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長峰
(東港市中心醫(yī)院麻醉科,遼寧 東港 118300)
全憑靜脈麻醉(TIVA)與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CGEA)是手術常用的麻醉方法,CGEA較全身麻醉的優(yōu)點早有報道,具有全麻藥用量更少、術后蘇醒更快、術后鎮(zhèn)痛更好等優(yōu)點[1]。本研究旨在探討TIVA與CGEA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9例麻醉患者,入選標準:①ASAⅠ或Ⅱ級;②年齡>60歲;③合并冠心病;④無嚴重肝腎疾病、內分泌疾病等其他疾?。虎莼颊呒凹覍俸炇鹇樽砑笆中g同意書。男45例、女34例,年齡64~73歲,平均年齡(50.3±10.3)歲,按麻醉方式不同將其分為TIVA組(n=38)與CGEA組(n=4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TIVA組采用全憑靜脈麻醉:術前半小時肌注哌替啶50 mg與阿托品0.5 mg。靜脈通道開通,使用邁瑞 9000 型監(jiān)護儀連續(xù)監(jiān)測,靜推舒芬太尼0.5 μg/kg+依托咪酯0.2 mg/kg+羅庫溴銨0.8 mg/kg行麻醉誘導,誘導成功后順插氣管導管控制呼吸。靜脈微量泵泵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丙泊酚3~8 mg/(kg·h)以維持麻醉。CGEA組采用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誘導同TIVA組,同時選擇 T7~8椎間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先予1%利多卡因3 mL實驗,在確定無任何不適后,術中每隔30 min經硬膜外導管間斷給予 0.5%利多卡因 5 mL以維持麻醉。
1.3 觀察指標:監(jiān)測兩組麻醉誘導前(T0)、氣管插管時(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心排血量(CO)、左心室射血時間(LVET)。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進行t或卡方檢驗,取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IVA組的MAP(T1、T2)、HR(T1、T2)、CO(T1)出現明顯波動(P<0.05),LVET整個過程基本平穩(wěn)(P>0.05);CGEA組的MAP(T1、T2)出現明顯波動(P<0.05),HR、CO、LVET整個過程基本平穩(wěn)(P>0.05)。
麻醉與手術均能引起機體應激反應,過度的應激反應會誘發(fā)心腦血管等多種并發(fā)癥。近年隨著冠心病發(fā)病率的不斷升高,很多手術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情況已越來越多見。冠心病患者由于存在心肌長時間供血不足的狀況,心臟結構與功能遭受破壞,心力儲備變差,耐受力降低。而麻醉、手術操作等原因十分容易導致血流動力學發(fā)生波動,增加手術的風險性。很多麻醉藥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有抑制作用,而冠心病患者的心臟代償能力差,對麻醉藥物的循環(huán)抑制作用更敏感,容易出現循環(huán)衰竭[2]。TIVA需要插管操作,并且靜脈麻醉藥、鎮(zhèn)痛藥、肌松藥的用量多,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大。研究表明,丙泊酚具有起效快、可控性強、體內無蓄積、復蘇舒適等優(yōu)點,并能減小外周血管阻力而降低血壓,但單獨使用的麻醉鎮(zhèn)痛效果不盡理想,并且大劑量快速靜推后對人體循環(huán)抑制明顯[3-4],常與阿片類藥合用。而CGEA為非插管麻醉方法,椎管內的藥物濃度提高,減少了全麻藥的用量,從而能夠減少對中樞神經、呼吸、循環(huán)功能的影響。利多卡因為中效酰胺類局部麻醉藥,報道顯示,小劑量使用可減輕插管與拔管時血流動力學的變化,但大劑量應用時會引起低心排綜合征[5]。本研究結果顯示,TIVA組的MAP(T1、T2)、HR(T1、T2)、CO(T1)出現明顯波動(P<0.05),LVET整個過程基本平穩(wěn)(P>0.05);CGEA組的MAP(T1、T2)出現明顯波動(P<0.05),HR、CO、LVET整個過程基本平穩(wěn)(P>0.05),CGEA組血流動力學變化輕于TIVA組。
綜上所述,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對圍術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可作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優(yōu)選麻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