tǒng)一的,因而德性義務是實踐理性自身的義務。毫無疑問,“四風”之一的“奢靡”,就與黨員的德性義務背道而馳。馬克思主義政黨和黨員義務理論是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而不是康德式的形而上學的觀念論,但是就其將目的設定為德性的規(guī)定性而言,則是可以借鑒的。此外,馬克思還從具體的人與現(xiàn)實世界的關系中把握人的義務。馬克思對于人的義務曾經(jīng)這樣規(guī)定:“作為確定的人,現(xiàn)實的人,你就有規(guī)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都是無所謂的。這個任務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與現(xiàn)存世界的聯(lián)系而產(chǎn)生的?!盵5]

      中國的“現(xiàn)存世界”之“所是”,國家偉大復興之“所是”,作為執(zhí)政黨成員之“所是”,難道不能成為一種強烈的指引,指引出一種“應當”嗎?事實與價值的分裂在這里因為歷史和現(xiàn)實與人的整體觀念性,在其任務和使命中被彌合起來。因為,如果要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目標,乃至追求更為遠大的理想——共產(chǎn)主義,就必然要求實踐者具備相應的品質(zhì),使得其能夠卓越地完成這種工作。在這個意義上,這個道德上的“應當”又因為“美好生活”的目標和遠大理想而成為一種應然的品質(zhì)、一種值得提倡和贊賞的德性。

      如上所述,個人的義務可以從個人的需要與客觀世界的聯(lián)系中加以把握,同時,這種義務并不是一種外在的強加,它還有著情感的支持。如果把國家的事業(yè)理解成一種倫理性實體的話,那么不妨借用黑格爾的思想來闡明個體與國家的情感關聯(lián)。黑格爾把希臘詞“παθο(Pathos)”所表達的“活躍在人心中、使人的心情在最深刻處受到感動的普遍力量”理解為情致,“情致是藝術的真正中心和適當領域,對于作品和觀眾來說,情致的表現(xiàn)都是效果的主要來源。情致所打動的是每個人心中回響的弦,每一個人都知道一種真正的情致所含的意蘊的價值和理性,而且容易把它認識出來。情致能感動人,因為它自在自為地是人類生存中的強大的力量?!盵6]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因而作為個體的黨員在對待作為倫理性實體的國家與國家事業(yè)上就不僅具有作為美德的義務,同時,在內(nèi)心也應當充滿著崇敬的情懷。兩者結合,我們可以簡單稱之為“義務感”,顯然,這個義務感是消極與積極、被動與主動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在黨員身上,這種義務感則更為強烈和顯著了。

      實際上,作為有生命的存在者,人在稟賦上具備了動物的能動性;作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人在稟賦上具備了人的性格;作為能夠?qū)ψ约旱男袆迂撠煹拇嬖谡?,人才初步獲得了人格性,德性的力量才會呈現(xiàn),此時,他才能理解自己身上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在此基礎上,黨員作為一種特殊的價值追求者,他才秉有自己的黨性。這個價值追求的首要內(nèi)容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心懷遠大理想的同時盡最大可能為人民謀幸福。這既是一種內(nèi)在需要,也意味著執(zhí)政黨內(nèi)部以及黨員與群眾之間團結與信任的需要。當然,道德的德性不直接等同于黨性,“黨性包括階級性、人民性、現(xiàn)代性和道德性等。黨性既是政治素養(yǎng),也是道德修養(yǎng)。黨性的道德之維包括黨的成員道德和組織倫理。共產(chǎn)黨及其成員具有博大的倫理情懷。黨性要求的道德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在共產(chǎn)黨的建設中,黨員的德性培育就是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實踐無產(chǎn)階級的道德觀,追求黨的現(xiàn)代性,培育黨員的政治理性,是政治學習與實際鍛煉的并舉?!盵7]可見,黨員的美德、黨性以及黨員的德性義務是三個既相互區(qū)別又彼此聯(lián)系的概念,但無論如何,黨員德性既然是一種義務,那也就是一種可實踐的“應然”,一種對“絕對命令”的積極回應。

      2助力社會的團結與凝聚。[HT10.5,11.XH]社會主義國家既是一種政治性的共同體,無疑也是一種倫理性的共同體。就共同體的倫理屬性而言,強調(diào)的是成員之間以及成員與組織之間的互相依存與彼此關照,反對孤立和游離;就共同體的政治屬性而言,講究的是國家的統(tǒng)一、價值與信念的統(tǒng)一,捍衛(wèi)一致性,反對分裂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作為一種時代精神的塑造與指引,通過三個層面的倡導,把各民族、各團體、各黨派乃至每個個體的精氣神以時代精神和價值追求的方式凝聚起來,構筑社會團結的力量。更加顯而易見的是,群眾路線所反對的“四風”,在解決實際存在的突出問題的同時,更是旨在營造社會團結的氛圍。因為,唯有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才能有效防止思想和作風的渙散,才能有效防止民心的背離。實際上,脫離群眾就是一種異化,令自身執(zhí)政為民的形象大打折扣。為人民服務的執(zhí)政宗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在“四風”中被淡化,令廣大群眾不滿。因此,習近平強調(diào),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依靠和力量之源。

