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鵬國
(重慶市云陽鳳鳴中學校,重慶市云陽縣 404500)
中學語文課程體系應該具有整體性,初高中語文應該密不可分。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卻存在著將高中語文和初中語文人為割裂的現象,這嚴重影響著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將茶文化融入中學語文教學,可以利用中國優(yōu)秀傳統茶文化的內涵精神一貫性,使中學語文能夠體現出整體性,并且使高中語文和初中語文做到有效的貫通銜接。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優(yōu)秀文化中的瑰寶。它將精神理念融入物質元素之中,從而形成一種深厚的文化體系。理解認識茶文化,并且對這一文化機制核心思想內涵進行深入的研究,是應用茶文化的關鍵。也只有創(chuàng)新文化認知,而且將具體的文化思維應用在其中,才能夠實現對其的融入和應用。茶文化深邃的內涵,是由于其整個文化機制中積淀了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成熟的文化因子??陀^的說,茶文化思想內涵的包容性決定了其文化內涵的多樣化,這更加提升了茶文化的應用價值。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成熟的思維方式,不但為我們認知中華傳統文化提供了固定的范式,而且也精準的表述了自身的內涵所在,更向人們呈現了其完善的精神內涵。
當我們具體描述茶文化的內涵表現時,我們通過茶文化的思維方式,看到了茶文化各元素所蘊含的深厚的傳統文化氣息,同時,也能夠真切的體會到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契合點。因此,將中國優(yōu)秀傳統茶文化融入當代文化活動中,不但能夠適應社會多元化發(fā)展的特點,更是當前社會發(fā)展的迫切需求。
通對分析古老的傳統茶文化體系發(fā)展歷程,我們就能夠看到,中國古老的傳統茶文化體系之所以能夠不斷的發(fā)展,就在于茶文化產生于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并且它始終能夠牢牢的扎根于人民群眾中,而且能夠做到雅俗共賞。并且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始終能夠與中國具體的文化機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通過融入這些具體的文化機制,做到了交流與創(chuàng)新。并且在融入過程中,從善如流,兼容并蓄,因此實現了其從古老到現代的統一思想精髓和應用價值。隨著當前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沉重的生活壓力,讓人們的思想變得躁動不安,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中國優(yōu)秀傳統茶文化的應用價值。茶文化在當前社會多元化發(fā)展背景下,在各個方面開始創(chuàng)新發(fā)展,但是從整體來看,對中國這一傳統優(yōu)秀文化的理解與融入在目前來說做的還是不盡如人意。特別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茶文化精神內涵認知明顯不足,對其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滲透與傳承還做的遠遠不夠。
相比較于其它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學語文教學具有更顯著的特殊性,因此,無論是教學內容中的具體的文化內涵,還是基于學生全面發(fā)展所體現的其它核心要素,都是目前新時代社會發(fā)展背景下語文教學改革所應該重點考慮的內容。也就是說,在整個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基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基于培養(yǎng)學生將語文知識應用社會實踐的能力,我們必須要選擇適宜的科學的教學方式,特別是要構建內涵認知和實踐啟發(fā)相結合的教學機制,從而幫助學生實現基于綜合素質提升基礎上的語文知識素養(yǎng)和實際應用技能的提升。
但是,從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現狀來看,我們在開展語文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不足。這其中,除了語文教材思想內涵上的缺失之外,語文教學內容文化素材的缺失已經成為當前中學語文教學的短板。使得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只注重文本的層次結構,以及以這些文本結構為載體的語文知識的堆砌,而忽略了語文課程的德育功能,因而忽視了在語文教學中從內容安排、到教學形式、再到教學手段各方面的人文素養(yǎng)的融入與滲透。特別是在初中語文和高中語文貫通銜接這方面,由于缺乏某種貫通機制以及文化內涵的引導,導致初高中語文的脫節(jié)現象嚴重,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形成人文素養(yǎng)的斷層,導致了在文化認知方面的缺陷。
完善的價值理念、科學而合理的教學機制、乃至豐富而優(yōu)秀的文化元素,都能夠讓中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程的魅力和價值。但是,由于初中與高中語文課程的人為割裂,導致以上這些方面在初高中語文教學貫通與銜接方面不能體現出一致性與統一性,這就導致學生在文化認知和價值取向方面的相對局限性。
其實,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優(yōu)秀的人文素材可以應用于語文教學,例如,茶文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從遠古產生一直發(fā)展到現在,其一以貫之的思想內涵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文化認知。如果將其融入到中學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將其滲透于初高中語文教學的貫通機制中,無疑能夠體現中學語文教學思想的統一,和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系統性。