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忠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化學教學理念和方法都發(fā)生了改變,高效課堂的構建要求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因此應當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初中化學教學創(chuàng)新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學生;化學;教學;高效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應該首先從課堂教學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那么,怎樣才能做好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高效呢?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在此談一些個人的體會。
一、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做課堂的主人
初中化學課本上活動與探究的設計很多,還有很多實驗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轉換為學生的探究實驗,這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作為教師不僅要把握好每一個這樣的機會,而且還要適時地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讓學主動地加入。如:實驗室制取氧氣及其性質的實驗,有多種原料可選,當學生選到使用過氧化氫時,會遇到一個問題是把過氧化氫加到試管、塞上橡皮塞、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之后再來收集氣體的時候就沒有多少氧氣了,總是得不到所需要的氧氣的量。經師生的共同分析,找到問題之所在:就是反應太快,來不及收集。那么如何改決這個問題呢?問題一產生,學生馬上積極的討論開來,最后交流得出一些很有創(chuàng)意的方案:如改變發(fā)生裝置中加過氧化氫的儀器,有用長頸漏斗的,也有用分液漏斗的,還有用注射器的,還有用膠頭滴管的。通過分析比較,最后選擇了一個最優(yōu)的實驗方案是:分別在幾個集氣瓶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并蓋上玻璃片,然后用膠頭滴管分別向其中過氧化氫溶液。最終是實驗現象明顯,操作簡單,還節(jié)約了藥品。達到了實驗的最佳效果。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元素一節(jié)就出現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如果讓學生一下都記住很難,為此我從第一章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布置給學生,并經常提問檢查,分化難點。同時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例如在煉鐵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試管內空氣排凈后再用酒精燈加熱,當紅色氧化鐵完全變?yōu)楹谏珪r,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后再撤掉一氧化碳。這個實驗經演示講解后,我們用氣—燈—燈—氣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準確地說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么。
二、加強化學觀念教學,提高學生化學素養(yǎng)
初中化學是啟蒙化學教育,要幫助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讓學生了解化學家對世界是怎樣想的,化學能回答那些問題。向學生展示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化學的重要性,使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文明和改善人們生活質量所做的巨大貢獻,以及化學面臨的種種責任。從而形成能從化學的視角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意識,具備一些化學基本觀念。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程與教學理念的變化必然要通過教學行為來實現,課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于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沒有教師的課程理念與教學行為轉化,課程改革就只能是紙上談兵,不會收到任何實質性的效果。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我們必須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優(yōu)化教學設計,改進教學策略,促進學生主動的、全面的發(fā)展。
三、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動
在初中化學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僅能使學生掌握化學知識與原理,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交往能力,人與人之間和諧互助關系。在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時,要選擇適合的課堂,尤其要注意學生思維能力的煅煉。比如教學原子、分子時,學生精讀“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弊プ≡邮恰盎瘜W變化”、“最小”兩個關鍵詞。“化學變化”指明條件,也就是說離開“化學變化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最小”是相對化學變化而言的,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又可以分原子,然后原子再重新結合成新物質的分子。因此可以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事實上脫離了“化學變化”并不存在最小粒子。與分子相比原子可以直接構成物質、不存在分子這種粒子,原子理所當然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粒子。如鐵粉是由鐵原子直接構成的,則保持鐵化學性質的粒子就是鐵原子。當物質是由分子構成時,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粒子,而構成該物質的原子不能保持該物質的化學性質,如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保持水化學性質粒子是水分子,而水分子中的氫原子不能保持水的化學性質。同學們熱烈討論:生活中的物質哪些是由分子構成?哪些是由原子構成?由分子或原子的物質發(fā)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實質是什么?水分子中的氫原子、氧原子和氫氣、氧氣中的氫原子、氧原子有啥不同?針對這些問題同學們展開了討論。葉圣陶在《為了達到不需要教》中說:“我想教任何課最終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也進入這一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能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能力,這不是就不需要教嗎?而學生所以要練,就為要進入這樣的境界。給指點、給講說,卻隨時準備少指點、少講說,最后做到不指點、不講說。這好比牽著孩子的手教他走路,卻隨時準備放手。我想,在這上頭,教師可以下好多功夫?!苯虒W的目的是最終達到不教。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永遠追求,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吸取傳統教學的成功做法,轉變教學模式,講究方法策略,精心設計,用心調控教學過程,精講導學、巧問誘思,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你會發(fā)現,學生比預想的聰明多了,你的課堂也會變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