      值得強調(diào)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堅持群眾路線絕非一種權宜之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只有“把紀律挺在前面”,才能“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執(zhí)政基礎威脅最大的突出問題”[8]。這些具體措施背后,還有更加值得深思的東西。也就是說,除了解決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及對癥性舉措這些“事”,還有更深刻的“理”。從“事”中領會“理”正是有待發(fā)掘的工作。因為這個“理”,第一,關乎國家政治生活的倫理,執(zhí)政黨必須引領全體人民實現(xiàn)民族奮進的偉大目標,把共同體推向更高水平和更高境界的民主法治之路;第二,關乎黨員干部的黨性、責任感和德性義務,這種德性義務可以令黨員更加務實清廉地為人民服務,展現(xiàn)出黨員應有的風采和形象;第三,關乎億萬國民對于執(zhí)政黨能力、地位和國家未來前途的信心,以核心價值觀凝聚全社會的力量,才能抵御并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困難。

      3強化集體主義與為人民服務。[HT10.5,11.XH]“政治生活”和“倫理生活”這樣看似尋常的概念,實際上卻非常值得我們注意與反思。一個時期以來,政治和生活似乎被分開了,雖然在工作中還有一個固定的時間“過政治生活”,但是政治活動中其實看不見生活,生活中也看不見政治。政治生活好像只有在特定的時間才有,這個現(xiàn)象十分值得警惕。政治倫理生活不應該被架空、被形式化,相反,應該受到最莊嚴、最神圣的對待。從十八大以來查處的貪腐案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太多貪腐的官員把政治和生活嚴重對立起來了,政治放在會議、文件和報告上,而絕大部分場合和時間,僅僅只有“生活”,即私人生活。私人生活在吞噬政治與政治倫理,并實際地凌駕于政治與政治倫理之上,仿佛政治倫理生活是給組織看的,是“表演”給人民群眾看的。

      政治真的外在于生活嗎?或者說政治倫理生活真的屬于特殊的“生活”嗎?毫無疑問,歷史和技術的進步確實讓私人生活空間大大拓展,個人交往空間比過去空前地擴大了、豐富了。從一定意義上講,馬克思主義的宗旨也是要實現(xiàn)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以這種方式作為人類存在與活動的基本方式。但是,這個進程是全部社會生活革命化之后的結果。社會究竟是人的本質(zhì)還是人發(fā)展的外部條件,這是馬克思主義和自由主義的一個根本區(qū)分。不過,私人空間空前增大和交往活動空前發(fā)達是一回事,私人生活是否壓倒政治倫理生活則是另一回事。反觀近年來的一些貪腐案件,我們可以看到,個別領導干部在私人生活中幾乎完全掏空了政治維度,甚至把政治生活作為私人生活的工具。比如,錢權交易、拉幫結派等,這些無一不是在消解、掏空政治生活的倫理實質(zhì),進言之,社會和政治被資源化、個人化,不折不扣地成了個人“發(fā)展”的手段。因此,重建政治的倫理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領導干部和黨員必須將自己投身到政治組織中,把從日常經(jīng)驗生活(包括財富和名聲等)中獲得個體尊嚴,轉(zhuǎn)變成從服務人民中重新獲得個體尊嚴和價值。為此,必須堅持集體主義的道德原則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集體主義之所以成為社會主義的道德原則,并不是說集體是多數(shù),個體是少數(shù)。同樣,為人民服務成為宗旨,也不能狹隘地理解為是對人民在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中所作奉獻的一種回饋,甚至理解為“施恩惠”。從原理上說,集體主義原則是人的類本質(zhì)在現(xiàn)階段的實踐形態(tài)。在一定時期和階段,黨的領導必須采取各種層級及其相應的組織形式,作為政治哲學概念的人民群眾,是階級意志的代表,因而具有世界歷史的意義。人的解放過程就是人的類本質(zhì)的實現(xiàn)、占有和獲得的過程,在現(xiàn)有條件下只能表現(xiàn)為個體服從集體。同樣如此,為人民服務作為宗旨,既不是單純的現(xiàn)實利益的補償行動,也不是狹隘的履行一種承諾的契約——建黨立黨的宗旨規(guī)定了為人民服務。必須指出,“人民”一詞是在多重意義上被領會的。首先,在歷史哲學的意義上,人民是指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社會形態(tài)變革的推動力量;其次,在歷史表現(xiàn)形態(tài)上,人民與普通群眾有著最大的重疊,當然歷史精英人物也是來自群眾,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成長為領袖;最后,人民的本質(zhì)是人民性,即在一定社會結構中日益覺醒著的行動與實踐中的現(xiàn)實的人。因此,為人民服務既有在具體崗位條件下為民辦事的內(nèi)容和特征,更有每一個黨員和領導干部獲得自身黨性、目的和價值的意義。具體時空的人民群眾和哲學意義上的人民性是不可分割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為人民服務”是共產(chǎn)黨一切活動的價值源泉與根本依據(jù),而不必庸俗化地理解為在具體時空下直接為某一個群體未加區(qū)分的利益服務。當然,從辯證統(tǒng)一關系方面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又都落實并體現(xiàn)在為具體的服務對象提供服務的實踐活動中。