但是,由于我們在較長一段歷史時期內對于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忽視,導致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沒有能夠深刻的認識這些優(yōu)秀傳統文化對于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意義,沒有將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做到很好的滲透與應用,從而造成了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機制、價值觀念,文化素養(yǎng)各方面的欠缺。而這些都嚴重影響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而這些核心素養(yǎng)正是他們未來學習工作中的最積極因素,也是他們融入社會實現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所在。這些核心素養(yǎng)的缺失,對于他們未來的學習與成長極為不利。因此,中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特別是初中語文和高中語文的貫通銜接,更是應該引起職能機構的足夠重視,需要在這方面做出積極的改革創(chuàng)新。
當前,隨著茶文化在古今中外各重要文化體系中的融入與發(fā)展,其德育價值和教育功能得到了人們普遍的認可。而且其思想內涵的一貫性以及其文化體系的系統性,對于優(yōu)化初高中語文貫通銜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將茶文化精髓注入中學語文教學中,不但能夠增加語文課程的優(yōu)秀素材,還能夠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這就需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首先要積極宣傳茶文化,通過各種宣傳途徑,讓學生深刻認識中國優(yōu)秀傳統茶文化的內涵精髓,從而產生優(yōu)秀傳統文化自豪感和民族文化自覺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中學語文教師要將茶文化融入古詩詞和古文教學內容中,通過真實的語文情境教學,讓學生體驗茶文化的內涵,了解其精神實質。其次,教師還要在課余組織學生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各種茶文化活動。如茶詩會、以茶會友、茶文化討論、茶文化征文等,通過這些具體的茶文化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茶文化的了解與認知,形成學習實踐茶文化的校園文化大氛圍,從而強化茶文化精髓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效果。同時,也通過茶文化將初高中語文課程中的一些篇章貫穿起來,做到高中語文與初中語文的有效銜接。
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語文知識和人文素養(yǎng)從老師到學生的遷移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這些遷移并非能夠通過生搬硬套和填鴨式灌輸得以實現,它需要在師生之間搭起一道橋梁,通過心靈的溝通與互動得以實現。雖然當前的信息技術、各種新媒體拓展了人們的溝通渠道,豐富了人們的溝通形式,但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閱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心靈互動為媒介進行知識傳遞和思想感染,是其它媒介無法替代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在茶文化融入方面,要體現師生之間內心的互通,并且要貫穿閱讀過程的始終。眾所周知,人文學科的學習是重在情感的交流。因此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針對某些茶文化情節(jié),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到以情感悟,要通過對這些情節(jié)的深入細致的閱讀與品位,來體味茶文化的精髓,進而培養(yǎng)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而且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茶文化的有關細節(jié)與學生形成有效的互動,通過情節(jié)再現、情節(jié)模仿等實際學習形式,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情感的升華和對茶文化認知的提升。而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還要結合具體的篇章和古詩詞,讓學生回憶在初中學過的與之相關的融入茶文化的片段和章節(jié),以茶文化精髓的一貫性,讓學生形成對這些文本融會貫通的理解和對茶文化系統的認知,從而使初高中語文有機的銜接起來。
茶文化來源于勞動人民的生活勞動實踐,并且在千百年來的不斷的應用實踐中得到豐富和升華,因此將茶文化融入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還有茶文化寫作。但是,由于中學生生活體驗較少,缺乏對生活的真實感悟,因此針對于茶文化的寫作學習難免會表現出蒼白和乏味。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學內容,適當的增加茶文化教學情節(jié),以激發(fā)學生在這方面的文字表達欲望,從而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茶文化寫作學習。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為學生增設以茶會友的情節(jié),為學生再現真實的語文學習情境,使學生能夠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以及對這些增設環(huán)節(jié)的觀賞,了解以茶會友的禮儀、品茗的細節(jié),并且能夠記住一些優(yōu)秀的茶詩篇,了解更多的茶文化信息,從而能夠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使他們能夠做到下筆有言,并且言之動情。通過這些寫作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茶文化積累,提高他們的茶文化認知,并且基于對茶文化的深刻理解,使學生能夠將自己的語文積累前后連貫起來,從而體現語文學習的貫通與銜接。
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其文化精髓對于青少年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對茶文化的宣傳,要將茶文化的精髓注入語文教學過程中,并且要以茶文化的一貫性和系統性來強化語文教學的前后貫通,通過茶文化的融入,更好的體現初高中語文教育的銜接。