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是唐河縣一大優(yōu)勢作物,常年種植面積在1.33萬hm2左右。但由于紅薯病毒病的嚴重發(fā)生,造成紅薯種性退化、產量降低、品質變劣、效益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紅薯生產優(yōu)勢的發(fā)揮。為解決這一問題,2015年唐河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開展了脫毒紅薯推廣應用項目,3年來,經過全縣廣大科技干部和農民的共同努力,圓滿地完成了項目的預定目標任務,現將整體工作總結如下:
3年來,唐河縣共累計推廣脫毒紅薯1.21萬hm2,總產4.18億kg,平均單產 2551 kg,分別占目標任務的166%、172.1%、102%,比項目實施前3年平均每667 m2產1692 kg增長50.8%,共增產鮮薯1.78億kg,增加社會效益0.57億元,(鮮薯價以0.8元/kg計),新增利稅423.8萬元。同時,唐河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發(fā)揮自身技術優(yōu)勢,積極開展紅薯組培脫毒工作,先后投資100多萬元建立280 m2的組培室盒8000 m2的連棟溫室、溫網室等配套附屬設施,共組培脫毒紅薯試管苗60多萬株,繁育原原種0.6萬kg,累計建立86.67 hm2的原種繁育基地、0.2萬hm2良種繁育基地,繁育原種260萬kg、良種6000萬kg。2016年10月,唐河縣成功的召開了脫毒紅薯及紅薯新品種展示會,先后引進38個紅薯新品種進行對比試驗,篩選出適合本地自然及生產條件的紅薯品種8個,為紅薯脫毒提供了種源。
紅薯脫毒是一項高新技術,脫毒紅薯的推廣應用,在全縣尚屬首次,為此,唐河縣政府召開了由各(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鎮(zhèn)長、主抓農業(yè)的副職參加的脫毒紅薯推廣專題會議,由聘請的紅薯專家講解脫毒紅薯增產的機理和潛力,紅薯的開發(fā)潛力和農場需要狀況,提高了各階層的認識。同時,組織中高級科技人員,組成技術報告團,全縣巡回進行宣傳發(fā)動,唐河縣、鄉(xiāng)電視臺也充分發(fā)揮音像宣傳快捷迅速、效果良好的優(yōu)勢,對脫毒紅薯的示范效果進行連續(xù)報道。提高了農民對脫毒紅薯的認識,激發(fā)了他們種植脫毒紅薯的積極性。
在項目實施中,唐河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堅持以科技為先導,針對脫毒紅薯生產中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設立實驗項目,制定試驗方案,組織開展試驗,3年來共完成脫毒紅薯與未脫毒紅薯對比等試驗項目11項,為指導生產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采取多種形式推廣高產栽培配套技術,組織技術報告團,巡回到鄉(xiāng)村作技術報告,共組織技術報告200多場次,受訓人數達10萬人次。在唐河縣電視臺舉辦脫毒紅薯生產技術講座16期,利用《唐河消息》報刊登脫毒紅薯栽培技術要點3期,結合生產環(huán)節(jié)刊登科學管理技術材料16篇。結合生產環(huán)節(jié),發(fā)放技術材料共25萬份,發(fā)至農戶,指導農民進行科學管理。組織農業(yè)科技人員深入基層,進行技術咨詢和技術宣傳,開展技術承包。一系列培訓措施的落實,提高了農民科技素質,為栽培措施的落實奠定了基礎。
針對唐河縣的資源條件,把脫毒紅薯的發(fā)展重點放在東部、西部、西南部三大崗丘區(qū)集中發(fā)展,三大種植區(qū)占全縣種植面積的84.2%。在品種布局上,根據地理位置、交通條件科學安排。臨近城鎮(zhèn)交通便利的地方推廣種植鮮食型品種,交通不便的地方推廣種植粉用型品種。在加工上,組織各重點鄉(xiāng)鎮(zhèn)建立加工龍頭企業(yè),走公司+農戶的路子,帶動全縣千家萬戶進行產品加工。全縣年加工鮮薯約占總產量的50%。在儲藏上,通過建立大屋窖,對煙坑、舊房改造,儲藏能力有較大提高,全且儲藏量占總產量的30%左右。初步使全縣成為鮮食紅薯的供應基地、酒精原料的生產基地和薯品加工基地,形成了產業(yè)化開發(fā)的雛形。
一是采用先進的育苗技術,改傳統(tǒng)的土地冷床育苗為加溫式雙膜育苗和大棚雙膜育苗,實現出苗早、齊、壯。二是深翻改土,高壟栽植,深翻 25 cm,壟高 50 cm,據測定高壟較低壟田塊土壤含水量提高三個百分點以上。三是增施有機肥,科學配方施肥。四是適時早栽,合理密植。五是加強田間管理。六是適時收獲,安全儲藏。
在項目實施中,唐河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非常注重典型引路和示范帶動的作用,積極建立樣板示范田,在整地、栽植、田間管理等工作中,采取示范田先走一步,然后召開現場進行觀摩,組織推廣,累計建立示范點70多處,示范方面積0.25萬hm2,使農民看有典型,學有榜樣。據測產,全縣示范方平均單產較大田平均單產值增長29.7%,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唐河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此項目的實施工作,先后聯(lián)合下發(fā)了文件,制定了實施方案,成立了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組。各鄉(xiāng)鎮(zhèn)也成立了相應機構,明確一名副職專抓,認真組織項目的實施,解決實施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