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剛 張祖志 王龍海
【摘要】局部解剖學課程具有名詞、結構、概念繁多,難辨識和難記憶等特點,是一門學習難度較高的課程。我們通過在局部解剖學教學中實施形成性評價考核,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提高局部解剖學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局部解剖學 ?形成性評價
【基金項目】2015年度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2015jyxm196)醫(yī)學類專業(yè)課程形成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R6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235-01
局部解剖學是在系統(tǒng)解剖學的基礎上用實地解剖、觀察的方法研究人體各局部組成結構、形態(tài)特點、層次和毗鄰關系的解剖學。通過以學生實際操作解剖尸體或觀察尸體標本為手段,以人體局部層次、形態(tài)結構、器官毗鄰的描述為主線,以解剖方法、臨床要點為輔助,激發(fā)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臨床技能和方法的訓練,為學生獲得其他相關醫(yī)學知識和接受繼續(xù)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1]。
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中,我校人體解剖學教研室進一步優(yōu)化了局部解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完善了教學方法,但是如何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局部解剖學課程的授課質量,在總結教研室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并借鑒兄弟院校經驗,我們對形成性評價在局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1.形成性評價的概念
形成性評價是美國評價學專家Michael Scriven于1967年在《教育方法論》中提出,首先被應用于開發(fā)課程的評價,形成性評價是通過多種評價手段和方法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的評價,旨在確認學生的潛力,改進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任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做出的評價”[2]。
2.局部解剖學教學中形成性評價考核項目
2.1課堂考勤
學生出勤是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呈現(xiàn)。除傳統(tǒng)的輔導員或班干部課前考勤外,我們在授課中開展隨機藍墨APP考勤,對于遲到早退的學生起到督促作用。
2.2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最常見的一種考核評價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堅持每次課結束前對本次課的重難點進行回顧,下次課講授新知識點前采用隨機點名提問的方式復習前一節(jié)課的內容,保證每個學生課堂回答問題至少有1~3 次。
2.3在線學習
由于局部解剖學課程具有名詞、結構、概念繁多,難辨識和難記憶等特點,是一門學習難度較高的課程。為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我們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開設了在線課程,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在線學習的方式完成課程的預習工作。
2.4平時測驗
在每個章節(jié)授課完成后,及時開展平時測驗鞏固學習成果。平時測驗采用在線考試的方式。我們提前通過問卷星設計好考試內容,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在線答題,提交答卷后,自動評分。學生可以通過查看答案解析對自己做錯的題目和不清楚的內容進一步學習。
2.5實踐操作
局部解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們通過師生評價、生生評價的方式對實驗出勤、實驗態(tài)度、操作規(guī)范、小組合作、實驗結果、實驗報告等環(huán)節(jié)進行形成性評價。
3.實踐結果與思考
通過班級輔導員對2017級中醫(yī)學專業(yè)7個班496名學生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96.83%的學生認為形成性評價進一步明確了學習目的,激發(fā)了學習興趣;99.26%的學生認為形成性評價提高了團隊協(xié)作能力,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92.15%的學生認為形成性評價能夠及時反饋學習效果,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但有14.76%的學生認為形成性評價增加了學習負擔且對學習沒有幫助。
由于形成性評價在局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還在優(yōu)化和完善中,如何更合理的設置評價的項目和權重,實現(xiàn)從結果評價向過程評價轉變,從單一評價方式向多元評價方式轉變,值得積極去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賈媛媛,敏范,李榮梅.形成性評價在系統(tǒng)解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 2016(29):253-254.
[2]Scriven M. 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 Perspectives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M]. Tyler R W. Perspectives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Chicago: Rand Mc Nally,1967:3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