      三、政治倫理建構的基本路徑[HT10.5,11.XH]

      加強政治倫理建設勢在必行,而完善執(zhí)政黨的政治倫理生活,必須從黨員自身做起,從黨員的法治意識、道德水平和個人能力素質(zhì)等多個方面尋求突破。

      1堅持從嚴治黨,強化黨員法治觀念。[HT10.5,11.XH]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懈追求的政治倫理目標,就是為人民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的生活。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的核心體現(xiàn)。在新形勢下,人民對執(zhí)政黨最大的期盼,就是黨員、干部能夠廉潔自律、奉公守法,這樣人民群眾才能自覺提高遵法守法意識,營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習近平明確指出,要“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這不僅是當代中國政治生態(tài)建設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度的政治倫理自覺。因此,黨員要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法治觀念。這就要嚴格約束自己,強化自我監(jiān)督,自覺接受監(jiān)督,自覺抵制腐敗。任何權力都需要被監(jiān)督與約束,在政治生活中能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主動進行反思,時時敲響權力的警鐘,認真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不被濫用、懲惡揚善的利劍永不蒙塵。

      2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黨員道德水平。[HT10.5,11.XH]黨員干部要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眾、引領社會風尚。首先,黨員要堅定理想信念,加強理論學習。理想信念就是共產(chǎn)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就會蛻化變質(zhì);缺乏理論學習,就會思想滑坡、意志消退。因此,黨員干部既要保證理想信念上的堅定,也要加強理論學習,在學習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黨員要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我們黨自始至終都是一個保持著高尚道德情操、具有偉大道德力量的黨。因此,黨員要展現(xiàn)良好的精神風貌和道德情操,發(fā)揮“正能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引領社會風尚,彰顯共產(chǎn)黨人的人格魅力。最后,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廣大黨員要不斷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此,習近平反復強調(diào)價值觀養(yǎng)成和“價值觀要正”的問題,他指出:“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圩涌坼e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9]

      3弘揚新時代改革精神,促進黨員的能力建設。[HT10.5,11.XH] 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弘揚新時代改革精神,提高黨員能力建設也是重建政治倫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員干部在加強自身建設和履職盡責過程中,必須清醒認識到黨的基礎性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德、能、勤、績、廉各方面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實事求是,我們黨才能客觀面對和分析各種實際情況,及時總結經(jīng)驗教訓,科學理性決策,為新時代的建設和發(fā)展做好政策上的保障和支持;腳踏實地,開拓奮進,我們黨才能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nèi)環(huán)境下,在面對重重挑戰(zhàn)和壓力下,砥礪前行,攻堅克難;敢闖敢干,勇于創(chuàng)新,我們黨才能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走出一條創(chuàng)新之路,并在各個領域取得全面進步。在新時代改革精神的倡導下,通過增強黨員的工作能力,為黨的事業(yè)在新時期取得全面勝利保駕護航,正如習近平強調(diào)的:“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8]

      參考文獻:

      [1]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292.

      [2]吳新文.堅持社會價值導向的“大眾方向”面臨新挑戰(zhàn)[J].探索與爭鳴,2016(9).

      [3]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09.

      [4]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M].張榮,李秋零,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425.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6]黑格爾.美學(第1卷)[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296.

      [7]仲兵,劉學坤.黨性的道德之維與黨員的德性培育[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3(2).

      [8]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1).

      [9]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02).

      【責任編輯:雨蕙】

      猜你喜歡
      群眾路線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幾點思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踐行群眾路線的歷史考察與經(jīng)驗研究
      亞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5:45:13
      監(jiān)督官員權力,群眾路線是個“好幫手”
      人民論壇(2016年32期)2016-12-14 18:51:15
      毛澤東思想的的精髓
      青年時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5:14:29
      “三嚴三實”: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弘揚遵義會議精神,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05:41
      堅持群眾路線是農(nóng)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王道”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29:17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做好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勢下地市報如何運用新媒體走好群眾路線
      中國記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2:28
      武宣县| 大足县| 珠海市| 阜宁县| 隆子县| 板桥市| 巴马| 石棉县| 镇赉县| 岳阳市| 沁源县| 江口县| 泗阳县| 涿州市| 清徐县| 延庆县| 喀什市| 醴陵市| 灵丘县| 武川县| 郁南县| 新竹县| 富蕴县| 汉中市| 大渡口区| 万荣县| 长汀县| 普格县| 临朐县| 长阳| 康乐县| 尼勒克县| 辽宁省| 色达县| 寿光市| 如皋市| 凉城县| 施秉县| 常熟市| 扎囊县| 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